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本科學歷還是研究生學歷,只要在前面加上一個「非全日制」,似乎就變得不正規了,「非全」歧視目前依然存在。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非全日制」幾乎沒有什麼門檻,花錢就能上,所以也沒有什麼含金量。事實上,「全日制」與「非全日制」都是我國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非全日制」也越來越規範,並且被社會認可,教育部對此也十分重視。
就拿非全日制研究生來說,早在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表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學歷學位證書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這意味著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招生錄取規範化、統一化。
除此之外,2020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由此可見,教育部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發展也十分重視,為他們的就業保駕護航。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非全」歧視就完全消除了,這種現象依然存在。教師招聘拒絕非全日制學歷,「非全」歧視何時休?家長們也有擔憂。
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是一名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等理由拒絕,教育部此前就已經要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但是在教師公開招聘作卻拒絕非全日制學歷,將其設置為一道門檻,這確實讓人感到疑惑。不過,鄂爾多斯相關部門也及時回應了此事,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相關政策,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現象,為此鄭重道歉。
此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關於「非全」歧視的問題再次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即使教育部以及多所高校都發布過相關的文件通知,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可是「非全」歧視依然存在,網上依然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反映就業受歧視、人才落戶困難等等方面的問題,「非全」歧視何時休?
對此出現了兩種聲音,一部分人堅決要求消除「非全」歧視,因為非全日制學歷並非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也要經過一系列的考試、論文、答辯等等流程,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自2017年起和全日制研究生執行統一標準,更加規範化,學歷也具有含金量。再者,如果不能給「非全」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那麼還會有人去費心費力讀「非全」嗎?那麼「非全」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因此,應該消除「非全」歧視。
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本就是存在差距的,畢竟全日制要比非全日制花費更多的時間,生源質量自然也會更好,如果非全日制也能享受和全日制一樣的就業機會,那麼誰還去讀全日制呢?更何況,在就業中還存在985、211與雙非的區別,這是不是也算歧視呢?所以,「非全」歧視不算是歧視,而是本身就存在區別。就拿此次教師招聘事件來說,許多家長對此也有擔憂,要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進入教師隊伍,能夠把學生們教好嗎?
確實,從兩者來看似乎都有他們的道理,這也是大家的爭論之處,網友們心裡的想法也是:左右為難。不過,教育部都已經接連發布了多條通知,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十分重視,相信未來對非全日制學歷的管理也會越來越規範。當然,消除「非全」歧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學歷只是門檻,金子總會發光。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