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

2020-12-17 太平洋親子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黃疽是新生兒時期常見而重要的症狀,儘管引起新生兒黃疽的原因很多,但臨床上常見有生理性黃疽、母乳性黃疽和新生兒溶血病三種。 由於這三種黃疽的症狀輕重和對嬰兒的影響不一,必須及時診斷、正確處理。

  一、 生理性黃疽

  新生兒生理性黃疽是指因其膽紅素代謝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暫時性黃疽,並不是由於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據有關統計資料報導,約80%的新生兒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疽,但大部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疽在生後10到14天會自行消退。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

  二、母乳性黃疽

  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後會出現黃疽,停餵母乳後黃疽便逐漸消失,醫學上將這種吃母乳引起的黃疽,稱為母乳性黃疽。

  母乳性黃疽的發病率並不低。 據國外報導,新生兒的母乳性黃疽約佔全部出生新生兒的1.3%,佔所有母乳餵養兒的2.4%。 其病因與患兒母親乳汁中含有一種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關。 這種激素能抑制肝臟中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阻礙對膽紅素的及時處理,使血液中總膽紅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嬰兒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較有限,不能有效地結合、輸送和排洩膽紅素,致使全身皮膚和鞏膜出現黃疽。

  母乳性黃疽易發於用母乳餵養的順產足月新生兒。 母親懷孕時,一般無特殊疾病史。黃疽常發生在出生後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黃疽高峰出現於第二、三周。血清總膽紅素最高可達153. 9 - 444. 6 5mol/L(9--26 m g/d),以未結合的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 持續母乳餵養,新生兒的黃疽經4-11周後可自然消退。 如果暫停母乳餵養,則黃疽大多在2- 4天內迅速減輕,在第6-9天內可完全消失。黃疽患兒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較正常,生長發育、智力狀況可與健康嬰兒無異。 如停餵母乳幾天後再餵母乳,黃疽可再次出現,不過此時出現的黃疽往往是輕度的。以後,即使持續地用母乳餵養,黃疽亦不出現。 這是由於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兒出生後3到10周逐漸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兒或嬰兒自身肝臟功能和酶的發育趨於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兒的黃疽也會同樣消退。

  三、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引起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造成的一種溶血病。 人類的血型系統有26種之多,雖然有多種系統可發生新生兒溶血病,但以A、B、O、Rh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AB() 血型系統中,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四種血型。

  A 型血的人血中有「A抗原;B型血的人血中有「B',抗原;AB型血的人血中有「A 」和「B」兩種抗原;只有O 型血中無抗原。 假如母親和其腹中胎兒的A、B、O血型不合,如母血型為O 型,而胎兒為A型或B型,則胎兒血液中的A 抗原或B抗原在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時有少量地進入母體血中,刺激母體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抗體,這些抗體以後在母親再次懷孕時就可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而胎兒的血型又恰為 A 型或 B 型,抗體就會與胎兒紅細胞膜上的抗原發生作用而發生凝集, 即可引起胎兒紅細胞的溶解與破壞,發生A、B、O 溶血。 臨床上主要發生在O 型產婦,A 型或B 型胎兒。 產婦A 型,胎兒B型或AB型;產婦B型,胎兒A型或AB 型時同樣可發病.A、B、O 溶血大多發生在第二胎,但由於自然界中廣泛存在ABO 抗原因子,所以,ABO 溶血也可以發生在第一胎。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Rh 血型中,共有C,c;D,d;E,e 6種抗原,其中D 抗原最早發現且抗原性最強,凡具有D抗原者稱Rh 陽性。 我國漢族人群中大多數為Rh 陽性。 但是,假如母親為 Rh 陰性,父親為Rh 陽性,胎兒遺傳父親為Rh 陽性時,那麼 ,胎兒的抗原物質也會在懷孕的後期或分娩時進人母體,使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當母親下次懷孕時抗體就會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就可引起溶血。 由於Rh 抗體需要經過妊娠或輸血產生,所以,母親若未接受過輸血,Rh溶血病一般不會發生在第一胎。

  四、核黃疽

  核黃疽,又稱膽紅素腦病,是指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引起腦組織病理性損害的一種疾病,主要見於新生兒 ,以致病人出現肌張力增高、發熱、驚厥、呼吸不規則,嚴重者可造成死亡。 

