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未來,在於的創新能力,而科技的創新離不開高校的科研實力,高校的科研實力又和科研經費的投入成正比。
重慶,一座正在崛起的西南城市,一直在致力於西部科技城的打造。
但說實話,重慶的高校卻無法支撐重慶科技的創新。
重慶最好的兩所高校為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雖然一個是985,一個是211,但在全國名校排行中,都處於中下,實力不夠突出,優勢不夠明顯。
在最近的雙一流高校教學質量排名中,重慶大學排名31位,西南大學排名45位,於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名校,差距依然非常大。
作為雙一流高校,重慶大學的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為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三個,都是自定的,在如生命、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基礎科學方面非常薄弱,已經無法滿足重慶科技的發展。
高校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沒有資金,不僅吸引不到人才,反而會造成人才流失,比如蘭州大學,這個曾經的百年名校,如今因為人才流失嚴重,已經名不符實,在世界四大排名中,都落選全球高校1000名,這一切都是因為它每年的科研資金不要12億,全國排名86名了。
根據2019年全國高校科研投入100強名單來看,重慶的高校也並不樂觀。
重慶有兩所高校進入了全國科研投入100強,重慶大學憑藉25.59億排名全國第37位,西南大學以16.76排名全國64位。
這點科研經費在全國來看,還算不錯,但和清華、浙大相比,還不如他們的零頭。
清華大學以153.75億排名全國第一,是重慶大學的6倍還多,浙江大學以130.98億排名全國第二,是重慶大學的5倍多,上海交大以108.15億,北京大學以91.43億,復旦大學以88.34億分別居全國第三到五名。
科研經費的投入直接導致科研成果的產出。在2019年教育部三大獎中,前三名是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並列),而重慶大學的排名僅為25,和貴州大學相同。
今年,重慶市先後和北大、清華、國科大、哈工大、湖大等高校籤訂戰略協議,這些高校將在重慶兩江新區或科技城建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致力於基礎科學的研發、頂級人才的培養,為重慶科技創新提供新的動力。
但很多重慶人都認為與其投入大量資金,和外省高校合作,不如把錢拿來投入到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郵電大學的建設中,讓重慶本土高校在重慶科技之都的打造中,發揮主導作用。
各位網友,引進外部高校和投資本土高校之間,你認為應該選擇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