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你以為在給孩子好的教育,結果書裡「有毒」

2020-08-06 高米國際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家長總是費心費力,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精神去培養孩子。

繪本圖書是家長給孩子獲取外面世界的渠道之一,小小一本童書抱著放在孩子的床頭,是他們知識的獲取也是搭建父母親子關係的渠道。好的繪本讀物能給孩子帶來正面影響,而有害的讀物卻往往相仿。近日,在市面上不斷出現的「有毒」繪本讀物,書中渲染自殺、暴力、配圖驚悚等兒童不宜的內容,其中。其中竟然有《淘氣包馬小跳》、《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等知名度極高的繪本讀物。

例如:《小熊過生日》中第一頁小雞和朋友們去給小熊過生日,翻到下一頁,餐桌上赫然擺放著燒雞,書上還出現「寶寶,你知道誰不見了」,還有溫馨提示:讓寶寶回憶上一頁的畫面,複述小熊有哪些好朋友

爸爸媽媽們!你以為在給孩子好的教育,結果書裡「有毒」

書中不見的朋友「小雞」赫然出現在下一頁的餐桌上,讀到這裡,孩子心裡會怎樣的想法,在擬人化的讀物中,孩子沒有精準的動物意識,看到的並不是「小熊吃雞肉」,這樣正常的自然現象,而是「朋友吃朋友」。

爸爸媽媽們!你以為在給孩子好的教育,結果書裡「有毒」

令人擔憂的奇葩童書並不少見,不單說圖書,有些看似權威出版社中的科普類讀物也有兒童不宜的場景,疫情期間,就有網友曝光《動物小百科》一書中的錯誤描述,書中竟然稱果子狸可吃,而早在2003年,果子狸就已被證實為SARS病毒的主要載體。

但從孩子心理層面上看,當我們給孩子的買的讀物變成一道道「菜譜」,這樣的科普要麼是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要麼是在誤導孩子漠視生命。

孩子的黃金閱讀期只有一次,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有毒」圖書中,如何選擇一款放心的書籍供孩子讀,是家長首先要學的技能。

爸爸媽媽們!你以為在給孩子好的教育,結果書裡「有毒」

1、知名度高的讀物依舊是首選

雖然知名度高的出版社也會出現錯誤,但是相對於三無出版社或是小型出版社,好的出版社圖書出版過程更嚴謹、文學選材也更優質。

2、經典讀物

何為暢銷,往往都是口碑皆佳的高質量作品,如果家長沒空對書籍進行比對和挑選,找經典讀物沒錯。

爸爸媽媽們!你以為在給孩子好的教育,結果書裡「有毒」

3、挑選符合孩子年齡段的繪本讀物

適合孩子年齡的圖書才能孩子眼中的好書,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愛看書愛閱讀的好習慣,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書籍。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參考分級閱讀的分類標準。

分級閱讀就是按照少兒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髮育程度為兒童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讀物,提供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閱讀圖書。

