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究竟還要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嗎?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時遭到歧視,「非全研究生考教師被取消資格」,「非全研究生考教師兩次獲第一兩次被拒」,前幾日,「教育部回應非全碩士受歧視」這一話題更是登上了熱搜榜,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的異同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如何界定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錄取,在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共性
1、入學形式: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通過初試和複試後即可入校學習;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統招的入學形式和全日制一樣
2、考查方式:相同專業的全日制與非全日制考查方式一樣,使用同一份試卷,考試科目、考試難度均一樣。
3、分數線要求:按教育部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複試國家線分數線執行統一標準。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區別
1、報考條件
全日制:碩士報考者無需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歷。
非全日制:看院校及專業要求,有的院校的要求和全日制一樣,有的則要求有工作經驗,或者只限往屆生報考。
2、專業選擇
全日制:全國碩士研究生各招生單位均有招生計劃,專業選擇較多,學碩專碩均可填報。
非全日制:主要以專業碩士專業為主,學術型碩士專業也會有少量招生,具體專業招生情況需要參考院校發布的招生專業目錄。
3、學費
全日制:一般專業的學費在8000元左右,不同專業有所不同。
非全日制:學費高於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在幾萬元不等。
4、獎勵住宿
全日制:有各種形式的獎助學金,有宿舍可以住。
非全日制:如果是單位委培的,可能會有部分獎學金或者由單位給予報銷學費,如果是自費,則沒有獎助學金。一般沒有宿舍。
5、授位證書
全日制:雙證,有畢業證和學位證。
非全日制:雙證,有畢業證和學位證。其中畢業證書中會明確標明「非全日制」,而學位證是不會標註學習方式的。
6、上課時間
全日制:脫產形式,正常工作日都要上課。
非全日制:上課時間在平時的晚上和周六日。
但是,許多用人單位卻在招聘時並不認可非全日制研究生,這也是近幾年來,許多院校都未完成非全日制專業招生計劃的原因之一。
非全日制招生「遇冷」,招生規模呈縮減趨勢
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統考以來招生單位面臨的普遍問題。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專業招生計劃,部分專業存在無人報考、無人上線、考生不願調劑到非全等問題。從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數據看,生源短缺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從2019年北京郵電大學部分非全日制專業錄取情況來看,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研究院)、電子與通信工程(電子工程學院)等專業均無人上線,公共管理、軟體工程專業錄取人數遠高於上線人數。
數據來源: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卻呈現縮減趨勢。
從部分高校2019、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計劃來看,華中科技大學在兩年裡縮減幅度較大,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計劃數較2019年減少了1000人。山東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非全日制計劃招生數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數據來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網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計劃招生人數降至1800人。而在非全日制首次納入統考的2017年,計劃招生數為3400人。2020年較2017年縮招1600人。
數據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在非全日制納入統考的2017年,湖南大學非全日制招生計劃人數為2400人,2018年減少了700人,2020年降至1300人。
數據來源:湖南大學研究生院
冷熱不均,部分專業非全日制快速增長
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統考,不同專業的招生熱度呈現出明顯差異。管理類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規模較大、報考人數較多,而工科類非全日制雖然開設專業數量較多,對考生的吸引力仍遠低於管理類。
在南京大學2019年部分非全日制招生專業中,工商管理、會計、公共管理等專業均超額完成招生計劃;而工科類專業如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等專業錄取人數遠低於招生計劃數。其中光學工程、材料工程招生人數為零。
數據來源:南京大學研究生院
儘管招生條件較為嚴苛,學費較為昂貴,各大高校的管理類研究生報考熱度仍然較高,多數高校都能夠完成招生計劃,部分高校錄取人數超過計劃人數。
四川大學2019年計劃招收550名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實際錄取658人。華東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暨南大學、寧波大學等高校也超額完成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專業招生計劃數。
數據來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網
從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工程類專業學位錄取情況中,同專業非全日制報名人數較少,遠低於全日制。建築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安全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等工科專業報名人數較少,最終錄取人數為零。
數據來源: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擔心就業問題,多數考生報考意願低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調查顯示,六成左右考生不願意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願意把非全日製作為備選項。
數據來源:中國教育在線調查
從調查來看,對於非全日制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七成以上考生認為對自己沒有影響,不考慮非全日制,14%的考生認為影響很大,導致不能報考非全日制。也有11%的考生因為是在職定向報考,非全日制改革對其影響不大。
數據來源:中國教育在線調查
而對於不願意報考非全日制專業的原因,超過七成的考生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雖然國家規定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上仍然面臨差別待遇。除此之外,超過半數的考生不願報考非全日制的原因是非全日制學費貴,基本沒有獎助學金。
