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六年(1578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提出: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宿志。隨後他為自己的這個宿志苦思冥想數年,連遷都北京,進軍印度都已經想好了。基於這個思想,文祿元年(1592年)正月,豐臣秀吉發出出兵朝鮮的命令。當時的中國正是萬曆年間,如同三百多年後的韓戰一樣,中原王朝沒有坐視不管。
最終的結果是倭寇被趕出朝鮮,但日本人並未死心,豐臣秀吉的宿志被後人繼承了下來。不同的是由於清王朝的閉關鎖國,相較經歷明治維新的日本,國力要差上太多。在甲午海戰後,日本開始將大陸政策再次定為國策,開始侵略步驟。1931年9月18日,正式發動初步侵略,佔領東三省。六年後,全面侵華戰爭爆發,而中國國內也掀起了全民族抗日的高潮。
他們野心勃勃、來勢洶洶,我們自然也不會任人欺辱,這期間便有無數英雄挺身而出。他們將侵略者趕出家鄉,拼盡全力守住自己腳下的土地,最終贏得了抗戰的勝利。其中出現了不少名將,這些人不畏生死,轉戰大江南北,為祖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孫立人正是這些人之一,但這位戰神後半生卻很不如意,被軟禁長達33年。
少年讀書
孫立人,1900年12月8日出生,安徽廬州人。他出生的那一年恰好是八國聯軍侵華發生的時間,這件事之後籤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日益深重,舊時百姓只需忍耐國內統治者的欺壓,這之後又加上了列強的欺壓。日子之苦可想而知,孫立人比較幸運的是生在江南地帶,稍微好過一些。
不過他也是不幸,五歲便失去了母親,從小是跟著父親長大的。因著家中有些底子,他得以上學,1912年去了北京,停學一年後恰好遇上清華學校招生。孫立人便回到老家報考,在上千人的考試中,一舉拿下第一名。當時他還沒有意識到以武報國一說,所以讀的是土木工程系,畢業後考取了公費留學。
在普渡大學讀了三年,取得學位後畢業,在美國橋梁公司擔任工程師。四個月後,孫立人意識到民族所經歷的危難之深重,轉而改學軍事。他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開始他的軍旅生涯。1928年6月,孫立人回到國內,但他的路其實並不算順暢。雖是高校畢業,可他沒有經歷過黃埔系,一度被排擠。
戰爭生涯
1931年事發後,其職位有所上升,此時的他正在研究訓練軍隊。孫立人是從美國軍校畢業的,自然會把一套教育帶回來,與中國的的教育融合成了自己獨特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出於與國軍別的部隊不同,因此被稱之為「孫氏操典」。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帶著他的部隊前往淞滬戰場,原本駐守的是薀藻浜(吳淞江北支流)。
無奈側翼被日軍擊破,只好退守去了蘇州河(吳淞江南支流)南岸,在此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11月3日拂曉,鬼子再次偷渡,被孫立人帶兵激戰八小時後逼退。可這樣不是辦法,他便想著趁夜色破壞浮橋,至少令日軍渡河更為困難。結果破壞的時候被日寇發現了,對其施以炮火襲擊,孫立人全身被炸傷13處。他昏迷了三天,在上海淪陷前夕,宋子文派出自己的弟弟護送他去香港。
並且給他請了名醫,這一條命才算是保了下來,不久後傷愈。接著參加武漢保衛戰,立下戰功,這才算是在一眾將領間有了名字。1938年10月,從持久抗戰的角度出發,為保存有生力量。國軍主動撤出武漢,彼時已經遷都重慶,從武漢撤出的孫立人便去了長沙組建稅警總團。這一個團的不是從淞滬會戰後退下來的傷兵,就是新兵,淞滬下來未受傷的都被黃杰帶去改組為40師了。
好在暫時還不需要他出動,有足夠的時間訓練,兩年後規模擴大。正是這個時候,財政部交出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組建38師,孫立人是原財政部體系的,順勢成為了少將師長。其所在的66軍被編入遠徵軍行列,38師接到的命令便是去緬甸,先後參加曼德勒會戰、仁安羌之戰。
值得一提的是,仁安羌之戰是遠徵軍入緬之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而這一仗是孫立人底下113團團長劉放吾所帶領的。無奈英緬軍不地道,大撤退造成遠徵軍損失慘重,孫立人的做法頗有爭議。他沒有跟著中國軍隊走,而是去了印度,但這一行為保證了完整的建制。其中的對錯很難說得清,不管如何,在後來的反攻中,孫立人以及其部下是出了大力的。
然而到五十年代中期,因為跟美國人關係太近,他也隨之被老蔣猜忌。1955年6月中旬,被秘密逮捕後幽禁在臺中市,一直到1988年5月才得到自由。這一事件還牽連了他的部下,前後有三百多人因本案牽連,被捕入獄。一代名將的以這樣的方式度過了三十三年的人生,也是實在是令人唏噓,但將軍反倒因此有機會好好教育自己的後代。
家庭情況
孫將軍一共有兩位夫人,原配為張晶英,她是個溫柔賢惠的女人。1930年結婚,可婚後遲遲沒有生下個一男半女,最後大度地為丈夫物色了一個姨太太。便是張梅英,她跟張晶英沒有任何關係,單純是因為張晶英不能生育而納。張梅英也沒有辜負張晶英的期許,婚後生下了四個孩子,兩個女兒兩個兒子。
分別是長女孫中平、長子孫安平、次子孫天平、次女孫太平。後兩個孩子都是在被軟禁後所生,老蔣雖然關押了他,卻沒有在生活上虧待他。這四個孩子都在較好的學校讀書,後來跟父親一樣,成為了優秀的人。其中長女從臺灣清華核子工程系畢業,又去美國康奈爾大學讀了博士,畢業後曾在IBM的頂尖研究所工作二十二年。
孫安平則是臺灣中原理工大學畢業,拿了清華大學物理學碩士,他多年來一直為父親的冤案奔走。好在最終還是得到了平反,那時孫將軍已經八十多歲高齡,孫安平也三十多的年紀。孫天平從輔仁大學畢業後,也去了美國留學,但在畢業後回到了臺灣。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他作為抗戰名將的後人,在北京參加了勝利七十周年閱兵以及相關活動。
最後一個孫太平更是了不得,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又先後在美國杜克大學、麻省理工讀完了博士、博士後研究。將軍的四個子女都成了科學家,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小編推薦的這本書講述了孫立人將軍的一生傳奇,他是美國名將巴頓的同窗,也是抗戰中斃敵最多的將軍,具有東方隆美爾之稱。仁安羌大捷中,其部下曾以一千多人擊潰三日軍,並救出七千英軍,一仗驚天下。本書主線明確、內容生動,同時保障了真實性,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閱讀。
對孫將軍感興趣的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便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