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新生兒體溫異常

2020-12-20 騰訊網

新生兒體溫異常是指新生兒的體溫比正常值升高或降低0.5°C以上。新生兒出生時體溫由宮內的37.5°C迅速下降,當擦乾羊水,穿衣保暖後體溫逐漸回升,並波動在36°C~37°C。由於新生兒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面積(按體重比例計算)較大,故容易散熱。而能產熱的脂肪積聚少,僅僅分布在少數重要臟器附近,再加上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夠完善,因此受冷時易發生肺炎、皮下組織硬腫;室溫過高時,水分蒸發過多,又會造成 「 脫水熱」。

為了及時發現新生兒體溫異常,最好每天能給新生兒測量一次體溫,尤其在暑熱和寒冷季節,或新生兒異常不安寧時,更需如此。測量體溫最好用直腸測量法,雖然麻煩一些,但能較真實地反映嬰兒的體溫。測量前將肛表的溫度。

甩到35°C以下,表頭抹上鞣酸軟膏或凡士林等潤滑油。讓嬰兒仰臥,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兒的雙踝提起雙腿(像換尿布一樣)露出臀部,另一隻手將肛表輕輕插入肛門內2~ 3釐米。用手握住體溫表的外端予以固定,以防脫落或折斷。靜置2~ 3分鐘後取出讀數。正常新生兒肛溫應在37°C+0.5°C (直接讀數)。剛洗好澡的嬰兒要等30分鐘後才能測體溫。

(1) 如果肛溫在36°C~36.2C的。體溫偏低者可作如下處理:應儘量將室溫保持在26C~28C。將裸體的新生兒放入體溫正常的母親或家人的懷裡,兩人胸部皮膚直接相貼,外面包裹厚衣或被子。並適當增加餵奶次數,以補充能量,也可將50°C~ 60°C的熱水灌入熱水袋內約1/2容積, 排出空氣、擰緊蓋子,確保無漏水後裝入布袋或用毛巾包裹後放入新生兒被褥下,每半小時更換一下部位,不能放入新生兒包裹內,要禁止直接接觸新生兒皮膚,以免燙傷。

(2)如果肛溫在37.8°C ~ 38°C的體溫偏高者可做如下處理:室內應開窗通風,有條件的應保持室溫在26°C~28°C。在避風處,用32°C~34°C的溫水給新生兒沐浴1次。並可用冷毛巾敷嬰兒的額部。適當增加餵奶次數。如為人工餵養者, 兩次餵奶間餵水,以增加體內水分。

