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1+1:「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2020-09-05 正觀黃河評論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唯學歷」論阻礙著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競爭。突破人才標準固化,需要用人單位的人才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只看學歷,只盯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去對求職者進行想當然的評判,省事是省事了,但這是真正為單位、為企業延攬人才嗎?

請看相關媒體的觀點。

光明日報: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只是刻板印象的問題,還缺乏對基本事實的了解,暴露了相關單位人力部門在政策信息了解方面還存在漏洞。推動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同權」,符合教育趨勢,也是非全學生們的內心訴求。

中國青年報:一刀切式的否定態度太過偏激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一種,本身就代表著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優秀觀念,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與鼓舞。隨著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更加專業化與嚴格化,學生的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假以時日,那些偏見與排斥自然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中國教育報:重典治亂,切實保護就業權益

治亂象需用重典,既然國家對「非全」研究生的就業有充足的政策保障,對那些違反政策的招聘方,尤其是涉及公職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應該予以嚴肅處理,切實強化就業權益保護。

廣州日報:構建更科學多元動態的人才評價體系

當前,我們很難再憑藉單一的文憑、學歷來評價一個人的能力。需要我們構建更科學、多元、動態的人才評價體系,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進行規範和認可,從而打破僵化的人才評價體系,破除「唯學歷」「唯文憑」的固化思維,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

齊魯晚報:消除對「非全」歧視,應從「真問題」著手

要消除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歧視,應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堅決落實教育部相關要求,真正做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確保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品質;另一方面,儘快出臺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為相關招聘事項畫出更細緻的「硬槓槓」,不容許在執行環節對非全日制有所歧視。

澎湃新聞:破除「唯文憑」論,黨政部門應帶頭

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招聘,在營造平等就業環境的過程中具有示範和表率作用。清理各類就業歧視政策,破除「唯文憑」「唯學歷」的頑瘴痼疾,黨政部門更應該帶頭示範,做執行中央和地方政策要求的表率。

