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後回應道,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但目前準旗招聘考試已經結束,鑑於考試工作組織程序的嚴密性,已不能夠重新組織報名,對給網友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一看應聘員工學歷裡有「非全日制」幾個字,很多用人單位都會有牴觸情緒,甚至普遍不認可。畢竟在他們的傳統印象裡,只要學歷一跟「非全日制」掛鈎,就意味著相關應聘員工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再者,就現實而言,某些非全日制的相關考試,爆出作弊洩題亂象,相關教育培養體系水平也參差不齊,給社會留下一種非全日制「都不靠譜」的觀感。
但刻板印象再重,也不能脫離基本的事實。首先,「非全日制」的學歷,從專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同於以往的在職研究生,而是與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屬於統招統分計劃。無論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相同的初試和複試,相同的錄取分數線,進校以後,也是相同的培養教育體系和培養質量,學歷學位證書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高校的碩士招生也隨之做了調整。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而統招研究生統一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此調整更換,更是在驗證一點,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區別已不大。
因此,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就不只是刻板印象的問題,也缺乏對基本事實的了解,暴露了相關單位人力部門在政策信息了解方面還存在漏洞。
今年2月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基於這條《通知》,再來看當地的回應,雖然承認錯誤,但那一句「不了解」過於輕飄飄。最後也僅僅是對應聘考生表達歉意,並以考試已過為由匆匆收場,沒有採取實質性舉措來捍衛應聘考生的正當權益。這樣的道歉,難以服眾,想必也難以撫慰那位無法參與招聘的網友。
其實,現在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視」,不僅存在於社會招聘上,也存在於相關大學象牙塔之中。雖然招生和畢業標準都一樣,但有的學校在獎學金、出國機會等方面,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還存在區別對待的情況。比如,一個非全日制學生,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拿不到任何獎學金,這也有「歧視」之嫌。
當下,推動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同權」,符合教育趨勢,也是非全學生們的內心訴求。所謂「同權」,既要表現在社會招聘的「非歧視」上,也要表現在高校的具體培養對待上。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出現,本是響應產學結合,給工作的人提供優質學習機會的方式,若最後與「歧視」二字相伴,成為相關學子的羈絆,就與初衷相違背了。
(原題為《光明時評: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