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如何處理?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巴山客

新生嬰兒的降臨,無疑給全家帶來無比的喜悅和幸福,但小寶寶常常會有一些症狀,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帶來不解和困惑,就拿新生嬰兒的黃疸來說吧,許多家長對它還不太了解。門診中常常會有這樣一些家長提出「寶寶面黃,只要嘴巴裡挑一挑、或用青布擦擦就會好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暫時性升高,而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的黃染,稱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發生率:足月兒約為50%,早產兒則可為80%。輕者則無大得,重者(尤其出生一周以內的新生兒)過多的未結合膽紅素可以通過未發育完善的血腦屏障進入顱內,造成對神經組織的損害,引起膽紅素腦病,這時寶寶會出現尖叫、嘔吐、抽搐等症狀。存活者會留下智力障礙、手足顫抖、眼、耳等後遺症。嚴重影響了寶寶以後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

新生嬰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那麼怎樣來判斷呢?

1

生理性黃疸

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足月嬰兒10~14天可消退,早產嬰兒2~3周可消退。雖有黃疸,寶寶照樣能吃能睡,體重增長,糞便色黃,小便卻不黃,一般不需治療,只要早期餵奶,供給足量奶量就可以了。

2

病理性黃疸

一般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就可出現面色發黃,且黃疸上升速度快,(超過膽紅素監測警戒值)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感染性黃疸可由細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和病毒(如巨細胞病毒、B肝病毒、風疹病毒等)引起,不少為宮內感染,寶寶除面黃外,還可表現為不吃、不哭,體溫忽高忽低、反應差,體重不長等症。常見疾病如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等。

2、母乳性黃常見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專家認為可能與母乳中某些酶的活性有關。黃疸可在生理性黃疸期(生後2天-2周)出現,但不隨生理性黃疸消失而消退。

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養,可採取少量多次餵哺,或停母乳48~72小時(改配方乳餵養),黃疸會下降至原來的50%左右。一般在3~4月後消退,寶寶預後良好。

3、梗阻性黃疸多由先天膽道畸形引起,主要疾病為先天性膽道閉鎖或膽總管囊腫。寶寶面顏、皮膚逐漸變黃,眼淚變黃,尿色深黃如茶水,大便顏色變淺如油灰樣,腹部膨隆、肝脾腫大、變硬等,須及時診斷,及早手術治療。

4、溶血性黃疸可有兩種:一種為Rh血型不合溶血病,好發於媽媽血型為Rh陰性、寶寶血型為Rh陽性者,或媽媽以往曾接受過輸血治療以及媽媽血型為Rh陰性、外婆血型為Rh陽性者。

此種寶寶大多為第二胎,出生時症狀很重,可有水腫、貧血、肝脾腫大、心力衰竭等,若不及時搶救治療,出生後不久就會死亡。另一種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發生於O型血的母親、A型血或B型血的寶寶,第一胎就可發病。臨床症狀較Rh溶血病輕,但發病率遠高於Rh溶血病。

除此之外,其他較少見的黃疸亦可出現在某些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酶的缺陷病或也可由藥物、窒息、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發生。

