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魂——孫立人

2021-02-13 歷史人物簡史

1914年,孫立人以安徽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在清華又以第一名的身份考上庚子賠款留美預科進入美國普度大學學習, 在苦讀一年即拿到土木工程學位後,孫立人心憂國內局勢,深思熟慮投筆從戎,進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在學校德智體全面發展,以全校第三的成績畢業。維吉尼亞校長曾極為挽留孫立人留校執教,但孫立人以「祖國母親滿目瘡痍我那敢安心讀書」為由堅決辭謝恩師挽留,毅然回國。

孫立人不僅僅學習好,而且愛好廣泛,在清華時,孫立人是清華足球隊隊長和手球、棒球、排球隊丨隊長,在大三時率領校足球隊擊敗英國水手足球隊,引起巨大轟動,為了看他踢球,有人甚至專程從保定趕到北京,在當時颳起了一股足球旋風。

在第三屆遠東亞運會,孫立人以主力進攻後衛的角色帶領中國國家籃球隊,連克前三屆籃球冠軍隊菲律賓、日本,奪得1921年遠東運動會冠軍。

以上這些還不是他最牛的項目,他最溜的是帶兵打仗,論帶兵,他帶過的兵,國共兩黨都成哄搶之勢,國軍全軍大比武射擊比賽,他的兵拿下團體第一,個人前十又有七個是他的兵。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持續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傷亡30萬人。

8月24日,孫立人帶領部隊迅速趕往上海前線,與日軍血戰兩周,7次擊退了,強渡蘇州河的日軍,在虹口公園阻擊日寇的戰鬥中,孫立人身先士卒,冒著敵人鋪天蓋地的炮火,帶領官兵與敵人廝殺,部隊傷亡慘重,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儘管傷亡很大,但是他們沒有後退一步,始終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飛機大炮。使該地成為,淞滬會戰中日軍傷亡最重之處。

而他親臨一線,身中13枚彈片,頭部腹部均受傷,肺部被打穿,昏迷三天不醒,被部下抬下火線,才救回一命。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2月,日軍經泰國對緬甸發起攻勢,深感「後院起火」的英軍苦於兵力不足,只得向中國求援。為鞏固邊疆,把敵人擋在國門外,「中國遠徵軍」這支擁有10萬精銳青年的軍事力量,由此組建。

日軍的進展很快,1942年3月8日,緬甸首都——仰光被攻克,敗退的英軍如潰決的洪水一般逃向印緬邊境。日軍也沒閒著,其下屬的第33師團兵分三路,於4月14日將逃往仁安羌的英緬第1師、英印第17師7000多號人包圍在了仁安羌。瘋狂的日軍步兵向著潰敗的英軍坦克不斷投擲反坦克武器。燃燒瓶、手榴彈,甚至是石塊。而擁有裝甲保護的英國車隊卻毫無鬥志,只是一心想跑路保命。當時的軍情十萬火急,英軍緬甸戰區總指揮斯利姆中將親自致電遠徵軍司令部,尋求中方幫助。

得知此事,孫立人將軍的新38師第113團迅速響應,全團1200名官兵乘坐汽車馳援。為保證軍事行動成功,孫立人親臨前線召開團營級軍官會議,研究對策。提出「我部兵力已不足千人,而敵有倭兵過萬,正面消耗必將是以卵擊石之舉。以我個人之見,當以夜襲為主,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方能取勝。」部隊決定利用夜幕的掩護,隱蔽渡河。在次日拂曉打日軍個措手不及。4月18日,第113團趕至拼牆河北岸,隨即與駐紮於此的日軍爆發激戰。孫立人親臨指揮一線,冷靜指揮,命令炮兵覆蓋式發射炮彈,炸得日寇人仰馬翻、鬼哭狼嚎。戰至凌晨,孫立人發現日軍在北岸的防線被撕的七零八落後,下令全師戰士上刺刀以最快的速度發起衝鋒,戰士們高呼著衝向日軍的陣地。經過一番血戰,19日正午時分,拼牆河一帶的日寇被盡數殲滅。