來源:正觀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相關焦點

  • 「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或者壓根兒就被排除在報名階段,或者在面試時被以各種藉口拒絕。更有甚者,一名「非全」求職者在某省中學的招聘中本已取得筆試面試雙第一的成績,最後被校方一研究,以「不符合招聘資格」為由將其禮送出「校」。
  • 中國教育報:「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中國教育報 2020-09-04 晨霧 / 轉帖高毅哲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既然都是「嚴進嚴出」,實際的教育過程和質量與全日制學生別無二致,無怪乎很多遭遇就業歧視的「非全」研究生感嘆:「同樣參加全國統考,同樣的國家線,同一標準質量培養,有些『非全』同學甚至三年都在脫產學習,僅僅因為畢業證上多了『非全日制』四個字,就被各種區別對待。」 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社會形成的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刻板印象有莫大關係,用人單位雖不明說,但在其心裡,「非全」與「全日制」差著等級。
  •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該遭受就業歧視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2021屆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日前,教育部發文要求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其中,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12月1日《人民日報》)關於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爭議向來不少。此則新聞一出,更是引來不少質疑:「憑什麼?非全日制上課學時怎麼能和全日制的相比?他們在讀書上花的時間有全日制的多嗎?配和全日制研究生比就業?」難道,非全日制真的「不配」嗎?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作為北京某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職時備受冷眼,由於讀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數律所、省考的崗位她都沒有報考資格," 想不通,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何不被承認?"相信很多非全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時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點這種「學歷歧視」的情況,用人單位在JD上明顯標註「只招收全日制碩士」,對非全根本不感冒。
  • 「非全歧視」
    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招錄不允許「非全」研究生報考;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研究生;海南中學,「非全」研究生考教師被取消資格;山東濟南,「非全」研究生不能辦理「泉城人才交通卡」……這是對「非全」研究生的歧視嗎?應該如何消除歧視?請看以下評析。偏見也有現實基礎■青的蜂在我看來,「非全」研究生並非不夠優秀,不允許「非全」報考也的確是一種偏見。
  • 非全碩士不等於在職,就業時應與全日制平等對待!網友:憑什麼?
    寫在前面近些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考研。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初試時間也已經確定,考試時間為12月26日至27日。不知道即將畢業的你有沒有報考的準備?前幾天,曾有幾位學弟學妹諮詢過學碩、專碩以及非全日制碩士相關的問題,在這裡,我想統一給大家說明一下。
  • 教育部回應非全碩士受歧視:應提供平等機會。全日制碩士:這不公平
    最近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求職、落戶遇門檻的事情,被大家爭論的不可開交。起因在於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由於「非全」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此事傳至網上,大家注意起「非全」群體。自2017年實行雙軌制招生之後,今年「非全」研究生陸續畢業,面臨就業難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持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
  • 要想非全日制碩士不被歧視,光靠高校撐腰是不夠的
    隨後鄂爾多斯方面發聲,表示是組織者不了解政策所致,對此造成的影響致歉。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多所高校的「撐腰」,通過組織校園招聘會過程中為「非全」研究生發聲,蓋章認證。如果對其進行歧視,純屬不太了解這一變化,而且會讓非全日制碩士設置的本意被扭曲。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網絡輿論全面呈現
    針對網絡輿論持續的關注和討論,9月4日,教育部回應非全碩士受歧視表示用人單位應提供平等機會,官方主導性意見逐漸明確,與此同時意見領袖聚集了一些追隨者,伴隨著公眾關注度漸入佳境,即接受者和發布者維持數量上的穩定狀態,非全日研究生相關輿情被放大和凸顯。
  • 非全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非全日制=本科生、課程水、混學位……」
    今年9月初,有網友反映該公司的招聘公眾號在問答環節中,明確回復了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學生」。一時間,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滿,並向湖北人社廳舉報該企業涉嫌就業歧視。儘管目前該公司的招聘公眾號已經刪除了相關文章,並清空了公眾號進行整改,但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該公司的做法和HR的態度就是一種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歧視。
  • 教育部回應非全碩士受歧視:提供平等機會。全日制碩士:這不公平
    最近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求職、落戶遇門檻的事情,被大家爭論的不可開交。起因在於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由於「非全」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此事傳至網上,大家注意起「非全」群體。自2017年實行雙軌制招生之後,今年「非全」研究生陸續畢業,面臨就業難題。
  •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
    該網友表示,國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經過這麼長時間還是無法正視統招非全日制學歷,不能保證統招非全日制的就業,略感心寒。8月7日,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後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新規,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給予通過。
  • 拒之門外,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
    摘要中青評論消除對「非全」的歧視,不僅關係到「非全」學生的就業,而且,也影響到這一教育形式的未來發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研究生就業「是非題」非全日制學歷沒資格?
    9月4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雖然已有政策明確規定要杜絕學歷歧視鏈,但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媒體仍擔憂是否會存在隱性歧視問題。
  • 馬亮:非全日制學歷「就業歧視門」,為什麼?怎麼辦?
    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在《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明確,用人單位要為兩類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全日制研究生是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指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二者的學歷學位是一樣的,唯一區別是學習方式不同,因此用人單位不應因此而區別兩種學歷的求職者。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業歧視 道歉了事?
    當地已經責令相關部門在今後招聘考試中,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相關政策,對相關人才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博主「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希望自己帳號有註銷的那一天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會遭遇就業歧視?各種說法都有。但的確存在一個「抱團取暖」的特殊群體。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嘛!」
    2020年,隨著第二批新政策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學歷歧視」的尷尬又再次上演。事件回顧12020年6月,南昌市發布「人才10條」政策,有網友反映,這個政策含有對非全日制學歷的歧視。事件回顧N黑龍江哈爾濱市《關於鼓勵來哈就業創業落戶的若干政策》中規定:「碩士是全日制畢業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暫不享受此政策;河南焦作市委市政府相關文件規定享受落戶生活補貼對象為全日制畢業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非全日制碩士畢業生不在文件規定的範圍之列
  • 非全日制碩士招聘被拒,「非全」歧視何時休?
    》,經過這麼長時間還是無法正視統招非全日制學歷,不能保證統招非全日制的就業,略感心寒。鄂爾多斯致歉:組織者不了解通知8月7日,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 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後回應道:對於網友反映的關於杭錦旗、準旗招聘教師時不允許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的問題,我們向相關旗區進行了了解,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
  • 2021年考研 |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還稱:您不符合招聘條件,屬於「非全日制研究生」,此條件經與您確認過,也跟其就讀的學校確認過,確屬事實,不符合招聘條件。海南中學稱其立場客觀,依程序開黨委會並報上級部門決定的,程序合法合規。否認了對非全日制的歧視行為。
  • 中國發布丨就業遭歧視 起底非全日制研究生
    中國網9月3日訊(記者 董小迪)近日,內蒙古某地在招聘教師時不允許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一事引發廣泛關注。隨後,有媒體發現,近年來,網上存在不少統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反映,涉及就業歧視、人才落戶難等多個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是什麼?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在職研究生一樣嗎?國家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政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