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視劇《秘密森林》的最後一集,因反腐而被貶謫到南海的檢察官黃始木,被一首名叫《冬柏小姐》(동백 아가씨)的老歌勾起了過往的回憶。
1964年,韓國電影《冬柏小姐》上映。電影的男主角是一名來自韓國首都漢城(現稱「首爾」)的大學生,下鄉之後結識了女主角「冬柏小姐」,二人相戀,卻又不得不分離,是一個悲劇愛情故事。
電視劇《秘密森林》中出現的這首《冬柏小姐》系電影同名主題曲,白映湖作曲,韓山島填詞,由當時有「狐步舞曲女王」之稱的歌手李美子演唱。隨著電影大獲成功,這首歌席捲韓國。
韓國歌手李美子(左)與《冬柏小姐》單曲封面(右)然而僅僅過了四年,這首紅極一時的情歌便因其「倭色」,成為當時韓國禁止播放、表演的禁曲典型,它的曲調是錯,歌詞也是錯,是加了精神鴉片的「喪曲」。《冬柏小姐》這首韓國流行歌曲是如何突然染上「倭色」的,又為何被當時的韓國政府視為精神鴉片?
20世紀60年代的韓國電影六十年代,冷戰中的美國推崇羅斯託開發援助思想,這一思想的宗旨是對欠發達地區進行經濟援助,從而使當地人民感受到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以此來對抗共產主義陣營。1961年,樸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推翻尹普善政權,開始了長達五屆十八年的第三共和國統治。上臺後,樸正熙積極反共,向美國示好,美國以韓國政府合作為前提對韓進行經濟援助,「以便更有保障地引導韓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按照自己的設想發展。」(參見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VOL ⅩⅫ,Document221:227)美韓雙方一拍即合。
1962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林登•詹森向韓國村民贈送電視機接受美國經濟援助同時,樸正熙政府開始經濟改革第一個五年計劃,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大幅提升,國民享受性消費支出隨之增加。1961年到1968年期間,韓國人均觀影次數增長了六倍。
第三共和國初期,美韓兩國電影瓜分韓國電影市場。美國電影在韓國年輕人中影響力很大,但受制於語言文化差異,絕大多數韓國人仍然傾向於觀看韓國電影。在美國電影的影響下,韓國電影呈現出兩種趨勢:一種是類似《冬柏小姐》這樣的傳統韓國電影,多採用女性視角講述愛情悲劇故事;另一種是受美國青春類型電影影響的韓國電影。以與《冬柏小姐》同年上映的《赤腳青春》為例,故事以貧苦出身的男主人公為視角人物,通過描述男主人公與出身高貴的女主人公交往過程,展示西方禮儀和美國文化。
1964年電影《赤腳青春》(左)、《冬柏小姐》(右)海報法國社會學家讓·鮑德裡亞在討論大眾傳媒問題時常使用「擬象」一詞,認為社會現代化的過程即「擬象和仿真的東西因為大規模地類型化而取代了真實和原初的東西」的過程。以「擬象」的視角來看,不妨認為《赤腳青春》處於這個序列的第一階段,即「仿造」。
較韓國更早擁抱美國文化的日本,早韓國十年便完成了對美國電影尤其是美國青春片的仿造。急速擁抱美國文化的韓國直接借用了日本好萊塢式青春片的拍攝方法和故事結構。就這樣,通過觀看韓國模仿日本電影的仿製美國電影,韓國年輕人受到了美國文化的感染。
美國通過經濟援助對韓國文化進行引導,同時也確立了美國文化的在韓地位。美國文化成了韓國年輕人用以反抗推翻舊文化權威的新武器。
「倭色」冬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日本流行的演歌開始輸入朝鮮半島。演歌趨近於傳統漢文化中的五聲音階,採用去四七級調式,鮮有西方音樂中的「嗦」音,很快被語言皆為粘著語的韓國所接受,被韓國稱作「트로트」。「트로트」取自英語「狐步舞」(Foxtrot)的後半部分,實質上仍然是日本演歌的變體,歌詞以抒情為主,苦情居多。1968年被判定為「倭色」典型的《冬柏小姐》選用的就是這種曲風。
所謂「倭色」,系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對日本文化的蔑稱。日本對朝鮮半島全面殖民統治長達三十六年,文化影響頗深。「去殖民地化」是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所有政權文化方針的總體方向,但由於韓戰和政治局勢動蕩,這一文化方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韓國基層民眾以及第三共和國初期活躍的文化界人士在審美旨趣和創作風格上,仍然難以避免日本文化的影響。
樸正熙同樣希望「去殖民地化」,他上臺後就成立了「放送倫理委員會」及「韓國藝術文化倫理委員會」。1965年,放送倫理委員會制定《放送法》,並依法對被認為擾亂公共秩序、損害公序良俗、含有不健全思想的歌曲進行取締,韓國藝術文化倫理委員同時開始對音響製品製作的管理工作。這一年因「作詞家越北」、「盜作」、「倭色」、「低俗」、「退廢」等理由,一百多首歌曲就此從公眾的耳畔消失,這一批歌曲被禁最主要原因系詞作者北赴朝鮮投共。
演歌同款去四七級調式的《冬柏小姐》躲過了初一,沒逃過十五。第一批禁曲同年,韓國在美國的撮合下與日本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這在民間激起強烈反對。反日情緒最為高漲的大學生上街遊行,震蕩持續,韓日兩國關係建交後逐漸惡化。1968年,114首歌曲被禁,其中大部分系類似《冬柏小姐》這樣的「倭色」狐步舞曲。
