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印發《建設工作簡報》,以《長沙市落實主體責任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為題,對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向全國推廣了長沙的經驗。
國內房價到底高不高,有沒有泡沫,接下來是漲還是跌?長期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圍繞類似這樣的問題,專家們、開發商、炒房客、無房剛需各說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一點是確定的,房價問題目前已成為熱門話題之一。
有個乘車現象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人們坐車的時候,如果已經上車了,總是希望司機快點關車門開車,不要再上人了,這樣自己能寬鬆點。相反地,此時在車下的人卻希望車上的人再擠一擠,騰出點地方來,讓自己能擠上車。人們所處的地位決定了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面對房地產市場的各種言論,只要看一下發言者有沒有房子,有幾套房子,基本上就能弄明白。
開發商(包括為開發商代言的某些專家)、炒房客以及有多套住房的投資客,他們是車上的一群人,他們最大的願望是房價只漲不跌,一直漲下去。至少他們希望給各方這樣的預期,這樣他們手中的房子永遠不愁無人接盤,擊鼓傳花的遊戲就能一直玩下去,他們也就能一茬茬收割社會公眾的財富,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
無房剛需無疑是車下的一群人,他們希望房價能降一點、再降一點,這樣自己就能擁有一套夢寐以求的住房,並且貸款的少一點,還貸壓力小一點,實現住有所居的人生目標,同時不使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押在房子上。
對房價看多或看空,不過是各自所處的地位不同、利益訴求不同罷了。
但是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01 目前國內房價有沒有泡沫?
到今年11月,國內房價排名前十的城市
資料來源:中國房價行情。
有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房價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是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區)、溫哥華、洛杉磯、巴黎、紐約。其中,房價最高的是香港,在1987美元一平方米。
國內房價高不高,有沒有泡沫?房價收入比最能說明問題。有專家反對用房價收入比來衡量房價高或低,他們更喜歡用絕對值來比較,比如紐約的房價、東京的房價如何如何。不幸的是,即便是用絕對值作比較,國內上榜的城市房價也遠遠高於巴黎、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用房價收入比來看,就更明顯了。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榮進前十,緊接著的第十一名是中國的南京,遠遠將世界其他城市拋在後邊。
國內房價高不高、有沒有泡沫?
02 支撐房價上漲的理由不能成立
專家們告訴我們,國內房價「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其實這一切不過是忽悠罷了。
1.金融。老湯不懂金融,不懂什麼廣義貨幣(M2)、狹義貨幣(M2),但大致能明白專家們的意思。就是說票子印多了,自然會推動資產價格上漲。而且,多印的票子流向市場,會導致通脹,票子「發毛」,物價上漲。幸而有房地產這個「蓄水池」吸收了多印的鈔票,才能保持當前物價總體穩定。專家貌似很有道理,但讓人不明白的是,貨幣超發怎麼就一定流向房地產市場,推動房價上漲呢?房地產與實體經濟,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超發的貨幣大半流入房地產市場,而實體經濟卻是嚴重缺血,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都是許多企業主共同的痛點。說穿了,還是因為房地產的賺錢效應,買到就是賺到,不用費勁輕輕鬆鬆大把掙錢。就連一些上市公司(包括國有企業)也紛紛下場,參與了房地產的饕餮盛宴。否則怎麼會有國資委發文,明令78家「不務正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
2.土地供給。土地供給不足、價格上漲必然導致房價上漲。因為作為「麵粉」的地價漲了,那作為「麵包」的房價自然也會上漲。因此專家們開出的藥方就是增加土地供給才能平抑房價。
但是專家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性的貪婪。有囤地、囤房、炒房存在,即便供給再多的土地,對抑制房價上漲也無濟於事。我們都記得幾年前的「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等市場亂象,難道我們真的缺了大蒜、生薑和綠豆?只不過有人囤積居奇,人為炒作罷了。比如「李超人」囤地若干年淨賺了若干個億,在此就不細說了。投機行為的存在扭曲了市場供求關係,擾亂了價格信息,最終導致生產資料錯配。不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單純從供求關係上說事,不容易看得明白。
同時,我們完全可以反過來說,是「麵包」漲價推動了「麵粉」價格上漲,高房價推動了高地價。因為城市開發用地實行「招拍掛」,價高者得。正是開發商推高了地價,而不是各級地方政府,想想多年以前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標王」的產生,就能明白。老湯嚴重懷疑,持「麵粉漲價推高麵包價格」說的人動機不純,旨在禍水東引,把社會公眾對高房價的不滿情緒引導到各級政府身上。
3.人口流入。衣食住行,住有所居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理論上,人口增長,尤其是城鎮化的加快推進,購房需求必然增加,自然也會推動房價上漲。可惜,仍然只是「理論上」,或者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城鎮化,農民工進城當然地產生一些購房需求,只是有效需求不足。如果買得起,農民工當然願意在四線三線、二線一線甚至北上廣深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問題是買不起。別說農民工,就是城市裡變通工薪家庭的子女,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都要掏空六個錢包,還得搭上幾十年的幸福終身做房奴。高房價下,流入城市的只是所謂「高端」人群,對「低端」人群則會產生一種「擠出效應」:到遠離市中心的郊區購房,甚至離開這個城市。健康的生態環境需要蕎灌草同植,一個城市如果只剩下「高端人群」一定是病態的,滴滴誰來開?快遞誰給送?……