相關焦點

  • 爸爸哄寶寶睡覺,媽媽以為孩子睡著了,結果卻是孩子給爸爸哄睡了
    導讀:爸爸哄寶寶睡覺,媽媽以為孩子睡著了,結果卻是孩子給爸爸哄睡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哄寶寶睡覺,媽媽以為孩子睡著了,結果卻是孩子給爸爸哄睡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的悔過書》: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深以為然,不恰當的愛。父母越愛,孩子就越想逃離,這便是大多數親子間的現狀。如果你去問問孩子,也許你會感到十分驚訝。​深以為然,當愛超了界限,孩子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一種被控制後的痛苦和壓抑。英子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別人家孩子,媽媽希望她考清華北大,她的夢想是南大的天文系。一邊是媽媽的希望,一邊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南大,苦苦掙扎失眠34天後,她選擇了離家出走。在陶虹飾演的媽媽聲嘶力竭地問她為什麼非要去南大時,英子終於崩潰喊出:「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 《媽媽的悔過書》: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深以為然,不恰當的愛。父母越愛,孩子就越想逃離,這便是大多數親子間的現狀。英子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別人家孩子,媽媽希望她考清華北大,她的夢想是南大的天文系。一邊是媽媽的希望,一邊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南大,苦苦掙扎失眠34天後,她選擇了離家出走。在陶虹飾演的媽媽聲嘶力竭地問她為什麼非要去南大時,英子終於奔潰喊出:「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 為什麼那些自以為是的爸爸們從來不看「育兒書」?
    就是有這樣一個現象:看育兒書的都是媽媽,很少有爸爸會主動地去做這件事。即使有爸爸看過,爸爸看過的育兒資料很可能都是出自媽媽的「特別交代」,爸爸們要是掃了兩眼,媽媽們就算可喜可賀了,但最後的收效也大多數不置可否。
  • 拒絕「焦慮媽媽」「暴躁爸爸」: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你可以這樣做
    反省過後,我們決定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但是說歸說,執行起來真的太難了,看了很多書試了很多錯後,家庭氛圍還是那個樣子甚至還有些尷尬。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要好的同時給我推薦了《引爆孩子學習力》的課程,讓我去試試。她還說:當時我也是對這個課程將信將疑,但沒想到真的非常實用,比書裡那些大段的理論知識管用多了。讓我意外的是,真的很有用!
  • 只有爸爸能參加家長會: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
    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確實,在現代普遍的家庭分工裡,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大部分都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長期處於缺席現象,「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常態。
  • 爸爸對媽媽好,是對孩子最省力的教育方式?
    有些媽媽抗議,為什麼現在很多育兒的文章都在寫媽媽,養娃這麼複雜,這麼難的事情憑啥都是媽媽的事,為什麼那麼多文章都在教育媽媽?爸爸們為啥就像集體消失了一樣?其原因當然是媽媽重要。更重要的原因是,爸爸們不看啊。
  • 爸爸媽媽當著孩子吵架,是一種好的教育行為
    「老師昨天我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把魚缸裡的魚……」遇到這樣的場景,老師真的很尷尬。這是孩子的求救的信號,情緒需要疏導,可是在家庭中吵架又屬個人隱私,不太好和家長直接交流。只能疏導一下孩子的情緒,有機會側面提醒一下家長。
  • 隱形爸爸請歸位,好的教育,從來不該只有媽媽一個人著急
    在《奇葩說》裡有一期辯題是「要不要做單身媽媽」,其中張泉靈發言後引起全場譁然,她提到:「你們以為有了一個婚姻,女性就不是單親媽媽了嗎?」,網上也有個戲謔的說法,當代家庭的構造,由著急的媽媽,不配合的爸爸,茫然的孩子構成。
  • 教育孩子走點彎路不可怕,怕的是意見不統一,爸爸們不要眼高手低
    而且看完這位爸爸的陳述,我不由得感慨,這是一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爸爸。儘管孩子的媽媽在教育的內容上甚至是方法上有所不足,但是畢竟媽媽已經在去做了,而且真的是花上時間和精力去做了。可是這位爸爸呢?別說是自己是「妻管嚴」啥事兒說的都不算,一個想讓自己孩子更加優秀的媽媽,只要你能夠把道理講清楚了,她終究是能夠聽得進去的。
  • 為什麼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書單池NO.43
