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研究生遭就業歧視?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學歷偏見要不得

2020-09-09 天目總

只因畢業證書上的「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連日來,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持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非全」研究生反映遭遇歧視的留言,7月份一個月就高達50條。除了就業歧視,部分城市的福利政策,諸如人才引進補貼、住房補貼等,也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關閉了大門。

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待遇區別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爭議。對此,也有地方做出了調整,如河南商丘表示,已經落實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政策,並歡迎優秀學子回報家鄉。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近年來研究生學歷教育改革的產物,與以往的在職研究生學歷也有不同。教育部早已發文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就是說,全日制和「非全」統一考試、統一入學,培養標準和師資力量一樣,二者的主要區別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學習時間安排不同。

之所以產生不公的現象,是因為一些歷史和現實原因。在過去很長時間,招聘部門普遍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水分」很大,認為其入學門檻低,培養過程不嚴格。客觀上,這些現象確實存在,「交錢就能拿非全日制研究生學位」的事情確實也出現過。但這並不等於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優秀,一些學習成績差、求學態度不認真的學生,也不能代表全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對所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刀切」式的否定態度,顯然不合理。

學歷是求職者的敲門磚,也是用人單位的「用人試紙」。對求職者而言,長期的「測試」不應囿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字面上的區別。法律既然賦予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效力,用人單位自設門檻,必然會令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者不滿。雖然教育部對此早有規定,但現實中一些相關政策文件,基本上也只是鼓勵基層單位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並沒有相應的懲處辦法,對那些不按照文件落實的單位與個人也難以形成約束與震懾。

如何改變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到偏見的現狀?首先要讓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考與培養流程愈發嚴格。在全國統考的基礎上,嚴格依照相關規定讓學生完成日常學習、課程考察與學位論文的全部流程。提高非全日制的生源質量,在用人單位之間形成一種學歷認同共識,才是消除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歷偏見的關鍵。其次,保護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與法規,也應該及時跟進與落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一種,本身就代表著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同時也在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與鼓勵。

全日制也好,非全日制也罷,終究只是學習方式上的差異。隨著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更加專業化與嚴格化,學生的整體素質越來越高,那些偏見與排斥的聲音,自然會沒有市場。