基層風採

歡迎關注「基層醫管論壇」

探討基層醫療機構管理與發展

展示基層醫療機構管理者風採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黃疸指數多少才正常,黃疸偏高怎麼處理
    新生兒黃疸指數多少才正常,黃疸偏高怎麼處理2017-08-25 14:20:5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很多臨床試驗表明,大多生理性黃疸症狀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會自行消退,但是出現病理性黃疸症狀時,最好是就醫治療,以免病情惡化。但是也有新手媽媽,由於對新生兒黃疸了解不多,沒有正確的治療,差點釀成大禍。據悉,李女士的兒子在出生48小時之後,身體出現逐漸發黃的症狀。當時兒科醫生就表示孩子出現了黃疸的症狀,建議住院治療。但李女士認為新生兒出現黃疸太正常了,在家治療也可以,所以堅持出院了。
  • 新生兒黃疸的判斷和處理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症狀之一,正常情況下足月兒約有 50%,早產兒約有 80% 肉眼可觀察到黃疸。 它可以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嚴重者可致腦損傷。
  • 為何新生兒會長黃疸?如何快速消退黃疸?擺脫小黃人
    新生兒出生之後,身體的變化也比較多,因為很多的寶媽也是新手,看到寶寶的變化多,也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這是正常現象,每個寶媽都會遇到,那自己就要注意,多學點東西,才能更好的處理異常。基本上每個寶寶在出生後,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長黃疸,看著寶寶身上的黃疸,很多寶媽也是想盡辦法去除。
  • 新生兒黃疸這個坎如何跨過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大約有85%的足月寶寶和絕大多數早產寶寶,都會出現黃疸。 雖然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的黃疸,可以逐漸自行消退,對寶寶沒什麼危害,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疾病引起的黃疸,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且治療的話,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然而,多數家長都不了解新生兒黃疸的知識,不清楚該如何應對。
  • 寶媽不可不知:新生兒黃疸的正確處理
    新生兒黃疸是大部門寶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大部分寶媽在寶寶剛出生時都遇到過寶寶黃疸高,很多寶媽一聽說孩子有黃疸時一下子就緊張起來,腦子裡會出現N多個為什麼?總擔心會對寶寶的健康有什麼影響之類的問題。今天就來和大家科普一下新生兒黃疸的知識。
  •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以出現皮膚黃染。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決定的。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屬於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家長在家裡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呢?
  •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嚴重性
    黃疸,是新生兒的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基本上每個寶寶在出生後,都要經歷一次黃疸。但黃疸也有輕重之分,到底哪些黃疸是正常現象,哪些黃疸是病理性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新生兒出生3-4天後,可能會出現皮膚、黏膜變黃的情況。媽媽們不要緊張,你家的寶寶可能是發生新生兒黃疸了。新生兒黃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60%-70%的足月新生兒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這種黃疸是因為寶寶的肝臟還沒有完全發育好,處理膽紅素的能力還比較差。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大部分寶寶必須經歷的過程,父母也不用過分擔心,聽醫生的建議,按時給寶寶吃藥和護理,很快就會好的。下面貓爸就對新生兒出現黃疸的進行詳細的說明:一、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
  • 新生兒黃疸別大意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是指在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使得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從而使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指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一般不超過兩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可延遲到3-4周消失。黃疸部位局限於面頸部,也可波及軀幹,呈淺黃色,但新生兒情況好,無其他特殊症狀。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今天,小編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區婦幼保健院的醫生。     A:什麼叫黃疸?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     區婦幼保健院:身體的紅細胞是會衰老死亡的,新的紅細胞一代代的產生,老的紅細胞一批批死去。
  •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 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
    黃疽是新生兒時期常見而重要的症狀,儘管引起新生兒黃疽的原因很多,但臨床上常見有生理性黃疽、母乳性黃疽和新生兒溶血病三種。 由於這三種黃疽的症狀輕重和對嬰兒的影響不一,必須及時診斷、正確處理。  一、 生理性黃疽  新生兒生理性黃疽是指因其膽紅素代謝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暫時性黃疽,並不是由於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據有關統計資料報導,約80%的新生兒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疽,但大部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疽在生後10到14天會自行消退。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
  • 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母乳會導致黃疸升高?
    新生兒黃疸如何應對?母乳會導致黃疸升高?新生兒出生後,在3—5天開始,寶寶眼睛和臉開始逐漸發黃,而且感覺越來越黃,這就是所謂的新生兒黃疸,10個新生兒9個有黃疸的,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胎兒在媽媽子宮內是通過臍帶,胎兒的生長發育後的廢物也是通過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洩出來的,當寶寶出生後,自己的產生的膽紅素,就要由自己來處理了,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很弱的,多餘的沒有被肝臟處理的膽紅素蓄積在體內,達到一定程度,孩子就表現出黃疸。
  • 新生兒黃疸如何應對?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由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很多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血症」,就會導致嬰兒皮膚發黃,引起黃疸。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發現超過了生理性的範圍,就必須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變,所以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膚色變化。
  • 新生兒黃疸愈演愈烈,新手爸媽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剛出生的寶寶,出現皮膚泛黃的現象,它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現象。它是寶寶出生後,紅細胞,代謝破壞的一種表現。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出現黃疸,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它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下面一起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
  • 新生兒常見病:新生兒黃疸,新媽媽該如何護理?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新生兒常見症狀:寶寶是出黃疸了,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黃疸,以前的人不知道,還不知道寶寶變黃後想成什麼呢。我家寶寶是第三天開始變黃的,持續了有大約兩周左右就好了,當時就是每天觀察看她有沒有恢復正常膚色。並沒有多緊張,因為她只是皮膚黃並沒有痛苦。【新生兒黃疸是怎麼形成的?】新生兒黃疸的時候,寶寶的皮膚、鞏膜,甚至口腔黏膜都變黃。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新生兒多數有黃疸,但處理方式可不一樣,不要亂用茵梔黃
    醫生會跟你說這是黃疸。情況不太嚴重的,會給開點茵梔黃或者清肝利膽口服液,囑咐回家餵給寶寶。但很多家長反映,寶寶喝了茵梔黃之類的口服液以後,總是會出現腹瀉的情況,之後哭鬧厲害,胃口也變差了。其實,這是因為家長不懂黃疸類型,也不清楚它的處理方式,同時濫用了茵梔黃,導致寶寶脾胃受損。什麼是黃疸,黃疸如何產生?
  • [健康知識科普]專家告訴你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
    許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遭遇「黃疸」,渾身「黃得可怕」,有的人說黃疸不用管,自己可以好,可還有的人卻說黃疸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後果。到底哪種說法正確?遇到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今天,邀請到了長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新生兒科主任彭星,講解關於新生兒黃疸的注意事項。  黃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