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黨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推進世界一流學科高校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以「四個服務」為指引,緊密結合黨中央關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大部署,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統領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等各項工作,厚植人才優勢,培育創新動力,打造服務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供給鏈、驅動器和輻射源,在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中踐行高校的使命與擔當。
打造高素質
人才服務供給鏈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關鍵在於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對此,遼寧大學黨委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抓實學校黨委、二級單位黨組織、基層黨支部建設,積極打造引領事業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及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隊伍,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黨委獲評遼寧省先進黨組織,入選遼寧省新時代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學校經濟學院教師黨支部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離退休工作處第十九黨支部獲評「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馬克思主義學院1個黨建項目獲評全國黨刊基層黨建優秀創新案例;世界一流學科團隊入選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學校教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模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優秀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年度影響力人物等榮譽稱號。
學校黨委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同時,學校堅持育人為本,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模式,推進通專融合,構建「通識-學科-專業-個性」梯次課程體系;強化優才教育,開辦國學院,加強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探索實踐導向的「雙創」教育思路;深化本科專業結構調整,以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推進45個專業向應用型轉變,新增與遼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相適應的專業,減招、停招或撤銷培養規模過剩、培養質量不高、社會需求不旺、就業質量差的專業,培養大批遼寧振興所需的創新型、複合型和應用型人才。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建校以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30餘萬名畢業生,他們遍布社會各界,並有相當一部分成為各自領域的中堅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學生在國際、國內各類競賽中屢獲獎項,並獲得「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等榮譽。此外,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教育質量百優榜」中排名全國第36位,在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名中位列第57位、傑出學術人才校友排名第68位、教學質量排名第97位。
打造高水平
學科服務驅動器
學校黨委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在紮根東北、辦好地方大學的進程中,認真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提升政治站位,通過「黨建+學科」的方式,舉全校之力推進世界一流學科——應用經濟學建設,明確以服務東北振興和東北亞區域合作為學科建設方向。
對此,學校黨委強化頂層設計,提出「143」指標體系,將黨的領導貫穿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全過程;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遼寧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方案>的實施辦法》,整合各類資源,推進世界一流學科服務東北全面振興和東北亞區域合作;完善組織架構,成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辦公室和應用經濟學一流學科建設辦公室,建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嚴格落實學科帶頭人和方向負責人負責制;實行高端人才年薪制、方向負責人津貼制、優秀博士年薪制、資深教授職務制、教學科研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準聘制、卓越人才科研績效獎勵制度和標誌性成果獎勵制度等,對人才引進特別是海外人才引進出臺專項激勵制度;優化資源配置,優先保證並穩步提高世界一流學科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計劃,在評聘博士生導師,爭創國家級、省部級中心、團隊和評優評獎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學科傾斜,促進學校人、財、物等資源向世界一流學科集中。
同時,學校黨委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作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把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進行建設;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在學校發展規劃、經費投入、公共資源使用等方面優先謀劃、優先保障、優先滿足;按照1:350的師生比配強思政課教師。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省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在省內乃至全國高校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輻射作用;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進入2018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10%。
在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牽動下,學校學科的綜合性優勢愈發凸顯,學科建設整體水平顯著提升。目前,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7個、專業碩士授權點25個;經濟學科始終保持全國領先位次,10餘個學科排名全省第一;學科團隊始終堅持「學術頂天」,2019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8項,數量居省內高校和東北三省省屬高校首位,其中,重大項目3項,連續3年穩居遼寧省第1位;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1人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1人榮獲2019 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3人榮獲第三屆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獎·成就獎。
打造高質量
社會服務活力源
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既是國家戰略,也是學校自身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對此,學校黨委推進黨建工作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合,使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國家戰略相一致、辦學特色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服務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體做法為:
遼寧大學組織舉辦遼寧省高校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校園宣講活動。
以黨建引領理論服務。學校實施黨建服務振興「理論引航工程」,充分利用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人才、理論及宣講優勢,組織各級各類宣講團積極開展宣講活動,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網絡,五年來宣講活動逾400場,受眾逾100萬人;利用設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育部暨遼寧省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遼寧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與研修基地、遼寧省青少年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基地等平臺,培訓逾50期,培訓學員逾9000人;設在學校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全國研究培訓基地,累計培訓學生骨幹4000餘人。
以黨建引領諮政服務。學校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優勢,以服務遼寧振興為重點,構建新型高校智庫,開展政產學研合作;藉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遼寧省人大代表智庫服務平臺、遼寧省法律服務業聯盟、中國金融研究院、國研經濟研究院東北(遼寧)分院、「東北振興研究中心」等平臺,為經濟社會發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以黨建引領科技服務。在理工科領域,學校教師團隊積極破解遼寧境內動植物方面的諸多疑難問題,在鳥類研究、林蛙養殖、山楂培育等方面極具發言權和貢獻力;開展「太子河流域山區段河流生態修復與功能提升關鍵技術與工程示範」課題研究,加強遼寧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實施遼寧省碧水工程、打造生態文明遼寧提供技術支持;選派31名扶貧幹部到遼寧西部等偏遠山區擔任駐村幹部,以高校科技、智力資源助力脫貧攻堅。
以黨建引領文化服務。學校精心打造黨建服務振興「藝術惠民工程」,組建以黨員教師和學生為骨幹的藝術團隊,深入社會、企業和農村開展藝術惠民活動,不斷滿足瀋陽市民的多元文化需求;舉辦「愛我遼大」科技文化體育藝術「九大節」,將大學文化輻射社會。在學校師生黨員的帶動下,五年來參與藝術惠民活動的師生人數超過2000人次,年均惠及4—5萬居民。
■作者:遼寧大學黨委書記 周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