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歧視」

2020-09-04 南方日報

主持人:丁建庭 郵箱:nfrbpl@126.com

編者按 只因畢業證書上有「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研究生在求職上遇到了困難。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招錄不允許「非全」研究生報考;南昌「人才10條」排斥「非全」研究生;海南中學,「非全」研究生考教師被取消資格;山東濟南,「非全」研究生不能辦理「泉城人才交通卡」……這是對「非全」研究生的歧視嗎?應該如何消除歧視?請看以下評析。

偏見也有現實基礎

■青的蜂

在我看來,「非全」研究生並非不夠優秀,不允許「非全」報考也的確是一種偏見。但正如許多用人單位只招985、211一樣,這種偏見是客觀存在的,即使不在條款上予以體現,也可能會存在一種「隱形偏見」。用人單位在內心標準上的傾斜,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合理」的偏見。

時至今日,許多企業仍然只招985、211,這合理嗎?對於學生來說,當然不合理,非211也有很多優秀學生,211裡也有很多混子,「一刀切」顯然不妥。但對企業來說,這可能就是合理的,從概率上來說,211的優秀學生顯然更多一些,這能幫助企業減少人力成本。

同樣,不可否認,「非全」研究生入學門檻較低,培養過程不夠嚴格,被一些人當作了「鍍金」的手段。雖然自2017年起,「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統一招錄、統一培養,質量差別不大,但在用人單位心目中,已經形成了刻板印象。而且,第一批「非全」研究生眼下剛剛畢業,用人單位不了解政策,或者不相信所謂「差別不大」,都是有可能的。

與其怪用人單位,不如自我奮發圖強,以過硬的本領讓表面歧視和隱形歧視真正消失。

破除歧視任重道遠

■陳廣江

事實上,教育部早已發文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說,全日制和「非全」統一考試、統一入學,培養標準和師資力量也一樣,二者主要區別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學習時間安排不同。

儘管如此,要想扭轉偏見、消除誤解,依舊任重道遠。一些「非全」研究生表示,他們以本科生的學歷找工作還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碩士學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仿佛讀了個「假碩士」。「非全」研究生求職之痛的背後,是根深蒂固的就業歧視。用人單位應注重應聘者的實際能力,不管全日制還是「非全」,理應給考生一個公平競爭、證明自己的機會。

保障「非全」研究生享受平等就業權,還需高校、用人單位和各職能部門共同發力、久久為功,努力改變慣性歧視,逐漸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