相關焦點

  • 評論1+1:「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光明日報:請跳脫出刻板印象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只是刻板印象的問題,還缺乏對基本事實的了解,暴露了相關單位人力部門在政策信息了解方面還存在漏洞。推動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同權」,符合教育趨勢,也是非全學生們的內心訴求。
  • 非全日制碩士招聘被拒!當地這樣回應…學歷偏見要不得
    之所以出現誤解,大概率是一些地方政策的制定者,搞混了非全研究生與之前的在職研究生的關係。或許他們既不知道開始於2016年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也不清楚五部委關於做好非全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如今的非全研究生,與過去的在職研究生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 中國教育報:「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中國教育報 2020-09-04 晨霧 / 轉帖高毅哲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既然都是「嚴進嚴出」,實際的教育過程和質量與全日制學生別無二致,無怪乎很多遭遇就業歧視的「非全」研究生感嘆:「同樣參加全國統考,同樣的國家線,同一標準質量培養,有些『非全』同學甚至三年都在脫產學習,僅僅因為畢業證上多了『非全日制』四個字,就被各種區別對待。」 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社會形成的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刻板印象有莫大關係,用人單位雖不明說,但在其心裡,「非全」與「全日制」差著等級。
  • 就業屢遭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這些偏見要不得
    ,以提高就業者專業能力、更新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並使合格者獲取學歷學位的終身教育制度。它與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為補充,共同構成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對象主要為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或專科畢業兩年以上)人員。
  • 「非全」學歷歧視,可以休矣 遭遇「零投檔」,職校何去何從
    沙洲新聞:因為「非全」研究生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或者壓根兒就被排除在報名階段,或者在面試時被以各種藉口拒絕。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點評: 教育部有關文件早就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或者壓根兒就被排除在報名階段,或者在面試時被以各種藉口拒絕。更有甚者,一名「非全」求職者在某省中學的招聘中本已取得筆試面試雙第一的成績,最後被校方一研究,以「不符合招聘資格」為由將其禮送出「校」。
  • 人才政策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偏見要不得
    日前,有網友反映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南昌市不久前發布的《關於支持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的實施意見》前後共有十餘次提到了「全日制」,卻未提及「非全日制」學歷。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待遇區分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爭議。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落戶等方面遭遇的偏見,已經是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對此,有些地方做出了調整,比如河南商丘表示,已經落實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政策,並歡迎優秀學子回報家鄉。但仍有很多地區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區別對待,不願意將他們納入獎勵與優惠政策覆蓋的範圍。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確實有一些現實原因。
  • 研究生就業「是非題」非全日制學歷沒資格?
    近日,各地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陸續被媒體披露,據中國青年網、澎湃新聞報導,海南、廣西、甘肅、江蘇、內蒙古等地在就業招聘、人才落戶等方面存在對「非全」學歷求職者的歧視問題,引發社會輿論關注。9月4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雖然已有政策明確規定要杜絕學歷歧視鏈,但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媒體仍擔憂是否會存在隱性歧視問題。
  • 拒之門外,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
    摘要中青評論消除對「非全」的歧視,不僅關係到「非全」學生的就業,而且,也影響到這一教育形式的未來發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落戶遭歧視?
    《通知》中表示,發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促進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加快培養高層次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為促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健康發展,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強調了以下四點內容:1.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強化就業權益保護3.加強就業指導服務4.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通知》明確說明,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生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統一要求,
  • 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文 | 陳墨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引發社會關注。只因畢業證上「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有人無緣省考面試;有人報考了教師崗位,後被取消應聘資格;有基層公務員上行通道被卡住。除了應聘、升職受阻,一些地方政府發布的人才落戶、補貼政策也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排除在外。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業歧視 道歉了事?
    小法分享了三位小夥伴的經歷,一位在某中學招聘中獲得了筆試第一名,但因為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被拒絕;另一位通過了某省考面試,但是在政審階段因為部門對非全日制研究生保持慎重的態度而拒絕;還有一位已經籤約某電信公司,在入職後背調的時候因為非全日制而遭拒絕。這三位同學的經歷和最近的「某中學拒絕非全日制研究生」事件何其相似,算不算就業歧視呢?
  • 非全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非全日制=本科生、課程水、混學位……」
    今年9月初,有網友反映該公司的招聘公眾號在問答環節中,明確回復了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學生」。一時間,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滿,並向湖北人社廳舉報該企業涉嫌就業歧視。儘管目前該公司的招聘公眾號已經刪除了相關文章,並清空了公眾號進行整改,但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該公司的做法和HR的態度就是一種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歧視。
  •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雙非」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並使合格者獲取學歷學位的終身教育制度。它與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為補充,共同構成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對象主要為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或專科畢業兩年以上)人員。
  • 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日制」歧視亮紅牌
    原標題: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區別對待?「一視同仁」呼聲高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持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據媒體報導,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近期,全國多地被曝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落戶等人才待遇享受上被區別對待。基於此,非全日制研究生這一群體迅速被推向輿論風口。觀察近一個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網聲量,問題曝光之前全網聲量平緩;而隨著「應聘遭拒」事件的發生,「非全日制研究生」這一群體迅速走進公眾視野,輿論將目光聚焦「學歷偏見」「唯文憑論」等現實問題。
  • 馬亮:非全日制學歷「就業歧視門」,為什麼?怎麼辦?
    文 |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最近,陸續有媒體披露了非全日制學歷在各地屢屢遭遇就業歧視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受疫情衝擊,今年就業形勢挑戰重重,而「非全」學歷求職者面臨的歧視,則使他們的就業難題雪上加霜。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作為北京某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職時備受冷眼,由於讀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數律所、省考的崗位她都沒有報考資格," 想不通,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何不被承認?"相信很多非全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時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點這種「學歷歧視」的情況,用人單位在JD上明顯標註「只招收全日制碩士」,對非全根本不感冒。
  • 2021年考研 |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該網友表示,國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經過這麼長時間還是無法正視統招非全日制學歷,不能保證統招非全日制的就業,略感心寒。8月7日,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後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新規,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給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