城鎮化決不等於中心城市化,鄉裡人向縣城集中,縣城人向地市或省會城市集中,省會城市人向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集中,這樣的城鎮化是畸型的,會加大一線二線城市的承載壓力,造成教育、醫療、交通以及用電、供水供氣等方面資源的緊張。一個城市納多少人是有限度的,城市不能無限度擴張。
農民工進城接盤的路多半走不通,放開二胎同樣收效甚微。由於高房價、高企的教育醫療等費用,養育孩子的成本不斷上升,人們的生育意願逐漸下降。其中尤以房價對生育的影響為最,高房價成了「最好的避孕藥。」
2002年至2015年,我國出生人口穩定在1500萬至1700萬之間。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2016年出生人口1786萬,2017年為1723萬,專家們預計的人口出生「井噴」現象並沒有出現。到2018年,出生人口數為1523萬,2019年出生人口為1465萬,放開二胎政策邊際效應逐漸顯現,育齡婦女生育意願不斷下降,新增人口出現斷崖式下降。
同期全國房地產庫存情況是: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9539萬平方米,2017年年末58923萬平方米,2018年年末52414萬平方米,2019年末49821萬平方米,2020年7月末50691萬平方米。房地產去庫存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相對不斷下降的人口出生率,供過於求是必然的。
03 房價不該降的理由同樣不成立
既然房價經過了十多年非理性上漲,降房價,讓房價回到合理區間是最正常不過的事。鼓吹房價繼續漲的人,除了上述幾點理由之外,他們還篤信房價不能降、降不得。理由呢,無非是居民財富會縮水,社會就業會受影響,降房價會帶來大量貸款買房的人棄房跑路,造成銀行大量的呆壞帳,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等等。
1.房價漲跌對普通居民家庭財富增長或縮水沒有意義。鼓吹房價一直漲的人一方面說全國80%~90%的家庭都有自有住房,房價下降會導致這部分人家庭資產縮水,另一方面卻又對房價上漲無比自信。既然大部分家庭都已有住房,購房需求從哪裡來?高價住房指望誰來接盤?住房屬於不動產,變現能力差,價值1000萬的房子與價值100萬的房子對大多數剛需購房家庭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只是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除非他們願意把房子賣掉變現,然後腰纏萬貫去睡橋洞子。如果通過高房價能實現居民家庭財富增長,那我們炒高房價就可以了,一萬一平米不夠那就兩萬、三萬,再不行就五萬、十萬,何必擼起袖子加油幹呢?顯然這是荒謬的。
2.房地產對促進就業的作用有限。房地產產業鏈長,涉及鋼鐵、水泥、化工、塑料等50多個行業和部門。房地產不景氣,會造成這些行業的不景氣,不僅影響一地的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影響到社會就業。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才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並時不時產生出臺各種「鬆綁」政策「救樓市」的衝動。
但同時,房地產的畸型繁榮消極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高房價降低了公眾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為了住房,人們只能節衣縮食、省吃減用。大家沒錢花,有錢也不敢亂花,只為攢錢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高房價對於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負作用越來越大,對於擴大內需和推動雙循環成為重大的阻力與障礙。房地產的吸金作用造成其他行業嚴重缺血,因為房地產的賺錢效應,金融機構更願意將資金投向房地產,其他行業的企業融資難問題總是難以解決,企業發展舉步維艱,間接地影響到社會就業。在「買到就是賺到」的情況下,全社會投入投資炒房造富的狂歡之中,沒有人沉下心來艱苦創業與技術創新,經濟轉型升級將成為泡影。
房價處於高位,積累了大量的泡沫,增加了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危險,清醒的專家和有良心的專家們頻頻發出了預警信號。中央一再強調堅持房住不炒,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今年在疫情影響下,上半年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情況下,仍然明確不以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
當然現在刺破房地產泡沫也不是明智之舉,對經濟發展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只能是穩房價。在穩房價的同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過「慢撒氣」的方式消除泡沫,使房價與居民收入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人口增長不一定必然導致房價上漲,金融政策、土地供給也不是房價上漲的理由。長沙的實踐有力地回擊了那些房價只能漲、一直漲、不能降的種種奇談怪論。2020年,長沙住房均價僅為1萬元左右,遠低於同等城市能級的中西部省會城市,甚至還低於許多東部沿海的普通地級市。從房價收入比來看,長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處於合理水平的城市之一。2019年,深圳房價收入比高達35,北京、上海、廈門超過20,廣州、福州、杭州、南京、東莞、蘇州等地超過15,只有長沙房價收入比低於7,處於全國主要城市的末位。近3年長沙人口增量這74.9萬,居全國第6位,但經濟增長位居主要省會城市前列,2019年實際增速達到8.1%,居全國17個萬億GDP城市第一位。
做一個長沙人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