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自播出後就深的觀眾的喜愛,我在中學的時候也聞著這股熱鬧的味道,看了看,發現還真挺不錯,這部動畫片被稱為90後的童年經典,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就在孩子們的心裡,那就是「狼應該吃羊嗎」?
在許多的繪本裡,我們也會發現,孩子會因為一些故事的內容而發出疑問。
在知識儲備較低的孩童年代,家長選擇的繪本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甚至可以說繪本對孩子有著啟蒙心智的作用。
最近,因為疫情的問題,一本繪本中一篇關於果子狸的文章,導致該讀物下架,其中寫道:「果子狸全身都是寶,肉可吃,屬於山珍,皮毛可做手套」。
要知道,在非典的時候,果子狸它的確不是病毒的自然宿主,它只是因為各種的原因,再加上自身繁衍保命的要求,才不得已成為了中間宿主,替真正的「爸爸」背了黑鍋。
但是書中這樣寫道,並沒有考慮到果子狸本身存在的問題,還有對自然的敬畏,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等。所以該讀物一時間引發了網友們的爭議。
那麼,繪本不同於通話故事,可以用美好來填充不可能,那繪本的作用究竟體現在哪兒呢?
一、繪本,對於孩子啟蒙心智的重要性
1、 思想的啟蒙
毫無疑問,一本繪本的閱讀和學習,就是一個孩子思想啟蒙的開始。
比如孩子從前不知道有果子狸這種動物,他的身邊也不可能隨處接觸這樣的野生動物,那麼在書本中碰到的時候,他學到的「保護小動物」、「尊重自然規律」等知識就會深刻影響他的認知,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啟蒙。
2、 學習的開始
孩子讀繪本,並不是讓家長們帶著孩子在書桌前一點點的把繪本背下來,而是通過故事和圖畫的方式來學習,培養思考能力。所以一本繪本,它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畫面,孩子學習的方式,思考的方式等。
二、不合適的繪本,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
不合適的繪本內容,容易影響孩子的認知,因為幼兒在0-3歲期間,自我意識的發展還不夠充分,嬰幼兒時期,他們會隨著認知的增加而變得有自我意識,開始自我判斷,但是在此之前,孩子會依賴自己看到的一切。
比如孩子都非常信任自己的父母,在被訓斥後孩子會乖乖的手伸回來,並不是指著父母的鼻子問「我為什麼不可以」。同樣的,要是繪本裡的內容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那麼他因為沒有判斷的能力,沒有很好的辯識能力,就會一味的相信,從而形成固定的認知。
一旦錯誤的認知形成,家長們想要糾正孩子就很難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的時候被看作男孩子一樣的小女孩兒們,在進入小學,甚至中學的時候也無法擺脫這種尷尬,甚至在她們的心裡,也會覺得被當做男孩子是自然而然的。這就是一個人價值判斷和認知所體現出來的固定性。
三、家長到底該如何為孩子挑選繪本?
1、 根據年齡選擇
並不是只有沒上學的孩子才能讀繪本,現在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以教授孩子動手能力,感知能力,表達能力等為主的。
所以家長們如果錯誤的認為不上學的孩子讀繪本,上學的孩子不用,看什麼都差不多,那就大錯特錯了。
書本的內容偏向、質量、故事的深度等都是可供考量的內容,家長們可要好好挑選了。
2、 多挑選畫面感強的繪本
不僅裡面的文字會影響孩子的感知和行為,整個繪本的組成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色彩的組合。
畫面感豐富的繪本,能夠讓孩子對色彩有一個完整、良好的認知,豐富的顏色也能夠讓孩子變得敏感,能夠因為色彩多樣受到視覺上的衝擊,孩子也可以藉此多認識點兒顏色的類別等。
3、 甄別繪本的科學性
在給孩子準備繪本之前,我們必須自己先看一眼裡面的故事,要是繪本裡的內容連我們看起來都覺得其科學性有待檢查,那麼給孩子當做啟蒙教育的素材就有些不合適了
。因而,在給孩子挑繪本的時候,家長們別一拿就是一大把,隨便的就給孩子看上一堆,內容少重複、具備嚴謹的科學性等都是寶媽寶爸們需要考慮的因素。
繪本啟蒙孩子的心智,關於孩子的繪本選擇,家長別忽視,別讓孩子在啟蒙的時候就摔了一跤。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