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被美聯儲「逼上梁山」?韓國央行緊急降息50個基點至歷史最低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在美聯儲當地時間3月15日緊急降至零利率後,其他央行紛紛跟進。3月16日午後,日本央行宣布加碼寬鬆政策,之後韓國央行宣布提前召開會議,並在當地時間傍晚時許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0.75%,以應對新冠疫情,這是韓國基準利率歷史上首次跌破1%。
韓國央行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原定於3月17-18日舉行,但受美聯儲緊急降息的影響,會議日程提前。這是韓國央行歷史上第三次緊急降息,此前兩次分別為2001年911事件後,第二次為2008年金融危機。
就在上周,韓國股市和全球市場一起遭遇了「至暗時刻」。3月13日韓國市場上演「活久見」行情,韓國綜合股指(KOSPI)和創業板(KOSDAQ)雙雙觸發熔斷機制,為韓國證券史首次。韓國金融委員會3月13日下午表示,自3月16日起6個月內禁止任何上市股做空,還決定6個月內提高上市公司持有自家股比例上限。法律依據是韓國《資本市場法》及實施細則規定,在做空有損市場安全和價格公允時,監管有權進行限制。
就在此前一次利率決議會議上(2月27日),韓國央行出人意料地維持利率水平不變,而此前的市場預期為降息25基點。但央行將2020年的增速預期從2.3%下調至了2.1%,前提條件是韓國疫情在三月份見頂,預計影響將集中於一季度。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當時稱,疫情對韓國的衝擊是暫時的,隨著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設備投資有望復甦,消費和出口有望走出低迷。
韓國在1月20日確診了首例病例,之後一段時間,疫情發展平穩,自首例確診後的近一個月中累計的確診數為30例。形勢從2月18日確診的「31號病人」開始急轉直下,該病人的「新天地」教會教徒身份在整場疫情中成為了關鍵,據韓國官方,該病人的接觸者達到了1160人。確診病例從31例開始呈指數式激增,大邱和慶尚北道成為了韓國疫情的「震中」。
截至3月16日,韓國累計確診新冠病毒病例8236例,較前一日新增74例,這是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兩天低於100人,累計死亡75例。整體來看,大邱市和慶尚北道的累計確診佔到了7230例,確診病例中80.7%與集體感染有關,目前的死亡率為0.92%。截至同日,共有27.4504萬人接受了病毒檢測,其中25.1297萬人的檢測結果呈陰性,其餘1.4971萬人的檢測結果尚未出爐。
隨著疫情升級,市場開始愈發擔心疫情對韓國經濟的衝擊,相關分析指出,疫情若持續升級,恐將對韓國的出口、消費、旅遊和製造帶來全方位的打擊。摩根史坦利在近日預測稱,韓國一季度的增速將放緩至同比1.0%-1.3%,而去年四季度的增速為2.2%。
分析指出,疫情對於韓國經濟有雙重的負面影響,首先是從外部角度來看,鑑於韓國對於中國零部件的高依賴度,那麼就會帶來供應鏈的衝擊。再看需求角度,一方面來自中國的需求下跌,另一方面由於本土疫情升級,本土需求也將遭到衝擊。
另外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是否會引發本土製造業混亂也成為了一大懸念。鑑於韓國在全球產業鏈(尤其是汽車和電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土的生產中斷可能會引發全球的連鎖反應。
而近期韓國的疫情發現了一定的變化,中央防疫對策本部3月16日對外表示,儘管韓國整體新增病例減少,最近發生在首都圈(首爾)、宗教設施等地的集體感染事例開始增加,零星的聚集性病例仍時有發生,綜合各方看法,疫情恐怕短期難以結束,呼籲韓國民眾做好「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