數據來源:中國教育在線調查
一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受阻,一方面許多院校取消全日制專業
應用心理
1、北京師範大
北師大心理學專碩研究生在2015年已經採納非全日制培養。
2、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2020年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心理學專碩改為非全日制招生。心理學學碩改為312統考。
3、東北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2020年碩士招生專業目錄主要進行以下兩點調整:
(1)新增設非全日制應用心理專業碩士招生專業目錄;(2)跨學科考生在複試過程中不再進行加試。
4、南開大學
2020年南開大學應用心理專碩取消了全日制招生,非全只面向非應屆生。
MPAcc
1、華南理工大學
2017年,華南理工大學官宣:我院MPAcc全日制脫產班2017年計劃全部從夏令營和推免生中錄取,不再接收統考生。
2、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商學院2018年會計碩士(MPAcc)研究生招生僅招收非全日制,包括參加「中南大學商學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夏令營」的學生,如果被錄取,均為非全日制。
3、西安交通大學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的MPAcc全日制招收15人(含3名推免),非全日制招收74人。但是2018年西安交大會計碩士不招收全日制統考研究生。
4、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2018年在部分專業碩士學位計劃招收「非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582名。
其中:會計專碩(30名)、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只招收非全日制碩士學位研究生。會計碩士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5、武漢大學
在2017年的武漢大學MPAcc招生計劃中,全日制僅招收推免,非全日制招收140人。2018年計劃招收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職雙證)共160人,實際錄取人數根據報名生源和考試情況確定。
6、四川大學
在2018年的四川大學MPAcc招生計劃中,非全日制招收160人,不再招收全日制學生。實際錄取人數根據報名生源和考試情況確定。
7、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會計專碩(全日制非定向)僅接受推免生。
從過去的招生情況來看,非全日制的招生比例的確正在逐年變得越來越高,大家擇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因為非全日制是沒有辦法調劑到全日制的。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遇阻,看一看這些地區的回覆吧!
江西南昌:申報對象要求為全日制畢業生
日前,有網友反映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南昌市不久前發布的《關於支持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的實施意見》前後共有十餘次提到了「全日制」,卻未提及「非全日制」學歷。
對此,南昌市相關部門回復稱:「此意見為獎勵性政策,申報對象要求為落戶南昌的全日制畢業生。未盡之處,敬請諒解」。
河南焦作: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在規定範圍
7月30日,有網友提問,非全日制碩士是否與全日制碩士享受同等人才補貼。
8月17日,焦作市政府辦公室答覆稱,「焦作市委市政府相關文件規定享受落戶生活補貼對象為全日制畢業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已與網友本人電話溝通過,目前,非全日制碩士畢業生不在文件規定的範圍之列。」
河南商丘:已落實政策,歡迎報考
7月17日,有網友給商丘市領導留言,「希望今年能夠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人才引進。」
8月26日,商丘市委督查二室回復稱:「關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相關政策,在《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已有明確規定,並在公務員招錄和企業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活動中逐步得到了落實。 」
上述留言中涉及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到,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戶條件,精簡落戶憑證,簡化辦理手續,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戶機會。
多所學校通知,用人單位不得對求職者有「歧視」
針對這一就業中的不公平現象,已有多所高校在組織校園招聘會過程中為「非全」研究生發聲。
8月28日,電子科技大學發布針對研究生的「用人單位2020年秋季線下校園招聘指南」,明確禁止用人單位在發布就業信息時包含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視性招聘信息。
早在2019年9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就發布《關於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與就業相關問題的說明》。
說明指出:
在我校「嚴進嚴出」的培養方式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學考試、教學質量、論文答辯、畢業派遣資格、報到證發放等各方面均與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標準一致,確保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生具備同樣高的培養質量。
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及山東省相關文件規定,「各地各高校要加強校園內招聘活動管理,嚴禁發布性別、民族、院校、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視性信息」,我校將進一步加強招聘信息審核,杜絕違規招聘行為,堅決維護我校畢業生合法權益,也希望各企事業單位規範發布招聘信息。
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今年2月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
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戶條件,精簡落戶憑證,簡化辦理手續,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戶機會。
但是,要讓社會扭轉偏見、消除非全日制的誤解依舊任重道遠,但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研究生生涯的短短幾年學習機會,提高自身素養水平,用優秀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知識徵服用人單位!壓力和機會並存,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堅持!很快預報名就要來了,相信大家也能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