如果經_上述處理2 ~ 4小時後, 新生兒體溫趨於正常,應繼續注意觀察,每隔4小時複測一次體溫。如肛溫仍升高或降低並伴有精神委靡,不想吃奶,皮膚顏色改變或肛溫升高或降低幅度超過1°C時,應速去醫院診治。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體溫多少度,就算是發熱?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新生兒的體溫問題呢?   原來新生兒的體溫調節系統發育的不夠完善,什麼是體溫調節系統呢?簡單說就是熱時會出汗,寒冷時會發抖。對於新生兒來說其體溫調節系統主要呈現兩大特點:   1.如果外界環境溫度明顯偏低,而寶寶穿衣較少時,新生兒會啟動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但是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發育不完善,體表面積大,皮下脂肪薄,四分之一的身體裸露在外,當他感到寒冷的時候無顫抖反應……所以自身的調節水平並不高。
  • 新生兒心率80 嬰幼兒呼吸心率異常是什麼原因
    新生兒心率80心跳速度即每分鐘脈膊次數。兒童正常的脈膊速度一般如下,家長可供參考:胎兒:140—150次/分初生嬰兒:130—140次/分1個月~1歲:110—130次/分2歲:96—115次/分3歲:86—105次/分7-14歲:76—90次/分新生兒心率80到100嬰兒的呼吸心率正常值其實有很多種影響的因素,包括寶寶的平時飲食調理或者是睡眠習慣等等
  • 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
    剛出生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成熟,當環境溫度改變程度超越機體調節能力時,則會造成新生兒發熱,或體溫過低,所以很容易受環境溫度影響,爸媽要注意做好保暖或者降溫工作。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是什麼新生兒體溫正常情況與測體溫的方式方法有關。下面給大家提供三種體溫的方法。
  • 新生兒黃疸如何處理?
    首先,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暫時性升高,而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的黃染,稱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發生率:足月兒約為50%,早產兒則可為80%。
  • 新生兒的體溫是多少?體溫一直波動正常嗎?
    【答疑】在這裡景浩老師需要提醒各位新手媽媽的是:新生兒發熱是指新生兒的核心體溫(肛溫)超過37.5℃,即為發熱。正常新生兒的肛溫在36.5-37.5℃之間,腋下溫度在36-37℃之間。【原因1】很多的孩子的體溫起伏不定,孩子的生理機能還不是很完善,另外的孩子的肌膚腠理較成人的薄,所以孩子的體溫調節機能還不是很完善,尤其是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之下,孩子的體溫會起伏波動較大。
  • 新生兒這些異常要及時就診
    那麼,新生小寶寶有哪些異常表現,是需要家長提高警惕,及時就醫的呢?面色足月新生寶寶面色是紅潤的,但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出生時膽紅素產量大於膽紅素排洩量,約五六成的足月兒和八成左右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皮膚輕微的黃染,對輕微的生理性黃疸主要的處理方式是多餵奶、多排洩。
  • 體溫異常淨是虛驚!看看測溫槍報警後各方如何處置
    通過測溫環節,究竟發現了多少體溫異常者,又是如何處置的?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天氣逐漸轉熱,此前在地鐵、商超、小區等均有測出體溫異常者。不過經後續跟蹤確認,都排除了新冠肺炎結果。而這背後,導致體溫異常的原因很多,有時在車內悶太久、穿衣搭配不對、走路快了等,都會被測出「異常」。
  • 什麼原因會造成新生兒低體溫?
    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多,易於散熱,保溫能力差。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新生兒肌肉不發達,活動少,產熱能力差。低體溫不僅可引起皮膚硬腫,並可使體內各重要臟器組織損傷,功能受累,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一、什麼原因會造成新生兒低體溫1.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當環境溫度降低保暖不夠時,攝入的熱量過少,不能通過自身調節產熱而出現低體溫。2.受寒冷影響: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大於產熱,冬春季環境溫度降低時,未有效保暖,最容易發生低體溫。
  • 新生兒黃疸的判斷和處理
    如同族免疫性溶血、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紅細胞增多症、體內出血、感染、藥物等。 2、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 感染、窒息缺氧、低體溫、低血糖、低蛋白血症、藥物、先天性非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 寶寶體溫37°C是發燒了?新生兒體溫揭秘,這個溫度以下不用慌
    導讀:寶寶體溫37°C是發燒了?新生兒體溫揭秘,這個溫度以下不用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體溫37°C是發燒了?新生兒體溫揭秘,這個溫度以下不用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新生兒標準體溫在36-37℃之間
    新生兒標準體溫在36-37攝氏度之間。新生兒的體溫中樞發育還不成熟,皮下脂肪薄,保溫能力比較差,加上體表面積比成人的大,所以散熱比成人快,通常體溫會不穩定。特別是在剛出生的時候,新生兒從溫度恆定的媽媽子宮裡來到溫度較低的體外,體溫通常要下降攝氏度左右,然後再慢慢回升,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2-24小時內穩定在36-37攝氏度之間。
  • 如何認識新生兒期的「異常」生理現象
    寶寶出生是家裡的大喜事,但從醫院回到家裡,看到寶寶的一些「異常」表現,著實讓新手爸爸媽媽糾結,到底該不該去醫院?要不要治療?其實很多是新生兒期的特殊生理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這裡和媽媽分享一下如何認識這些特殊的生理狀態,一共有八種。
  • 如何正確解決這些新生兒常見問題,新媽媽要知道!(集合)
    由於新生兒無法表達主觀感受,和生理正常新生兒腹脹,判斷和處理的關鍵嬰兒腹脹不僅僅是看孩子是否有腹脹,但是否結合其他異常現象。2. 為什麼會發生腹脹?如前所述,正常新生兒都有腹脹,特別是早產兒在進食後出現輕度至中度腹脹。這種現象與新生兒以腹部呼吸為主,與消化道氣體的產生較多相關。
  • 【寶媽寶典】如何給新生兒保暖
    近期由於季節天氣的變化,西安市第三醫院新生兒門診每天都會有很多寶寶家屬諮詢在家裡如何給寶寶保暖。但是這種加強保暖不能無限制進行,需要根據寶寶的體溫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同時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大,容易散熱,棕色脂肪少,產熱低,靠自身很難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加強新生兒的保暖及體溫檢測很有必要。
  • 新生兒多少度才算發燒?原因又是哪些?如何去正確的應對
    寶寶在出生後來到一個未知的世界,抵抗力難免會很差,頭疼腦熱是常見現象,此時的新手爸媽要冷靜細心處理,同時不要緊張,寶寶多少度才算發燒呢?造成發燒的原因又是哪些情況?如何去正確的應對?新生兒發燒科學上說是很很正常的現象,多數人覺得人體的溫度不正常就是發燒,這是錯誤的理論,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體溫是在一個範圍內波動,由於新手爸媽沒有經驗,會十分的慌張,其實寶寶僅是溫度不正常,而身體其他方面沒有異常的話,影響是不大的。
  • 新生兒體溫多少才正常?媽媽必看!
    問:健康的新生兒體溫多少度是正常呢?答:健康的新生兒體溫在36.5-37.4℃之間都是正常的。
  • 新生兒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
    新生兒多少度算發燒新生兒正常體溫以寶寶的腋溫測量為準:低熱是37.4~38℃;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汗腺組織發育也不完善,特別是早產兒和出生10天以內的新生兒,對熱的耐受程度和反應強度均較成人差許多。
  • 新生兒痤瘡如何處理?
    後前往醫院就診,被醫生告知是新生兒痤瘡。「孩子皮膚稚嫩,會不會留疤痕影響美觀?」「孩子那麼小,該如何處理痤瘡?」這都是羅女士關心的問題。4月17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胡於良。胡醫生介紹,新生兒痤瘡發生率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發生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以內,部分可以遷延至4個月,主要發生在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偶見黑頭粉刺。
  • 新生兒馬牙如何處理?
    1、嬰兒馬牙是米粒大小的白色或者黃白色顆粒狀,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燥、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暫時不適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新生兒馬牙如何處理  「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輕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切不可以為孩子擦什麼「馬牙」,這樣做不利於保護孩子的健康。
  • 「醫療科普」如何給新生兒保暖?
    寶寶出生後由於從宮內溫暖潮溼的環境過渡到相對寒冷、乾燥的環境,會出現體溫短時間內急劇地下降,因此,在剛出生後的前6—8小時需要加強保暖,快速地讓新生兒的體溫恢復到正常範圍。但是這種加強保暖不能無限制進行,需要根據寶寶的體溫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同時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大,容易散熱,棕色脂肪少,產熱低,靠自身很難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加強新生兒的保暖及體溫檢測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