相關焦點

  • 拒之門外,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
    摘要中青評論消除對「非全」的歧視,不僅關係到「非全」學生的就業,而且,也影響到這一教育形式的未來發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或者壓根兒就被排除在報名階段,或者在面試時被以各種藉口拒絕。更有甚者,一名「非全」求職者在某省中學的招聘中本已取得筆試面試雙第一的成績,最後被校方一研究,以「不符合招聘資格」為由將其禮送出「校」。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作為北京某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職時備受冷眼,由於讀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數律所、省考的崗位她都沒有報考資格," 想不通,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何不被承認?"相信很多非全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時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點這種「學歷歧視」的情況,用人單位在JD上明顯標註「只招收全日制碩士」,對非全根本不感冒。
  • 「非全」歧視引熱議,中立解讀非全與全日制研究生
    近日,澎湃新聞一則題為《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鄂爾多斯致歉:組織者不了解通知》的報導引起社會關注和熱議。 話說回來,歧視其實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同是碩士要看是否雙證,同是雙證碩士要看學碩還是專碩,同是專碩要看全日制還是非全,同是全日制學碩要看第一學歷,同是本科要看統招還是成人,同是統招本科要看學校好壞…… 有人覺得不公平,也有人覺得這才是公平,畢竟各個學歷的難度不同,享受的成果不同也無可厚非。
  • 教師招聘拒絕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歧視何時休?家長們也有擔憂
    由此可見,教育部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發展也十分重視,為他們的就業保駕護航。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非全」歧視就完全消除了,這種現象依然存在。教師招聘拒絕非全日制學歷,「非全」歧視何時休?家長們也有擔憂。
  • 中國教育報:「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中國教育報 2020-09-04 晨霧 / 轉帖高毅哲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既然都是「嚴進嚴出」,實際的教育過程和質量與全日制學生別無二致,無怪乎很多遭遇就業歧視的「非全」研究生感嘆:「同樣參加全國統考,同樣的國家線,同一標準質量培養,有些『非全』同學甚至三年都在脫產學習,僅僅因為畢業證上多了『非全日制』四個字,就被各種區別對待。」 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社會形成的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刻板印象有莫大關係,用人單位雖不明說,但在其心裡,「非全」與「全日制」差著等級。
  • 評論1+1:「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唯學歷」論阻礙著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競爭。突破人才標準固化,需要用人單位的人才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只看學歷,只盯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去對求職者進行想當然的評判,省事是省事了,但這是真正為單位、為企業延攬人才嗎?請看相關媒體的觀點。
  • 「非全」研究生教師應聘遭歧視!一字之別差距有多大?
    ,非全學歷」被教師招編拒之門外,「非全受歧視」上榜!對此,廣大網友也紛紛為非全正名。,非全和全的研究生,在學歷上沒有任何區別。但很多用人單位並未改變「非全」的觀念,甚至完全不承認非全碩士學位。有色眼鏡的用人單位,平等競爭的機率遠小於歧視所帶來的機率。例如,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保障非全碩士的就業機會,不得以此為由。
  • 非全研究生考教師被取消資格,非全日制遭歧視?真的不是這樣
    近日,一則新聞又將「非全日制遭歧視」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2020年海南中學公開招聘中,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經過海南中學三次公告進入體檢,後被告知取消了錄取資格,原因是不符合招聘條件,屬於「非全日制研究生」
  • 非全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非全日制=本科生、課程水、混學位……」
    此外,熊丙奇還補充道:「現在這種學歷歧視實際上是很難收集到證據的,學生維權難是導致企業老是會有學歷歧視問題的重要原因。」同時,「非全日制經常會出現一些負面新聞,這些負面新聞也會影響到整個社會輿論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質量評價。」所以,企業會在招聘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區別對待也不奇怪。
  •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人民日報:反對歧視
    非全日制學歷被歧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國家認可,但社會認可度不高,各大企業招牌都明碼標出來,不承認非全日制學歷。當然大型企業的招牌,則要求碩士研究生有相同的機會1非全日制學歷,會不會歧視?所以才會歧視!
  • 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日制」歧視亮紅牌
    原標題: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被拒?多所高校發通知:非全歧視何時罷休?
    「非全研究生不值錢」、「考了也沒用」、「社會不認可」、「就業難」……在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你是否也聽說過這些評價?然而,當地部門都已經承認錯誤,有些網友還是堅持「非全日制學歷不被認可不是很正常嗎」的觀點,這種想當然的背後,充滿的是讀非全日制學歷的偏見與歧視。那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含金量上是否真有那麼大差別?
  • 「非全」學歷歧視,可以休矣 遭遇「零投檔」,職校何去何從
    沙洲新聞:因為「非全」研究生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或者壓根兒就被排除在報名階段,或者在面試時被以各種藉口拒絕。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點評: 教育部有關文件早就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
    還稱:您不符合招聘條件,屬於「非全日制研究生」,此條件經與您確認過,也跟其就讀的學校確認過,確屬事實,不符合招聘條件。海南中學稱其立場客觀,依程序開黨委會並報上級部門決定的,程序合法合規。否認了對非全日制的歧視行為。針對這一就業的不公平的現象,不少同學紛紛發聲,反映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人才落戶困難、入職被拒、就業受歧視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 同學,我們公司不招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被歧視,到底冤不冤?
    在突然失去一月和十月兩條讀研路徑之後,在職考生瞄準的目標就只能是各大高校的非全。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跟他們同場競技讀非全的,還有因成績不夠,從全日制被調劑下來的應屆考生。 02 「服從調劑去非全日制,還不是為了上985。」
  • 2021年考研在即,非全研究生遭「學歷歧視」,你會選擇嗎?
    「學歷歧視」,還有必要讀嗎?  2021年考研時間已確定,考試恢復正常,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可是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頻繁遭「歧視」,讓不少人考研的熱情冷卻了許多!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求職不被認可,無法享受同等社會福利等問題都折射出一個問題:「非全日制」學歷認可度不高,學歷歧視問題依然存在。
  • 2021年考研 |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
    非全日制就業遭歧視?報考非全需慎重?還稱:您不符合招聘條件,屬於「非全日制研究生」,此條件經與您確認過,也跟其就讀的學校確認過,確屬事實,不符合招聘條件。海南中學稱其立場客觀,依程序開黨委會並報上級部門決定的,程序合法合規。否認了對非全日制的歧視行為。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非全日制研究生反映就業遭歧視數十萬「非全」學子正在呼籲同等就業權利。根據國家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樣,也必須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堅持同一質量標準,學歷證、學位證雙證齊全,且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區別是,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註明「非全日制」。根據這一標準,僅憑「非全日制」四個字就將「非全」學生劃分到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函授之列,導致這些人在就業市場遭到歧視,確實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