    所以,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個擁有一個和睦而溫暖的家,或許,那就是爸爸愛媽媽。有的人,用家人的名義來傷害你,有的人自以為是用家人名義來保護你,實際上,也是在傷害。比如最為嚴重的,是陳婷這種媽媽,用媽媽的身份,道德綁架孩子,最終讓孩子抑鬱成疾。還有月亮的媽媽,她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家庭,但因為沒用正確的方式,最終讓月亮開始叛逆,甚至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
  • 「好媽媽永遠替代不了好爸爸」:家庭裡這3件事,必須讓爸爸來做
    前幾天,長沙一所學校召開一場專屬爸爸們的家長會,引起網絡一片熱議。46 位爸爸穿西裝打領帶組成「爸爸天團」,在教室聽講記筆記,「名場面」十足。為什麼舉行這樣的家長會呢?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
  • 小學生作文裡常見的「爸爸媽媽」,孩子,你是「親生」的嗎?!
    就像那些出現在小學生作文裡的一些話,搞笑那都是簡單的小事。那麼,接下來,就來分享一些小學生的奇葩作文吧。NO.1這位同學啊,有人會這麼說自己爸爸媽媽的嗎,那種坑爹坑媽的孩子想必說的就是你了吧。敢在作文這種公開的形式下,親筆寫下自己的媽媽面目很老,自己的爸爸像要飯的狗這樣子的話,你的勇氣也是夠大的了。
  • 「爸爸怎麼總愛壓著媽媽?」尷尬瞬間,其實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為人父母后,不知道你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尷尬瞬間。孩子看著電視裡接吻的鏡頭,問「媽媽,他們在幹什麼?」孩子拿著TT,問:「爸爸,這個是什麼?氣球嗎?」「爸爸,你為什麼老是壓著媽媽?」近些年,兒童X侵案層出不窮,也讓家長們對孩子的X教育關注的越來越多了,很多家庭開始重視兒童X教育和兒童防範意識。我們常常會把「X教育要從小教育」這句掛在嘴邊,可是生活中真當遇到尷尬瞬間,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我們,好像又有點怯場了,不敢和孩子面對面認真去交流。和孩子的天真比起來,父母反而顯得更加尷尬和無助。
  • 關於媽媽教育孩子,爸爸偷偷退讓你怎麼看
    一些家庭裡,媽媽教育孩子,爸爸卻唱反調?這種唱反調,有時是故意的,他可能不認同妻子的做法,卻沒直接跟妻子溝通,而是通過「拖後腿」的方式;有時不是故意的,爸爸只是疼愛孩子而退讓。這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媽媽「唱白臉」,爸爸「唱紅臉」。
  • 「爸爸你在打媽媽嗎?」,青春期孩子的一句話,讓爸爸媽媽羞紅臉
    編 輯:許百萬「媽媽我是哪裡來的?」這句話是很多小朋友都會問家長的,而家長們的答案也是很統一的。你是垃圾桶撿來的,你是別人家不要的。總之,很少有家長,會認認真真的告訴孩子,小朋友是從哪裡的來的,或者是是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 媽媽不給孩子買衣服,只買書,精神富養的媽媽教育孩子更給力
    智慧的爸爸媽媽都知道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充實自己。通過自己的智慧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而不是靠衣服、玩具包裝孩子。摳門媽媽捨不得給十個多月孩子買新衣服,還總撿別人的衣服給孩子穿,每次出門都要被別人嘲笑?把錢省下來買書,高質量陪伴孩子比衣服玩具重要的多!
  • 要想教育好孩子,這四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最近總會聽到一些抱怨,身為媽媽,好像在家庭層面承擔的東西要比爸爸多很多,生活起居、贍養老人、教育子女、陪伴孩子……在中國式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似乎總被弱化了。我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或多或少性格上會略微敏感些。股神巴菲特說:「父親是我人生最好的禮物。」
  • 爸爸教育孩子更好?
    德國爸爸堅信,爸爸的陪伴能讓寶寶更好成長。所以在德國尤其是周末你看到的是爸爸們帶著孩子們在公園裡探索、在麵包店前排隊、在大自然中看風景,一大一小的身影,幸福簡直溢出了屏幕。《銀河補習班》與德國爸爸的育兒碰撞《銀河補習班》中爸爸的教育思路之所以引發父親們的共鳴,是因為那是一種完全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仔細研究一下文中馬爸爸的話,你會發現他與德國爸爸的教育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 爸爸訓斥孩子,媽媽這種做法值得學習
    「爸爸,媽媽,我不睡覺了,我要出去玩!」那天早上,我跟老公睡得正香時,孩子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一邊吵嚷著,一邊朝外面走去。不一會兒,孩子帶著哭腔的聲音再次傳進了我們的耳朵:「爸爸,媽媽,你們快來幫我開門,我打不開門,我要去外面玩。」我當時正困得睜不開眼,聽到孩子的哭聲,就閉著眼睛喊老公:「你去幫兒子開下門,我再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