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求職、落戶遇門檻的事情,被大家爭論的不可開交。
起因在於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由於「非全」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此事傳至網上,大家注意起「非全」群體。自2017年實行雙軌制招生之後,今年「非全」研究生陸續畢業,面臨就業難題。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持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而杭錦旗招聘考試報名工作已結束,鑑於考試工作組織程序的嚴密性,已不能夠重新組織報名,對給網友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教育部發聲呼籲公平
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及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中,將學歷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排除在外,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獲得平等競爭、就業的機會。同時,一些地方的人才補貼、落戶優惠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無法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享受。
今年2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化就業權益保護」,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教育部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會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指導各地各單位落實相關政策,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
網友眾說紛紜
有的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堅決反對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平等。一個拿工資工作三年,一個在實驗室脫產呆三年,要求平等,這對全日制的學生不公平。非全如果真正有能力,為什麼不讀全日制?要麼就是想保工作要麼就是能力不足,想魚和熊掌兼得,這對全日制學生公平嗎?
但也有網友表示:很多專業非全分數的第一名還不如全日制的最後一名分高,研究生分數可是在小數點後兩位競爭的,這怎麼能一個待遇?選擇非全的應屆生很多籤了裝樣子的在職定向協議,就是為了減小競爭低分上研究生,根本不是受害者。
這其實對寒門學子也不公平。應屆寒門學子每年怎麼交得起非全每年幾萬的學費還要在外租房?富二代就可以走捷徑嗎?要是出來跟全日制一個待遇,外加三四年工作經驗,讓那些全日制同學怎麼競爭,教育公平在哪?
結語
事實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統一考試、統一入學,培養標準和師資力量也相同,二者主要區別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學習方式安排不同。在這種背景下,帶著有色眼鏡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就是非難辨了。
全日制的研究生會覺得,他們為全脫產的學習,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對他們更嚴格的要求,好不容易畢業了,那些非全日制的學生有很多的都是混幾節課,考試隨便一考,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會覺得不公平。
這是人之常情,也都能理解。並且從用人角度來看,無法準確判斷非研學生的水平高低,學歷真假,市場也存在花錢買證,所以乾脆一刀切,不認可,不要,也無可厚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愛桐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