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學歷偏見,期待更多「楊超越式」人才

2020-12-14 街巷裡

#校園創作大賽#

| 寒門再難出「貴子」?

近日,政府官方回應上海臨港為何引進楊超越公司的消息,讓「楊超越成為特殊引進人才,成功落戶上海臨港」這個話題持續升溫。

楊超越作為新生偶像,被新興的上海臨港新片區引進落戶,是因為她符合特殊人才的引進標準,擁有利於臨港區發展的價值,她所具備的巨大粉絲流量能夠帶給臨港片區更大的知名度和關注度,並能從其他方面轉化為促進臨港區發展的力量。

然而部分網友們卻抓著楊超越的學歷背景,以此為陣地,拿著「放大鏡」羅列楊超越的各種缺點:「初中畢業的楊超越,有啥資格被評為特殊人才?」「她憑什麼?這讓寒窗苦讀的學生們情何以堪?」

類似言論甚囂塵上,看起來是對楊超越成為「特殊人才「的合理質疑,但無形中暴露的卻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學歷歧視與人才偏見。的確,對於楊超越的個人能力仁者見仁,網友們提出質疑理所當然,但當質疑的角度從能力跑偏到學歷,不禁令人發問:初中畢業的楊超越憑什麼不能成為「特殊人才」?

長期以來,企業用人單位和社會大眾只看重學歷,認為學歷高者綜合素質更突出,各方面能力也就越強。這種唯學歷論在我國擁有廣大而深厚的「群眾基礎」。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年益擴大的高校畢業生群體面臨更嚴峻的就業形勢挑戰。人們一往無前離開校園奔向社會,又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四處碰壁,如今就業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學歷的限制又背後在推動著無數學子走向考研的戰場,在無形中讓唯學歷論再次水漲船高,成為影響學子們就業上的「指導思想」。

這些現象的背後,是當代年輕人受陳腐的思維模式滋生暗長的焦慮和迷茫,以至於將失敗都歸結在學歷的問題上,將它作為總結人生失意的「標準答案」。

一個農村家庭背景的普通女孩,短短幾年就成為擁有數千萬粉絲的流量偶像,輕而易舉地實現著普通人數十年甚至一輩子都難以實現的「階級」跨越時。巨大的落差就對人們產生最大的衝擊,我們不由發自內心地感嘆:楊超越的「運氣」到底打敗了多少人的努力?

但楊超越的成功真的只是運氣而已嗎?當很多人名校大學生面對鏡頭顯得扭扭捏捏時,這位初中畢業的女孩卻能在直播裡大方地侃侃而談,肆無忌憚的「哭著」和「笑著」,用句時髦的話,學會「表情管理」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又有人說,楊超越只是運氣好,但是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通過網絡,短視頻等方式走紅來改變人生的又豈止楊超越一個?

相比於幸運,不妨說他們比常人更懂得利用網絡,更懂得抓住時代的紅利。而筆者相信,楊超越的成功因素也絕不僅僅於此,她以縫紉廠打工女、餐廳服務員的身份,作出邁向選秀舞臺的決定,這份勇氣也本就已值得我們欽佩。

在這個被冠以「新媒體」、「短視頻」、「網紅流量」等多個頭銜的時代裡,我們的腳下,處處皆是機遇。不被陳腐的思想模式所束縛,能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的,必然是能堅信「行行能出狀元」的人。

學歷不應當成為我們看待特殊人才的標準,一座城市、一片地域,能不拘一格,克服固有認知,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向世界,才能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同樣的,金錢和地位、學歷的高低也不應當成為評判我們自身價值的唯一準繩,我們應當學習那些敢於衝破標準、在世俗的框架下依舊披荊斬棘的精神,然後堅守自己的初心,不拘泥,不將就,以更開放、更自由的姿態走向廣闊的人生。

