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2020-12-22 西部網

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後回應道,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但目前準旗招聘考試已經結束,鑑於考試工作組織程序的嚴密性,已不能夠重新組織報名,對給網友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一看應聘員工學歷裡有「非全日制」幾個字,很多用人單位都會有牴觸情緒,甚至普遍不認可。畢竟在他們的傳統印象裡,只要學歷一跟「非全日制」掛鈎,就意味著相關應聘員工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再者,就現實而言,某些非全日制的相關考試,爆出作弊洩題亂象,相關教育培養體系水平也參差不齊,給社會留下一種非全日制「都不靠譜」的觀感。

但刻板印象再重,也不能脫離基本的事實。首先,「非全日制」的學歷,從專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同於以往的在職研究生,而是與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屬於統招統分計劃。無論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相同的初試和複試,相同的錄取分數線,進校以後,也是相同的培養教育體系和培養質量,學歷學位證書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高校的碩士招生也隨之做了調整。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而統招研究生統一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此調整更換,更是在驗證一點,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區別已不大。

因此,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就不只是刻板印象的問題,也缺乏對基本事實的了解,暴露了相關單位人力部門在政策信息了解方面還存在漏洞。

今年2月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基於這條《通知》,再來看當地的回應,雖然承認錯誤,但那一句「不了解」過於輕飄飄。最後也僅僅是對應聘考生表達歉意,並以考試已過為由匆匆收場,沒有採取實質性舉措來捍衛應聘考生的正當權益。這樣的道歉,難以服眾,想必也難以撫慰那位無法參與招聘的網友。

其實,現在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視」,不僅存在於社會招聘上,也存在於相關大學象牙塔之中。雖然招生和畢業標準都一樣,但有的學校在獎學金、出國機會等方面,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還存在區別對待的情況。比如,一個非全日制學生,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拿不到任何獎學金,這也有「歧視」之嫌。

當下,推動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同權」,符合教育趨勢,也是非全學生們的內心訴求。所謂「同權」,既要表現在社會招聘的「非歧視」上,也要表現在高校的具體培養對待上。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出現,本是響應產學結合,給工作的人提供優質學習機會的方式,若最後與「歧視」二字相伴,成為相關學子的羈絆,就與初衷相違背了。