仁安羌一戰,第113團以不到千人兵力,擊潰日寇第33師團1.1萬人。日寇丟下1200多具屍體後,倉皇向南退去。7000多名英軍,還有500名為日軍所俘的記者、美國傳教士、戰俘都重獲了自由。

這一仗,不但振奮了國威,也使孫立人一舉成名。英皇喬治六世授予孫立人「帝國司令」勳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並稱讚「其智勇兼備將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

隨後展開的滇緬反攻他更是指揮中國駐印軍以傷亡1.7萬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寇11萬人,打通滇緬公路與中國遠徵軍揮師芒友,取得滇緬戰役的完全勝利。其中日寇僅以損失數百人便橫掃東南亞盟軍,光英美俘虜就抓了十幾萬的代號為菊兵團(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的日寇王牌十八師團被孫立人打的大規模補充了15次新兵,幾乎是全殲了3回,師團長田中新一被打的乘著小橡皮艇一個人逃跑,連師團官方信印都被孫立人繳獲,二戰史上日本王牌甲種師團被繳獲官方信印的唯此一例而已。

1945年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並著手籌備建築新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新一軍一直有個不成文的慣例,仗打到哪兒,公墓就修到哪兒。為了建造新一軍公墓,孫立人曾三次乘坐軍用飛機盤旋於廣州上空,為公墓選址。新一軍公墓於1945年11月5日奠基並動工興建,孫立人命令600戰俘「以流汗報流血,以慰先烈於九泉。」1947年9月6日,孫立人特意趕赴廣州參加新一軍公墓的落成典禮,隨後,隨部隊撤往臺灣。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逝世,讓人較為意外的是,孫立人的棺槨擺在地面,距今已經過去20餘年,一直沒有入土。直到後來,孫立人的後人應祖國邀請訪問大陸,面對記者的疑問,眾人才明白真相,原來孫立人臨終之前說:「不葬大陸,棺不入土。」孫立人誓要與舊日部下合葬一處,高風亮節、體恤將士的高貴品格由此可見一斑!