—END—

相關焦點

  • 人才政策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偏見要不得
    日前,有網友反映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南昌市不久前發布的《關於支持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的實施意見》前後共有十餘次提到了「全日制」,卻未提及「非全日制」學歷。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落戶等方面遭遇的偏見,已經是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對此,有些地方做出了調整,比如河南商丘表示,已經落實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政策,並歡迎優秀學子回報家鄉。但仍有很多地區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區別對待,不願意將他們納入獎勵與優惠政策覆蓋的範圍。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確實有一些現實原因。
  • 家政配不上本科,這是一種偏見
    也正因此,高學歷人才從事家政行業的新聞總會引發熱議,乃至質疑。其實,認為家政業配不上高學歷更多是一種偏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家政行業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正在發生質的轉變。一方面,從待遇上說,家政從業者月入過萬元,甚至高於不少白領已不是新鮮事;另一方面,隨著不少高學歷、高素質人才進入該行業,「管家式保姆」「全能型阿姨」等成為新風尚,也填補了市場上的多元需求。家政行業正逐步向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方向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市場也對家政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高素質的家政人員仍非常稀缺,無法滿足需求。
  • 楚天都市報評論:打破學歷歧視不妨從公考開始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等。(據12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通知回應了社會打破學歷歧視的呼聲,尤其是推動黨政機關等帶頭扭轉「唯學歷」的用人導向,這一點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值得期待。黨政機關等「公考」在各類招聘考試中起著風向標的作用。比如,B肝歧視條款,也是在公務員錄用中率先破除,其他招考紛紛跟進,將B肝歧視的帽子甩進了歷史。
  • 當地這樣回應…學歷偏見要不得
    ,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如果一位應聘者明明應聘成績很好,卻要因為不是全日制學歷被刷掉,這不是赤裸裸的「唯學歷論」嗎?學歷偏見要不得!對所有非全日制研究生採取「一刀切」式否定態度,恐怕太過偏激。中青評論說到底,學歷是一個參考,我們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學曆本身!
  • 讓更多非高學歷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這將讓更多非高學歷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高學歷不等於高技能。高學歷從學習方面而言是指接受的教育程度高,專業理論知識較豐富,這只能是證明一個人在某個學習階段或在某個專業領域學習深度與廣度的憑證。而高技能是指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熟練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並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的操作性難題。
  • 基礎教育期待更多英才
    這種說尖低估了這些優秀人才的覺悟和情懷,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喜歡孩子,更喜歡教育;喜歡做教師,更喜歡在教育領域有所成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北京一零一中學,學校非常重視對他們的培養。第一,為他們搭建助推專業發展和專業化發展的各種平臺,如為他們成立個人專業發展「項目組」「工作坊」「工作室」等。
  • 聽楊超講周恩來的故事
    為此,我寫下了這片追思之文——  聽楊超講周恩來的故事  ·翟 峰   還是上世紀7O 年代初,我在下鄉當知青期間,就已知道曾任四川省委領導和四川省政協主要領導的我的表叔楊超,曾在周恩來總理身邊擔任過政治秘書。
  •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學歷偏見要不得
    除了就業歧視,部分城市的福利政策,諸如人才引進補貼、住房補貼等,也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關閉了大門。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近年來研究生學歷教育改革的產物,與以往的在職研究生學歷也有不同。教育部早已發文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就是說,全日制和「非全」統一考試、統一入學,培養標準和師資力量一樣,二者的主要區別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學習時間安排不同。
  • 層次越低的人,越看重學歷
