哈貝馬斯:聲討布希的哲學大師

2020-12-12 搜狐網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沈綠報導 「在對待本國公民權方面,沒有哪屆美國政府像本屆政府一樣不計後果;在對待國際公約、國際人權以及聯合國憲章的核心部分——禁止侵略性戰爭方面,沒有哪屆政府像本屆政府一樣不知羞恥。」儘管6月18日度過了75歲生日,哈貝馬斯對布希政府的評價卻鋒芒畢露。

  「德國之聲」電臺評論說,尤根·哈貝馬斯是德國的「國家哲學家」,如果用中文來解釋,德國人認為最貼近的詞是「國師」。主張國與國之間對話交往

  哈貝馬斯被稱為是「德國思想威力最強大的哲學家」。他是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理論社會學家、哲學家。他在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語言學、解釋學、歷史學、心理學等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曾有人說過,哈貝馬斯的每一本著作的出版都是哲學界的一件大事,甚至有人認為他是當代的黑格爾和後工業革命的最偉大的哲學家。

  1929年6月18日,哈貝馬斯出生於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杜塞道夫。他回憶說,4歲那年希特勒領導的法西斯政府上臺,到自己16歲時德國法西斯投降。或許這段歷史的親身經歷對哈貝馬斯後來的哲學和政治社會學基本態度產生了歷史的影響。1949年後,哈貝馬斯先後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瑞士蘇黎士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等,並於1954年以論文《論謝林思想中的矛盾》獲哲學博士學位,於1961年以《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舉成名,獲得教授資格。1964年,哈貝馬斯進入法蘭克福大學,任哲學和社會學教授直至退休。

  哈貝馬斯主張對話交往,強調主體間的相互轉換,即所謂互主體,不以哪一方為中心,這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在國際關係方面,他認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應建立透明的交往對話關係。他不斷向各種不同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提出挑戰,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學術論爭:與卡爾·波普爾、伽達默爾等的方法論之爭;與福科、德希達等的現代性、後現代性之爭;與亨利希的形上學之爭;與諾爾特等的歷史學家之爭;與魯曼的社會理論之爭、與羅爾斯的規範民主之爭、與斯洛特迪傑克的基因技術之爭以及與德國總理施洛德的第三條道路之爭等等。

  90年代,他與現任德國外長、當時的黑森州環境部長菲舍爾一起組織政治俱樂部,定期舉行政治沙龍,直接影響現政府外交政策。據說,哈貝馬斯第一次和菲舍爾長談之後,曾站在法蘭克福大街上發出長嘆,認為自己此時此刻才真正回到了法蘭克福。1999年德國為表彰他在哲學和社會學領域所作的傑出貢獻,授予他以戰後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統的名字命名的「特奧多爾·霍伊斯」獎。對資本主義制度予取予奪

  有人說,哈貝馬斯雖然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病,但他立足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批判是為完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個理論清道夫。

  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哈貝馬斯在德國《時代》周報發表了題為《獸性與人性:一場法律與道德邊界上的戰爭》的長篇文章,專門討論科索沃戰爭。他認為人性與獸性有別,人權政治決定了國與國之間鬥爭的道德性,包括戰爭。但道德並無強制懲罰的功能,即使為了人權的目的發動戰爭,也必須有法律的依據。然而哈貝馬斯在這篇文章中依然認為,北約的做法在古典國際法的框架下,固然是違反了不得幹涉一個主權國家內部事務的禁令。但是,這種攻擊應理解為「國際社會授權的(雖然沒有聯合國的委託)武裝創造和平的使命」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行為就是他所贊同的「解決衝突的方式」。

  然而幾年之後的伊拉克戰爭,哈貝馬斯的觀點卻完全不同。2003年4月27日,同樣是面對伊拉克戰爭,哈貝馬斯發表了題為《雕像倒塌意味著什麼?》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責美國正在全世界推行單邊霸權主義,不但破壞了世界的現有秩序,也直接威脅到世界未來格局。而歐洲對此不能熟視無睹。他告誡世界,歐洲的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是一種對美國霸權的綏靖。哈貝馬斯甚至預言,隨著薩達姆的塑像的轟然倒地,美國的規範權威也宣告土崩瓦解。

  2003年5月31日,歐洲五國的七大重要報刊一同發表了包括哈貝馬斯的7位著名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的文章,闡述多極世界的觀念,要求加強聯合國的地位,呼籲歐洲必須在政治上實現一體化。