歷 史 人 物 簡 史

historical-figure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人物

相關焦點

  • 冰心與孫立人將軍的友情
    在信中,孫立人將軍講道:「何時能一造訪,暢話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終期所願之得償也。」1955年6月,當孫立人被任命為臺灣國民政府「總統府參軍長」一年之際,他因其一名部屬準備發動「兵變」而被蔣介石罷黜,並被看管起來。同年10月,孫立人被臺灣國民黨當局免去職務並軟禁。直到1988年蔣經國去世,臺灣「監察院」才公布對孫立人的調查結果。
  • 孫立人將軍的體育生涯
    與其他國民黨將領不同,孫立人畢業的學校不是黃埔軍校而是至今仍然為國家最高學府的清華大學。當年,孫立人在安慶報名的清華大學,竟然在數千學子中脫穎而出。當年和他一同進清華的有聞一多、梁實秋、吳文藻、吳國楨、梁思成等名人。孫立人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初期,身體並不健康,孫立人知道清華這種好學校要想念完它沒有好的體制是很難抵禦這麼強大的學習壓力的。沒有好的身體,怎麼能讀好書?
  • 孫立人夫人不育,讓家庭護士嫁給孫立人,生育4個子女全是研究生
    孫立人於1900年12月8日出生於安徽廬江縣金牛鎮的一個小鄉村,因為他的祖父孫炳炎是富豪,為躲避戰亂由廬江三河遷至廬江金牛,孫立人的父親孫熙澤是前清舉人,曾四處做官,在孫立人9歲時,他父親到山東濟南府任職,孫立人全家北上,孫立人被父親送進濟南的一所德國教會辦的小學讀書,所以孫立人從小就學會了德語,這是他後來遊歷歐洲尤其是德國沒有語言障礙的原因。
  • 抗戰名將孫立人次子受邀赴京觀禮,計劃將其父之墓遷回大陸
    有感於當時日本虎視眈眈的局勢,孫立人覺得一支軍隊必須有衛國意識,有軍魂引領。於是,他請父親孫熙澤為部隊寫了首歌詞,請音樂家應雪痕譜曲,以此作為第四團軍歌來凝聚軍心。歌詞的主旨是號召官兵為民保障,為國棟梁,矢志救國,效命疆場。為了達到這一切實現這一切,每位官兵都要臥薪嘗膽,鍛鍊筋骨,提倡道德,牢記規章。
  • 孫立人是美國對臺陰謀的一個犧牲品
    而孫立人曾祖父、直隸布政使孫觀也是淮系集團重要人物。兩家聯姻可謂門當戶對。孫立人在清華學校,成績優異,愛好體育,是清華大學籃球校隊「五虎將」之一,頗受同校女生愛慕、追求。但是,龔家與孫家是世交,孫立人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確定了婚姻關係。1919年,孫立人在清華讀書時,回到廬江金牛山拜堂完婚。這是孫立人少小離家後的第一次回家。
  • 孫立人軍旅生涯圖片展在美軍校開展
    展覽主要由50幅立軸式宣紙手工精裱展板、300多幅珍貴圖片組成,分為「立志向學、練兵抗日、遠徵緬甸、功成身退、緬懷紀念」五部分,生動再現了孫立人生平及中國遠徵軍輝煌戰史。在大廳正前方,並列懸掛著高9米、通屏裝裱的孫立人和馬歇爾巨幅畫軸,二樓還陳列著畫家侯震歷時3個月創作、反映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歷史全景的12米水墨長卷《豐碑》。
  • 淞滬會戰,孫立人帶領的警衛團,為何一戰成名?
    他就是孫立人將軍,沒錯,號稱「東方隆美爾」的那個孫立人將軍。說起孫立人將軍就必須說一下他的成長經歷,畢業於清華大學,然後公費到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正統的軍事理論知識,學成回國後,當時國內的形勢一片混亂,志在從軍的孫立人得到了當時的宋子文賞識,成為了警衛團的軍官。
  • 孫立人遭囚禁三十年的真正原因?
    孫立人被囚禁三十多年,人們大都認為一是因為不買蔣經國在軍隊推行政工制度的帳,從而得罪了小蔣;一是因為太受美國器重,甚至傳言要用孫立人取代老蔣,從而被老蔣所忌。但有沒有別的因素呢?學者李傳璽在《孫立人案中的李克農之謎》一文中披露,孫立人舊部李鴻等人赴臺卻隱瞞會見李克農的事實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孫立人日後的悲劇,本摘自2014年第11期《文史精華》。
  • 探訪臺中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將軍在此養花為生
    幾十年來,門雖設而常關,這座靜謐的院落就是孫立人將軍故居,現為孫立人將軍紀念館。  提起孫立人,即使在臺灣,年輕一代也多有不知。也難怪,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孫立人將軍,1955年被國民黨當局軟禁,1988年才獲得自由。在軟禁歲月中,他一直居住於此,直到1990年病逝。
  • 孫立人棺槨為何20多年一直擺地上 不肯入土為安
    核心提示: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逝世,讓人較為意外的是,孫立人的棺槨擺在地面,距今已經過去20餘年,一直沒有入土。直到後來,孫立人的後人應祖國邀請訪問大陸,面對記者的疑問,眾人才明白真相,原來孫立人臨終之前說:「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 抗日名將戴安瀾和孫立人對比實力如何?
    孫立人將軍,於1900年出生,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緊接著就考取公費留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在美國橋梁公司任工程師約4個月後,決意改學軍事,考入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1927年,畢業,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1928年6月,孫立人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軍訓隊長。