    種種評論,多有偏見和惡意。被懟之後,她這麼回應:「建築師和遊戲主播是兩份職業,我個人沒有認為孰高孰低,貴賤在自身,高低靠用心。而層次越低的人,越看重學歷。因為沒有底氣和能力,習慣把學歷招牌當成唯一的出路,將職業分成三六九等,以貴賤識人。非黑即白是這類人的典型思維。別人一旦做了自己預期之外的事情,就像冒犯了自己固有的觀念,惡語相向。
  • 大學校長論壇:"填鴨式灌輸"會埋沒人才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出席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指出,當下中國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注重學歷的功利主義,會扼殺年輕人的潛能,埋沒一些有可能出現的創新型人才。   他說,中國大學的教學基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 是時候打破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了
    ……很多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還普遍存在。由於對教育的一貫認知,使得職業教育被打上了「次等教育」的印記,職業學校學生被打上了「普高淘汰生」的烙印。選擇職業教育,真的就意味著踏上了失敗的人生嗎?小說哥並不這樣認為。
  • 【科技日報】楊超: 讓中國登上「超算之巔」
    楊超眼中,「隱式」是得獎的「功臣」。「隱式」是隱式求解器的簡稱,而「求解器」就像高性能計算的「發動機」,讓程序「高速運轉」。楊超是研製「發動機」的工程師,也是這次獲獎團隊的「頭頭」。  求解器分兩種,一種是顯式,一種是隱式。「顯式是小步快跑,像小風扇,結構簡單;隱式則是大步、穩健地跑,像馬達,但結構複雜、操作難度大。」楊超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高級技工嚴重短缺 學歷偏見早該放下
    當前一些技術工種開高薪都招不到人,職業院校的生源並未隨著技術工種的吃香而隨之「火爆」,這除了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也與整個社會的人才觀念和文化偏見有關。有論者指出,近兩年熱鬧非凡的各城市之間的「人才大戰」,多數還是突出學歷,主要按照本科、碩士、博士的分類給予相應優待,而職業技術人才落戶雖然也打開了縫隙,卻居於次位,門檻也高得多;而在教育政績的考核中,也還是偏重於「大學生」的培養數量。
  • 打破偏見,哪吒竟然比我們都懂心理學?
    國產良心動畫《哪吒》相信大家都看了吧,作為心理學專業學生,我這一看不打緊,看完發現整部動畫竟然是一部長達三年的偏見抗爭史。李靖夫婦盡他們所能,想要消除百姓對哪吒的偏見,挨家挨戶去磕頭,用自己的人格給哪吒做擔保,但是效果甚微。而哪吒最後卻還是逆天改命,成功打破了百姓們的偏見,靠的是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打破世人的偏見,哪吒竟然比我們都懂心理學?
  • 當高學歷士兵來了,「傲慢與偏見」的背後是什麼
    ● 高學歷士兵來了,落進池中的是「石塊」還是「鯰魚」?● 高學歷士兵來了,迎接他們的是「水面」還是「冰面」?張碩田 攝1、「傲慢與偏見」的背後是什麼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和趙剛是一對黃金搭檔。以「土把式」自居的李雲龍,最初見到趙剛時,根本沒把這個燕京大學的「洋墨水」放在眼裡,滿嘴冷嘲熱諷,處處挑三揀四。
  • 楊超,拿下超算應用「諾獎」
    本刊記者 王媛媛11月13日,楊超抵達美國鹽湖城。全球超級計算大會(簡稱超算大會)會場附近的酒店早已被訂滿,他只訂到一個老舊的汽車旅館。辦理入住手續時,前臺正「接待」著兩名警察,這裡剛發生過一起案件。為了離會場近一點,楊超顧不上那麼多,還是住了進來。出發前,他查了天氣預報,當地氣溫20℃左右。沒過幾天,鹽湖城突然下了雪。
  • 高學歷人才就業到底有多難?
    在經歷了過無數次失敗和長久思考掙扎之後,她最終決定回到家鄉,哪怕要親自面對高學歷返鄉的爭議和偏見。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經濟和需求的差距,回到家鄉的蘇黎傑也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最終不得成為一名油漆工。通過蘇黎傑的經歷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碩士博士數量呈現噴井式快速增加,相關行業領域人員迅速達到高飽和狀態,碩士博士畢業後求職困難競爭激烈現狀已不算什麼新鮮事。
  • 《樂隊的夏天》VOGUE5用舞臺打破偏見
    他們拒絕被定義,用舞臺和音樂打破偏見回復質疑,讓大家對中國樂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節目中VOGUE5帶來了他們的第一首原創歌曲《We shock the game now(要瘋)》,四位年輕帥氣的隊員堅定有力地踏上追逐夢想的舞臺,肆意揮灑汗水,他們滿懷自信,用音樂唱出這個充滿憧憬的青春時光和披荊斬棘的熱血歲月。
  • 唐山籍科學家楊超獲國際超算應用最高獎
    唐山籍科學家楊超獲國際超算應用最高獎寄語家鄉學子:「堅持理想,耐住寂寞,既有自信,又要合作」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王蓉輝)前不久,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2016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由中科院軟體所研究員、唐山籍科學家楊超等人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
  • 高學歷人才如何成為高素質幹部
    人們關注的焦點,除了「高學歷人才到基層值不值得」,還在於「他們能否適應基層,為當地發展作出貢獻」。記者了解到,基層對高學歷人才早已求賢若渴。早在2013年,麗水等地就組織實施面向北大、清華的選調生工作。近年來,杭州、紹興等地紛紛出臺新政,面向國內外知名高校畢業生,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