  作為20世紀最後一位「黑格爾意義上的體系哲學家」,哈貝馬斯成功地影響了當代世界,儘管他的許多理論帶有烏託邦的色彩。但是正如喬治·裡希特海姆所說,「在他的絕大部分同事吃力地徵服了某領域的一個角落的時候,他卻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使自己成了整個領域的主人,他似乎生來就具有一種消化最堅硬的材料進而將其重組為一個有序整體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哈貝馬斯與自由主義:哈貝馬斯九十大壽引發的西方哲學界筆戰
    在2019年6月18日是哈貝馬斯的九十周年誕辰之際,兩位著名的哲學系教授就哈貝馬斯的哲學遺產展開了一場筆戰。1.《觀點雜誌》的編輯在介紹這篇文章時特地指出,早在1981年出版的《批判理論的觀點》一書中,格斯就將哈貝馬斯引入了英語國家的主流哲學,暗示著格斯對哈貝馬斯哲學的反駁是有理有據的。
  • 專訪童世駿 哈貝馬斯在中國
    在那時,哈貝馬斯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人物被當時的中國學界所了解。但是,中國的「哈貝馬斯熱」並沒有隨著80年代「文化熱」的消沉而退潮,因為其思想的龐雜和對現實問題的關切,給了許多中國學者解決自身的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在這場「理論旅行」當中,哈貝馬斯的思想最早是如何被中國學界所了解的?中國的「哈貝馬斯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哈貝馬斯的思想資源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啟發?
  • 哈貝馬斯:一個世界公民的理想
    哈貝馬斯在這個話題上的貢獻,匯集為一部《現代性的哲學話語》。他在其中既批判以巴塔耶、福柯、德希達為代表的「青年保守主義」——他們用後現代話語反對現代性,也批判以維根斯坦、卡爾·施米特、戈特弗裡德·貝恩和恩斯特·雲格爾為代表的「舊保守主義」,他們主張「不如回到現代性之先的立場上去」。
  • 哈貝馬斯《在事實與規範之間》
    元2020年8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生於1929年,先後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瑞士蘇黎士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等。1961—1964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964—1967年任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社會學教授,法蘭克福大學研究所所長,1971—1983年任德國普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條件研究所所長,1983—1994年任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社會學教授,1994年退休。哈貝馬斯是當代西方重要的理論社會學家、哲學家,在德國乃至歐洲、北美的哲學和社會學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
  • 哲學死了?哲學島沉沒了?估計太多人不同意
    不過這只是西方學者和學界的觀點,作為東方人,你認為哲學死了嗎?哲學島已經徹底沉沒了嗎?哲學在我們的生活、生命乃至宇宙理解方面真的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麼?今天,咱們就通過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的論述,一起探討下這個話題。
  • 哈貝馬斯90歲生日快樂!他一直在檢視現代世界的病態和危險
    在中國,哈貝馬斯的學術著作和文集已悉數出版,如《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理論和實踐》《交往行為理論》《後形上學思想》等,同樣他的傳記作品也為數不少。然而,不論在西方國家還是在國內,關於哈貝馬斯的傳記基本就是哈貝馬斯作品史,其實這位學術大家的人生之所以對普通讀者有吸引力,遠不是其高深莫測的學術著作能夠體現的,還在於他一次次走出學術象牙塔,在公共領域扮演起好鬥的辯論者角色。
  • 張慶熊 | 徘徊在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之間: 哈貝馬斯的《再論道德與倫常》述評
    哈貝馬斯能把這三者調和起來嗎?這個問題點出了哈貝馬斯理論的難題。哈貝馬斯企圖用他的交往行為理性的理論融合這三者的觀點。這能否站得住腳,關係到哈貝馬斯哲學思想的成敗。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哈貝馬斯在九十高齡時做的這篇講演,如果不是他一生思想的蓋棺定論的話,也可視為其核心思想的總結。而且,這篇講演聯繫到他對當前世界局勢憂心忡忡的關切,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建構自己的理論的現實動機。
  • 哈貝馬斯:我仍舊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感到憤怒,這並不是件壞事!
    哈貝馬斯成長於納粹德國時期,曾先後在哥廷根大學、蘇黎世大學、波恩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等,早年即以批判理論揚名德國哲學界,在理論上他繼承了德國理性主義的偉大傳統,認識到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學說對於政治學和社會科學的極端重要性。
  •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興起的哲學基礎