  • 美國50年代倒蔣及孫立人「兵變」真相始末
    ,然而真正冤枉的是因孫案受株連的一百零七名舊部,真正需要平反的只是受株連者,而非孫立人本人。次年5月25日,孫立人因僚屬郭廷亮等七人涉嫌叛亂被捕,同年8月3日被解除一切職務。8月20日,蔣介石下令陳誠等九人組成委員會,調查孫案。10月蔣下令「由國防部隨時考察以觀後效」。1988年3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親訪孫立人,宣布「國防部」對他的看管已結束。
  • 《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舉行
    人民網訊 1月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市「紙的時代」書店舉行。該書作者李傳璽、陳勁松與業內專家、讀者朋友共聚一堂,深度解讀孫立人將軍戎馬一生的傳奇生涯。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二戰名將。1900年出生於「周瑜故裡」安徽廬江縣金牛鎮。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後改學軍事,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1942年2月,孫立人率領中國遠徵軍新三十八師(後擴編為新一軍)入緬作戰,仁安羌一役。
  • 工行軍魂信用卡好批嗎工行軍魂信用卡審批多久?
    工商銀行作為傳說中的「大媽行」,推出的信用卡也十分受卡友們歡迎,最近卡友諮詢得最多的要屬工行軍魂信用卡了,此卡權益也是有著「真材實料」。那麼,工行軍魂信用卡好批嗎?我們來看看吧。工行軍魂信用卡好批嗎?每款卡面都印有軍種徽標、浮雕印製的軍事裝備和「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十二字軍魂箴言。工行軍魂信用卡工行軍魂信用卡申請條件:1、基本申請條件。
  • 因「兵諫」事件被蔣氏父子軟禁於臺中33年的孫立人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會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13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
  • 戚繼光成名之地浙江臨海 共探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
    首屆「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論壇 範宇斌 攝  首屆「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論壇 範宇斌 攝  中新網台州11月19日電(記者 範宇斌)19日,首屆「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論壇在浙江省臨海市舉行,提煉總結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的淵源和精華,推進愛國教育、國防教育、強軍教育和軍魂教育以及戚家軍品牌的開發利用。
  • 胡志偉:孫立人策動政變倒蔣 成美國對臺陰謀的犧牲品
    9月,李宗仁派甘介侯赴美活動,甘對國務次卿臘斯克說,共軍渡長江時,李已擬任命孫立人為臺省主席,孫絕對效忠於李。於是,臘斯克派遣在二戰中與孫立人一同作過戰的莫裡爾準將赴臺,探詢孫立人倒蔣的可能性。孫立人未作正面回答,只是發了一通牢騷。1990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韓戰起源》一書提及:1949年12月,美國前任駐臺北總領事克倫茲會晤陸軍副總司令孫立人,稱若孫同意控制國府,則美國將堅決支持他。
  • 兒子憶抗日將領孫立人:被軟禁後種植水果補貼家用
    人物小傳  孫立人(1900~1990)  安徽廬江縣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普渡大學、維吉尼亞軍校,曾參加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兩次入緬作戰。其指揮的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
  • 孫立人拒絕美國把他扶持起來,棄蔣保臺的陰謀,為何還被軟禁
    孫立人很快在瀘淞戰役和保衛武漢的戰役中脫穎而出,孫立人訓練的新軍也成為國民軍中最重要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受蔣中正之命,孫立人率38師和遠徵軍開赴緬甸,與盟軍共同作戰。   仁安羌一戰,由於孫立人以800兵力完勝數倍於己的日軍,並營救出被日本重重包圍的7000英軍。
  • 博大教育集團:王繼華教授出席首屆「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論壇
    (證劵資訊頻道城市中國 深圳 通訊員 洪妙玲 喻歡)2020年11月19日,應浙江臨海市委、市政府之邀,北京大學教育文化戰略研究所所長、博大教育集團終身名譽顧問&專家委員會主席王繼華教授出席由社會安全與治理研究中心主辦,臨海市委宣傳部、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的首屆「戚家軍軍魂與當代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