放送倫理委員會於1965年、1968年兩次禁絕歌曲並沒有令韓國年輕人感到緊張。彼時韓國大學的錄取率高達百分之十,受到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第三共和國初期年輕人普遍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態度,意圖依照自己的趣味偏好改造國家,有意識地對成長於殖民地環境下的文化界人士進行反抗。
以音樂為例,由於受到美國文化的深刻影響,在第三共和國初期的文化鄙視鏈中,位於頂層的是西方古典音樂,其次是美國流行音樂,再次是美式編曲韓語填詞的,最後是《冬柏小姐》這種「狐步舞曲」。禁絕「倭色」在年輕人看來不僅是反日行為在政治層面的勝利,也是對低端文化的一次清剿。社會精英群體對禁曲行為的高容忍態度使得讓樸正熙的「正」能量有了進一步發光發熱的可能。
樸正熙的「正」能量在自傳《國家、革命和我》一書中,樸正熙表示「我一生的夙願是創建一個以樸素、勤勞、正直和誠實的平民為社會基礎的自主獨立的韓國。用一句話來講,我希望在平民中出生、成長、工作,並在平民認可中結束自己的一生」。作為韓國當時絕對權力的主宰者,樸正熙力求將他所崇尚的正能量注入到每一個韓國國民心中。
1961年的樸正熙全家福,後排居中者為樸槿惠1968年起到1975年6月,韓國藝術文化倫理委員會發布《公共演出活動淨化對策》,放送倫理委員會與韓國藝術文化倫理委員會共禁歌曲759首,禁絕原因被分為十二項,分別是:1、盜作;2、詞作人投共;3、倭色;4、演唱方式低俗;5、歌詞低俗;6、歌詞頹廢;7、低俗頹廢;8、虛無、喪氣、削弱信心;9、品位低下;10不健全;11、幼稚;12、不與時俱進。
1965年發表的《舞者的純情》(댄서의 순성)由金榮一作詞、金富海作曲,曲調哀怨,以舞女視角抒發對心上人的思慕,感慨女性身世悲涼,曾在大學生中廣為傳唱,一度成為韓國歌謠史上唱片銷量冠軍。1975年因「歌詞低俗」被禁,原因在於歌詞中有舞女自述被第一次見面的男性摟在懷中跳舞的場景。另外,歌詞中出現「想見面」「想……做」,被認為含有性慾意味,遂戴上「歌詞低俗」的帽子,成為禁曲。
描述市井生活的小品歌曲《兩口子吵架》(부부싸움)、《三等人生》(삼등인생)因為描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與正目睹「漢江奇蹟」的國家大好局面不符而被判定為「低俗頹廢」,成為禁曲。反映漂泊者慨嘆生活的《孤兒》(고아)和《大雁阿爸》(기러기아빠)被認為與韓國高度經濟增長的現實不符,被判定為「虛無、喪氣、削弱信心」,成為禁曲。
除了禁絕「不良歌曲」,樸正熙第三共和國同時發起「健全歌謠」運動傳遞正能量。1962年起,由政府選定主題,各個電視臺、廣播電臺配合政府指定題目推出「健全歌謠」。例如,1964年政府號召市民步行健身,廣播電臺東亞放送局便推出歌曲《我們走著去》(걸어서 가자)。
釜山市政府選定的健全歌謠(左);健康歌謠《新農村》健康歌謠同禁曲一道,剝奪的是人民選擇的自由。1971年,伴隨著樸正熙第六次當選韓國總統,健全歌謠運動在韓國全國展開;同年舉辦第一屆韓國健全歌謠競演大會;1972年召開「健全歌謠普及級方向摸索懇談會」;同年3月文化部號召開展「健全歌謠,國民齊唱」運動。農村廣架喇叭,於清晨傍晚播出《新農村》等政府選定的健全歌謠,釜山等地甚至會隔海向日本播放健全歌謠。
除了歌曲,樸正熙的正能量社會淨化行動還體現在對社會行為的矯正上。1970年,第三共和國頒布《風俗事犯取締法》,男性禁止蓄長發,女性禁止穿著迷你裙等暴露衣著,午夜十二點到凌晨四點實行宵禁。1973年5月起開始淨化街頭,對佔用車道的行人、走在人行橫道外的行人、隨地亂扔菸頭者、酒後當街鬧事者,以及不滿六歲在車道上玩耍的孩童監護人進行處罰……
第三共和國時期,「漢江奇蹟」帶來的高速經濟發展說服韓國國民對高度集權的專制政治體制給予了高度容忍甚至放任,樸正熙社會淨化活動並不被時人認為是一種對憲法賦權的剝奪,這種高度容忍反過來給予了第三共和國以支持。
樸正熙時期制定的《公共演出淨化對策》及「健全歌謠」運動直至全鬥煥第五共和國結束才告一段落。1988年9月漢城奧運會開幕之前,韓國藝術文化倫理委員會解禁包括《冬柏小姐》在內的186首禁曲,但對文藝作品的內容審查並未隨著韓國民主化進程的展開而立即結束。直到1996年,文化作品內容事前審查活動才因違反韓國憲法而予以廢止。
樸正熙的正能量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他的軍事獨裁政權以「淨化」和「正能量宣傳」為旗號,實際上是對政治主導話語之外的「雜音」進行消除。對經濟高速發展下社會不公進行高度藝術化的委婉表達也是不被允許的,「冬柏花上刻下的故事」成了「不能說的故事」。
參考文獻
Lee Sang-Dawn, Big brother, little brother: the American influence on Korean culture in the Lyndon B. Johnson years, Lexington Books,2002;
和田とも美,『『パンソリ』から樸正熙政権下の『健全歌謡』へ――韓國における「いとしのクレメンタイン」受容史』,富山大學人文學部紀要第61號,2014年8月;
문옥배,한국금지곡의사희사,도서졸판에솔,2011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