    ,它是在當代西方哲學從主體哲學或意識哲學向主體間性哲學和交往哲學轉向的背景下興起的。三是哲學解釋學中的主體間性問題。四是由德國哲學家弗雷格肇始的哲學的分析哲學運動和「語言學轉向」。五是以麥金泰爾為代表的德性倫理政治哲學、羅爾斯為代表的正義倫理政治哲學和哈貝馬斯為代表的商談倫理政治哲學為代表的倫理政治學模式的主體間性理論。六是以哈貝馬斯和馬克思為代表的社會歷史模式的主體間性問題。
  • 學習現代哲學,你得知道法蘭克福學派,不然白學!
    如果你想學習現代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那法蘭克福學派必須要了解,否則就太OUT了。而且學派中的這三個重量級人物一定得知道。都哪三位呢?一起來看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1,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馬克斯·霍克海默,是德國第一位社會哲學教授,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於1895年生於斯圖加特。早年在慕尼黑、弗萊堡、法蘭克福大學研究哲學,192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 哲學是無用的思想遊戲?還是現代人對知識的需求太功利
    說了這麼多,舉個簡單例子,哈貝馬斯在《交往行為理論》的開篇導論是這麼寫的——「意見和行為的合理性是哲學研究的傳統主題。甚至可以說,哲學思想就是源自對體現在認知、語言和行為當中理性的反思。理性構成了哲學的基本論題。哲學一開始就試圖用原理從整體上解釋世界,解釋多元現象的同一性。
  • 哲學是最冷門的專業嗎?讀哲學專業會變成思想大師嗎?
    圖書館讀哲學能成為大師嗎?很多人不僅覺得哲學冷門,更覺得哲學是高冷的,又冷又高,還有點神秘,這是哲學學科特質造成的。我們單從哲學大師們的現象看,就知道搞哲學研究,多數容易鑽研到某個方向去,越鑽越深,越難以出來,常弄得焦頭爛額,其結果就是在非常細的領域,或者全新的領域,發表有一個大部頭著作,外人讀來也是晦澀難懂。有人認為文史哲,其實是融通不分家的。
  • 哲學遊戲現身steam 扮演哲學大師消滅敵人,拯救人類!
    哲學遊戲現身steam 扮演哲學大師消滅敵人,拯救人類!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哲學,啊呸。
  • 主體性的哲學界定
    主體性的哲學界定哈貝馬斯認為,在人類歷史上,哲學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範式轉換」( Paradigmenwechsel )。哈貝馬斯把認識論哲學稱為「意識哲學」( Bewusstseins philosophie),並對這種哲學設立的「主體」概念作了深入批判。在他看來,在費希特及其門徒那裡,認識的主體和被認識的客體之間的界限和關係模糊不清,主體同時也是客體,作為認識主體的主體與另一個主體,即作為客體的被認識的主體相互對立。
  • 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
    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習稱小布希)1946年7月6日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幼年移居德克薩斯州,在德克薩斯州的米德蘭和休斯敦長大。其父為美國第51屆總統喬治·布希。他1968年獲耶魯大學歷史學士學位,1968年至1973年在德克薩斯國民警衛隊空軍擔任戰鬥機飛行員,1975年獲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75年至1986年,布希在德克薩斯經營一家從事石油開採的公司。1989年至1994年,他是德克薩斯「牧人」 棒球隊主要合伙人。      布希1994年至2000年任德克薩斯州州長。
  • 哲學大師論真善美碰撞子一哲學論真善美,火花四濺
    早晨看了一篇百家號的文章——「哲學大師論真善美,你看似懂得但真的懂了嗎?」(作者:看完後憋不住),覺得該文之真善美觀點與子一哲學之真善美觀點有相近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現展示如下,以繁榮中國哲學之百花齊放。
  • 現象學與純粹哲學
    但當胡塞爾後期寫作《歐洲科學危機和先驗現象學》時,他已經不得不面對自己時代的問題了,儘管這種「面對」依舊是為了說明純粹意識的絕對必要(胡塞爾在該書最後一節的原話是:「先驗哲學越徹底,它就越純真,就越多地完成它作為哲學的使命;並且只有當哲學家最終清楚地理解自己是作為最初源泉起作用的主體時,先驗哲學才最終回到它的實際的和真正的存在」)。
  • 小布希給老布希撰寫個人傳記
    美國皇冠出版集團30日說,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希為父親老布希撰寫了一部「個人傳記」,定於今年11月11日出版。  這一出版集團說,這部傳記大約300頁,第一版計劃發行100萬冊精裝本,有聲讀本同步發行。  傳記尚未命名。
  • 他是真正的哲學大師,還是不入流民科?
    他是真正的哲學大師,還是不入流民科? 王東嶽在文化界莫名其妙地火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關於王東嶽的評價,也是呈兩極分化:褒揚者稱其為真正的哲學大師;貶損者稱其為不入流民科。那麼,王東嶽究竟是真正的大師,還是不入流的民科?這個問題也就成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 亂彈小布希「籠子演講」翻譯問題
    「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爛綴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我就是在籠子裡為大家演講。」——?然而,布希借鑑了這句話,並加入自己的理解,且鋪墊了三千餘字的上下文,賦予其新意,就值得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