  新生兒由於溶血等原因,造成體內未結合膽紅素(指未和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 大量增高, 當達到一定濃度(> 342 5mol/L)時,即可有大量脂溶性的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人腦組織,使腦細胞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作用發生障礙。腦細胞因能量產生不足而變性壞死,其中以大腦基底神經節、下丘腦及第四腦室底部黃染最明顯,故稱為核黃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溼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如何有效預防?新手爸媽需注意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那麼新生兒黃疸如何通過科學護理來有效預防:1、孕期做好預防措施寶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習慣,忌吃辛辣、生冷、油炸食物,忌菸酒,避免胎黃因為準媽媽遭受溼熱侵襲而出現在胎兒體內,導致寶寶出生後出現黃疸。
  • 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表現 預防黃疸有這些方法
    對於家長來說,其在平時對於新生兒身上所出現的黃疸病症是要多加注意的,而通過其在患兒身上的症狀表現,還可以判斷出病情所處的階段,那麼,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以出現皮膚黃染。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決定的。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屬於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家長在家裡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呢?
  • 新生兒服用媽咪愛,可預防或減輕黃疸問題
    寶寶出生後,黃疸基本上是新手爸媽遇到的第一個育兒難題,它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都會出現皮膚黃染。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的。通常生理性黃疸多出現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到出生第七天時,發黃很明顯,第2周開始黃疸會逐漸減輕。
  • 孕媽吃什麼可以預防新生兒黃疸?
    孕婦吃什麼能預防胎兒黃疸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溼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2、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3、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 新生兒黃疸愈演愈烈,新手爸媽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剛出生的寶寶,出現皮膚泛黃的現象,它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現象。它是寶寶出生後,紅細胞,代謝破壞的一種表現。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出現黃疸,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它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下面一起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
  •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 孕期吃鵝蛋可預防新生兒黃疸, 真的假的?
    懷孕期間,總是會有很多「地方特色」,準媽媽們都會聽家裡老人說一些孕期禁忌或風俗,比如不能吃螃蟹,螃蟹性寒,容易流產;不能吃兔肉,孩子會有兔唇;不能吃辣椒孩子會有紅眼睛,吃鵝蛋能預防新生兒黃疸等等·····,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多數孕媽們都會遵從這些禁忌風俗。
  • 預防黃疸 寶寶少受罪
    約50%的新生兒都會有黃疸,早產兒的黃疸的比例更高。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如何區分和預防寶寶出現黃疸?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黃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 預防黃疸 BB少受罪
    但是,如果新生寶寶出現了黃疸,就會令全家陷入擔憂之中了。約50%的新生兒都會有黃疸,早產兒的黃疸的比例更高。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如何區分和預防寶寶出現黃疸?就表示新生兒黃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出現在出生後2~3天,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14天後基本安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寶寶怎樣護理
    新生兒經常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有的是很好解決的,有的讓廣大的家長朋友很煩心,那麼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什麼呢?黃疸寶寶怎樣護理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新生兒黃疸的原因1、膽紅素生成多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
  • 如何區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五個不正常現象需就醫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什麼是黃疸,以及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什麼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生後一種普遍現象,主要是因為寶寶體內膽紅素(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濃度上升,又缺乏肝代謝酶,而血裡的間接膽紅素需要經過肝臟裡的酶代謝,才能排出體外,使得寶寶皮膚發黃。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到2周就會慢慢消退了。
  • 新生兒黃疸護理
    新生兒黃疸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
  • 新生兒黃疸症狀 這些方法可以護理黃疸寶寶
    新生兒大多數都很嬌貴,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在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在對於新生兒的問題上,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新生兒黃疸症狀是什麼?哪些方法可以護理黃疸寶寶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新生兒黃疸症狀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今天,小編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區婦幼保健院的醫生。     A:什麼叫黃疸?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     區婦幼保健院:身體的紅細胞是會衰老死亡的,新的紅細胞一代代的產生,老的紅細胞一批批死去。
  • 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和護理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 新生兒黃疸如何應對?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由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很多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血症」,就會導致嬰兒皮膚發黃,引起黃疸。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發現超過了生理性的範圍,就必須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變,所以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膚色變化。
  • 新生兒常見病:新生兒黃疸,新媽媽該如何護理?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新生兒常見症狀:寶寶是出黃疸了,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黃疸,以前的人不知道,還不知道寶寶變黃後想成什麼呢。我家寶寶是第三天開始變黃的,持續了有大約兩周左右就好了,當時就是每天觀察看她有沒有恢復正常膚色。並沒有多緊張,因為她只是皮膚黃並沒有痛苦。【新生兒黃疸是怎麼形成的?】新生兒黃疸的時候,寶寶的皮膚、鞏膜,甚至口腔黏膜都變黃。
  • 新生兒黃疸這個坎如何跨過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大約有85%的足月寶寶和絕大多數早產寶寶,都會出現黃疸。 雖然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的黃疸,可以逐漸自行消退,對寶寶沒什麼危害,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疾病引起的黃疸,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且治療的話,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然而,多數家長都不了解新生兒黃疸的知識,不清楚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