(原題為《光明時評: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光明時評: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一看應聘員工學歷裡有「非全日制」幾個字,很多用人單位都會有牴觸情緒,甚至普遍不認可。畢竟在他們的傳統印象裡,只要學歷一跟「非全日制」掛鈎,就意味著相關應聘員工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再者,就現實而言,某些非全日制的相關考試,爆出作弊洩題亂象,相關教育培養體系水平也參差不齊,給社會留下一種非全日制「都不靠譜」的觀感。但刻板印象再重,也不能脫離基本的事實。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多地這樣回復...
    光明日報評論:請跳出刻板印象9月1日,光明日報就此事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一看應聘員工學歷裡有「非全日制」幾個字,很多用人單位都會有牴觸情緒,甚至普遍不認可。畢竟在他們的傳統印象裡,只要學歷一跟「非全日制」掛鈎,就意味著相關應聘員工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再者,就現實而言,某些非全日制的相關考試,爆出作弊洩題亂象,相關教育培養體系水平也參差不齊,給社會留下一種非全日制「都不靠譜」的觀感。但刻板印象再重,也不能脫離基本的事實。
  • 光明時評:以緊缺人才招聘之名,就可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者:熊丙奇  據媒體報導,在今年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急需緊缺人才的招考中,來自河南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倪強(化名)順利通過了資格初審、覆審,並以面試排名前列的成績進入下一環節。但在此後,組織方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條件,倪強被取消了資格。
  • 評論1+1:「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唯學歷」論阻礙著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競爭。突破人才標準固化,需要用人單位的人才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只看學歷,只盯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去對求職者進行想當然的評判,省事是省事了,但這是真正為單位、為企業延攬人才嗎?請看相關媒體的觀點。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他們感慨,「讀個研,本想提升學歷,沒想到把本科讀沒了。」有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學歷歧視」。不少用人單位堅持「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社會公眾也並不認可他們。1我們首先討論一下,什麼是歧視?歧視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概念。
  • 研究生就業「是非題」非全日制學歷沒資格?
    近日,各地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陸續被媒體披露,據中國青年網、澎湃新聞報導,海南、廣西、甘肅、江蘇、內蒙古等地在就業招聘、人才落戶等方面存在對「非全」學歷求職者的歧視問題,引發社會輿論關注。9月4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雖然已有政策明確規定要杜絕學歷歧視鏈,但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媒體仍擔憂是否會存在隱性歧視問題。
  • 「非全日制」學歷就業受阻引熱議 多地發聲要求與全日制一視同仁
    評論:請跳出刻板印象9月1日,光明日報就此事發表評論。再者,就現實而言,某些非全日制的相關考試,爆出作弊洩題亂象,相關教育培養體系水平也參差不齊,給社會留下一種非全日制「都不靠譜」的觀感。但刻板印象再重,也不能脫離基本的事實。首先,「非全日制」的學歷,從專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同於以往的在職研究生,而是與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屬於統招統分計劃。
  • 僑報網評:「非全日制」學歷遭歧視?人才評價「唯學歷」痼疾當除
    非全日制畢業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屢屢在中國就業季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近日,有網民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中國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 從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前世今生,看今天的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近來非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就業受到歧視被熱議,因為教育部一再發文,依照囯家相關規定,非全日制學歷與全日制學歷享受同等待遇,不得歧視。究其原因還得從非全日制學歷的實行到今天的自主擇業開始說起,才能夠真正的理解為什麼受到歧視。剛開始並不是叫非全日制學歷,普遍叫法是進修學歷,首先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中師生以及國營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始,那時候私企罕見,沒有私企願意耗費錢財去培養人才。
  •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
    從「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談起:消除學歷歧視實現基本公平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
  • 教師招聘不要非全日制學歷,怎麼就是歧視了?
    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鄂爾多斯某地的教師招聘時被拒,理由為「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對此,鄂爾多斯相關部門致歉稱,已責令相關地區提供平等就業機會。
  • 以緊缺人才招聘之名,就可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
    但在此後,組織方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條件,倪強被取消了資格。對此,天水市麥積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9月4日向媒體提供的書面答覆稱,這次招聘是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不是普通事業單位的公開招聘,所以不存在違背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的情況。
  • 教師招聘拒絕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歧視何時休?家長們也有擔憂
    無論是本科學歷還是研究生學歷,只要在前面加上一個「非全日制」,似乎就變得不正規了,「非全」歧視目前依然存在。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非全日制」幾乎沒有什麼門檻,花錢就能上,所以也沒有什麼含金量。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在參加教師招聘時,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此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相關政策,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現象,為此鄭重道歉。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消除對「非全日制」的歧視,應從「真問題」著手
    這兩天,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一事成了輿論場上的一個熱點。引爆這次輿情的,是一位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的「投訴」。作為一名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他報名參加內蒙古某地教師招聘時遭拒,有關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面對輿情,當地相關部門的反應還算得體——及時認錯,並向當事人「鄭重道歉」。不過,對錯誤的「解釋」令人失望。
  • 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背後,深藏著國人對素質教育的不自信
    當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受到歧視的事情,在全國炒得沸沸揚揚。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會設置全日制的限制條件,所以非全日制的學生就被排除在外,在以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為什麼近年來能夠引起大家的熱議呢?一是因為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越來越多,影響面更大了。很多人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歷,或者為了滿足自己求學的夢想,選擇去考一個在職的學歷也就是非全日制。所以限制全日制的條件就意味著影響了更多非全日制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另一方面,國家已經實行了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同等碩士學歷申報,也就是說國家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考條件以及培養過程更加嚴格和規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在增加。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碩士不是掏錢就能讀
    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通知,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簡稱「非全生」)管理工作。從那時起,兩類研究生統一考試、統一划分數線,招考方式正式並軌。通知還要求培養單位要堅持同一標準、同等質量,尤其指出二者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區別為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註明「非全日制」字樣。基於此,許多認為自己遭歧視的學生向當地人社部門提起舉報。
  • 鄂爾多斯教師招聘歧視非全,你還會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嗎?
    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是一名非全日制畢業的研究生,在今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中卻因為非全日制的身份遭到了歧視。幾次申請報名,都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部分學校等級,很多好學校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很多同學在考研調劑的時候,如果調不上全日制研究生,那麼會有一部分人考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另外,還有一些在職的工作人員,由於工作需要研究生學歷,也會選擇讀一個全日制的研究生。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業歧視 道歉了事?
    央廣網北京9月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近日,一位網友留言稱,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某地的教師招聘時,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當地已經責令相關部門在今後招聘考試中,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相關政策,對相關人才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博主「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希望自己帳號有註銷的那一天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會遭遇就業歧視?各種說法都有。但的確存在一個「抱團取暖」的特殊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