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從這句話讀懂中國
「永遠同人民在一起」,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也是中國制度的真實寫照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5月22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同大家提到這樣一個細節。
總書記提到的代表是來自湖北十堰的太和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羅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羅傑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一線。「這位代表對記者說,湖北救治的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歲的老人,身邊10來個醫護人員精心呵護幾十天,終於挽救了老人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說,「什麼叫人民至上?這麼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這真正體現了不惜一切代價。」
「人民」——成為這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重要講話的核心關鍵詞。在新華社播發的2000餘字新聞稿中,「人民」出現28次。而今年的兩會上,有一句話被反覆提及,那就是總書記所說的「人民至上」。
武漢、湖北,中國抗疫鬥爭的「風暴眼」。3月10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頭,總書記親赴湖北考察,為戰「疫」把脈定向、加油鼓勁。今年兩會因疫情原因壓縮了日程,每位中央領導「下團組」的次數也隨之減少。「我提出,湖北代表團一定得來一下。你們是湖北6000萬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在5月24日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的話語,不禁讓我們回憶起黨和人民在武漢並肩奮戰的日日夜夜。
「剛才聽了幾位代表的發言,我也十分感動。」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湖北、武漢,一定能夠浴火重生!」
「你們這裡的疫情防控情況,黨中央每天都在關注。」對湖北的最新數據,習近平總書記信手拈來……最新數據?——同樣是在5月24日這一天,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的頭版非常震撼,通欄標題是「美國死亡人數接近10萬,無法估量的損失」,副標題寫道「他們不僅僅是名單上的名字,他們曾經就是我們」,然後是密密麻麻的1000名新冠肺炎死者的個人信息……美國人正生活在痛苦和焦慮中!然而,同樣在這一天,川普總統又去揮桿瀟灑地打高爾夫了!
鮮明的對比。
據媒體報導,美國新冠肺炎患者羅伯特·丹尼斯近日出院,收到84萬美元天價帳單。幸好這對夫婦都享有醫療保險。但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有醫療保險。曾經有媒體報導這一現象,有14%的美國成年人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的費用,選擇放棄治療。前段時間,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楊青峰醫生在微博曬出圖片,是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所有醫療費用,112.9萬人民幣。而長沙一名輕症新冠肺炎患者住院27天,花了5萬多元。這筆龐大的開支由誰來承擔? 「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鮮明的對比。
危機面前,如何對待生命,考驗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良知和行動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中國面對疫情衝擊始終秉持的價值標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屬於14億人的共同抗疫記憶。「人民生命重於泰山!只要是為了人民的生命負責,那麼什麼代價、什麼後果都要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時說的這句話,擲地有聲,令人動容,這是一個執政黨對人民的深情與擔當!
從人民至上的理念,總書記講到了人民的力量;從讚嘆人民的力量,他進而告誡全黨要不斷造福人民。今年兩會前夕,習近平先後到陝西、山西考察,實地了解脫貧攻堅成果進展。「我在大同的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村民們說,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在習近平心中,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讓貧困群眾擺脫貧困,是習近平最牽掛的事。「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回顧自己在陝北黃土地上的貧苦日子和青蔥歲月,「扶一把老百姓」的真摯情懷,讓人感動,更發人思考。
為國者,以民為基。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貫穿於兩會各項工作的邏輯主線,同樣是「人民至上」。李克強總理所作改革開放以來篇幅最短的10478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就業、保民生居於突出位置,僅「就業」一詞就出現39次,這在歷史上可能是首次。突出「人民」,意味著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民生」二字被牢牢地刻入「國計」的基因裡,特別是那一句暖心又給力的「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更是讓現場掌聲雷動。讓我們回到5月21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的莊嚴時刻,與會人員集體肅立,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1分鐘。特別場景下的特別儀式,詮釋的是對生命的珍視、對國民的敬重、對人性的關懷,更有對人心和共識的凝聚。
1分鐘的「靜默時間」,開啟了特殊時期的特殊兩會的大幕。也正是這靜默的時間,讓中國權力機關的每一次發聲,都格外具有沉甸甸的重量。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關乎每個中國公民衣食住行的法律,不僅完成了新中國幾代人擁有一部民法典的歷史夙願,而且為每個中國人提供了從出生到死亡的「全時保護」。綜觀民法典草案的1260個條款,每一個條款背後都是大寫的「人」字。在21世紀的世界版圖,它正在寫下屬於中國民眾的「權利宣言」,讓人民再一次聽到中國立法的聲音。
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一幅以逶迤群山為主題的巨幅國畫《幽燕金秋圖》格外醒目。會場的另一側,一幅書法作品映入眼帘:「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畫作和詩作,讚頌的都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謳歌的都是人民群眾的偉力。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話語,堅定有力。
「兩會時間」已經結束,「人民時間」從不落幕。
★媒體評點
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最為核心的執政理念,也是世界理解當代中國政治思想的關鍵鑰匙。什麼叫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最重要的權利就是生命權和發展權。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這兩個權利。從生命權和發展權的角度理解,中共的執政理念和治理智慧,就具有了世界意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與世界經濟形勢動蕩,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可以毫無後顧之憂,不惜一切代價保衛人民健康、帶領人民脫貧,而許多國家的執政者卻總是遲疑不決、推三阻四乃至甩鍋棄責?因為在人民利益這本「大帳」面前,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小算盤」。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今,國際上疫情仍在持續,中國脫貧攻堅的衝鋒號已吹響。2020年,我們還有很多個時刻,來體會「人民至上」的真味。(韓維正《人民日報海外版》)
★話題拓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國計民生;人性關懷;深情與擔當;「靜默」和「有聲」;為民情懷,暖人心、聚民心;鮮明的對比;中國聲音、中國力量;唯有「人民至上」,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民晚報》《環球時報》《新京報》;央視新聞、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網、澎湃新聞等)
文章將刊發於作文與考試高中版8月中旬刊高分素材版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郵發代號:12-77
淘寶搜索店鋪名:吉林省青少年報刊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