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繪本的挑選、篩選等問題,我們之前介紹過很多方法,然而有些家長朋友可能覺得沒必要,有位朋友在群裡問:「有必要那麼專業嘛!」
然而這裡告訴大家的答案是:有,而且非常有必要!
這方面的必要性,相信許多家長也能想得出來,舉個例子,貓和老鼠是一部享譽全球的兒童動畫片,也曾陪伴幾代人成長,但如果讓它播給3-5歲的幼兒看,那簡直太可怕了,因為孩子可能會覺得,用平底鍋把頭敲扁了,一會還能還原回來。
更可怕的是,孩子一旦接納了某些觀點,就有可能會任其根深蒂固地留存,另外孩子強大的模仿能力也是可能造成可怕後果的原因之一,所以說孩子閱讀、觀看的讀物、動畫一定要嚴格控制,謹慎挑選!
除了由於擔心孩子模仿而產生可怕後果的原因,要求謹慎挑選動畫、繪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不當的情景扭曲了孩子的三觀、或者誘導孩子崇尚暴力、產生階級觀念等。
這方面,我們可以拿出來作比方的例子更多。例如我國經典神話——哪吒鬧海,龍王太子在故事裡被哪吒剝皮抽筋,這種情景真的適合小朋友看嗎?孩子會不會由此種下「只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能藐視規則,就能使用暴力」這樣的思想基礎?
除此之外,在篩選孩子閱讀、觀看的繪本和動畫時,家長們也不能放飛自己的情緒、私慾,用自己的三觀為標準進行挑選。例如有的父母會孜孜不倦地教孩子弟子規,會給孩子灌輸很多「盡忠盡孝」的思想。
這方面家長需要從自己思想根源上扭轉「孩子是父母的附屬,是父母的延續,是父母養老的保障」的觀點,我們應該給孩子灌輸「大人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這種思想?
父母從小要告訴孩子: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懂事,不是因為你成績好,不是因為你將來可以養老,只是因為你是我兒子。養娃不是投資,養娃不應該要求回報!
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一本繪本,作者隨隨便便畫幾個月,就能搗鼓得出來。
家長在幫孩子挑選繪本時,請務必要有以下這些認識,因為這些繪本作者也是根據嚴格標準創作繪本的,專業人士的眼裡,永遠沒有簡單的事情。
1、首先,繪本不是識字書,它是呈現給你優美的語言和畫面;其次,繪本精煉的語言表達精準,意味深長;最後,繪本就是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的書籍,畫面即故事,即情即景。畫面呈現給你喜怒哀樂,起承轉合。
2、切記從孩子的角度選擇繪本。任何一本繪本都是好繪本,只是因人喜好而異,分成了「好的,不好的,得獎的,沒得獎的。」要看引導的人是如何挖掘,如何引導繪本中的精華所在。
3、有些家長對繪本可能有些輕視:不就是圖畫書嘛!——其實,圖與圖是不一樣的。就像大家知道童話也是名作家寫得好,圖畫書自然也是大師級的畫家手繪才有藝術性。許多兒童圖書,其中的插圖要不與內容毫無搭介,僅僅為了裝飾頁面;要麼採用電腦製作,畫面毫無美感可言。這樣的圖書,對於孩子的審美意識及觀察能力的提高,是沒有幫助的。
4、好東西要反覆品嘗回味,尤其孩子的成長就是建立在反覆的基礎上,反覆的動作,閱讀,練習……千萬不要覺得「反覆」浪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每一次反覆帶來新的認知和感受,完善對整體事物的識別,提高生活技巧,掌握繪本精髓。廣義上的學習從來都不是飛躍式的,都是反覆重複,循序漸進的。要給孩子反覆看的機會,靜待孩子的綻放。
5、繪本適合0——100歲,不同年齡段看到不同的東西,感受的也不同。繪本有三十多種主題,難易度不等,以3——12歲的繪本為主。讀繪本更像是看畫展,欣賞層面更多些,直指內心。
無論是面對各行各業,我們對專業的力量,還是得始終懷著敬畏之心。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裡說得明明白白的,分工協作才能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異類》裡也提到過:一萬小時理論,放哪個行業都合適。
如果你沒有專業的繪本知識,又能有多少信心保證,你挑的繪本,就適合你現在的娃呢?要知道,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首先得讓他喜歡上閱讀。
關於介紹繪本的書很多,我列一下自己看過的、還算不錯的,供大家參考。我們也不需要成為兒童教育專家,畢竟不是靠這吃飯的。但是懂一些基本知識,至少可以讓我們有據可依,至少可以避免了人云亦云。最重要的一點,看這些書根本花不了多少時間,比起到處請教別人,看各種書評,反而節省了很多時間,而且內心也不焦慮啊。
《大人如何讀懂繪本》,算是繪本簡單的入門知識,一小時可以讀完,裡面的書照單全收就行。
郝廣才的《好繪本如何好》,主要是從繪本創作的角度寫的。從點、線、面挨個闡述繪本創作中的方法和技巧,點的舞蹈、線的律動、面的張力。讀完之後,豁然開朗。同樣,裡面的書,照單全收就行。
彭懿的《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算是進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