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 17:11 來源:溫州日報 編輯:陳裡雅 瀏覽:4087
早期到大陸創業的以傳統產業的臺商為主,然而,兩岸交流發展至今,在語言、生活習慣相通的先天條件、以及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臺灣籍博士到大陸就業創業,尋求拓展事業契機。 昨天,記者從市臺辦獲悉,自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以來,我市共引進了52名博士,今年最多有38人。 2015年6月,溫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成立,之後該中心發起成立「築夢溫州」臺灣青年人才聯誼會,通過這個聯誼會引進臺灣博士,主要以高校教職、企業高管農業科技、醫療美容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為主。 該中心主任張振宇說,市臺辦聯合人社局、招才局、財政局等7個單位共同制定出臺《溫州市扶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優惠政策》,推出十項優惠措施,為我市支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心成立以來,圍繞兩岸青年交流交往,先後舉辦了二屆創業就業對接會、4場創客沙龍、10場兩岸青年交流活動、15次創業就業推介會、吸引30個創業項目洽談對接、200多位臺灣青年來溫創業就業,近千名臺灣青年來到溫州參加創新創業。 在兩岸高校交流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願意來大陸就業。服務中心成立初期,曾赴臺調研了11所高校共700位高校生,據調查數據顯示,近3成的臺灣大學生希望有機會到大陸實習,接近6成的臺灣大學生有到大陸創業就業的意願。 今天,刊出三位臺灣博士在溫州創業就業的故事。 鍾振忠,今年38歲,2009年從臺灣新竹交大取得機械博士學位,2010年進入新竹科學園區工作。或許因為本身是射手座愛冒險的性格,2012年,他決定辭掉臺灣工程師的工作,來到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擔任助理教授,至今已4年多了,也開啟他不一樣的人生:「我來溫州本來只是想當老師,但這裡的創業氣氛太盛,讓我現在也開始想當老闆了!」 鍾振忠說,他在溫州教書,薪水和臺灣竹科差不多,但工作壓力小很多;最重要的是,在臺灣,老師不能兼做外面業務,而在溫州則可以,學校更鼓勵孵化創業。 鍾振忠在浙工貿教書的過程中,兩年前接觸到樂高機器人,看到商機。他發現溫州人只有賣兒童樂高玩具,還沒有像臺灣、上海出現樂高機器人,而他的專長就是製作樂高機器人。他興起創業念頭。 創業不僅需要一個好創意,場地、資金等等都是門坎。在學校政策扶持及溫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協助下,浙工貿免費提供教學場地;他在去年秋季開班招收5名兒童,教他們製作樂高機器人,反映較好;口耳相傳下,今年春季班,學生人數已增10倍共50人,令他信心倍增。他的目標規模是百名學生。由於受限學校場地,他開始計劃在校外尋找場地開設補習班,並有學生夥伴共同加入,計劃投資,展開創業之路。如今,他已經看好新場地,樂高機器人夏令營、兩岸學生樂高機器人交流賽,一個個充滿創意的活動在他的腦中醞釀,在和青創中心的協助下成型。他在溫州的創業路已然步入軌道。 鍾振忠來大陸前經過調查,發現溫州的創業空間很大,而且還有很好的創業政策和平臺。 溫州可以說是他的福地,2012年一人隻身來此,適應環境之後,2013年回臺與女友結婚。剛開始兩個星期回臺灣探親一次,後來妻子也來了。他感覺在溫州生活跟臺灣差不多,妻子沒上班,專心在家照顧小孩。他結婚、生子、事業,都是來溫州如願;未來規劃在大陸長期發展,小孩也打算在大陸念書,因為這裡的教育,讓小孩未來更具競爭力。 來源:溫州日報 作者:葉鋒
相關搜索:我來自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