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跑步運動解剖學(第2版)》
熱愛跑步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不斷的挑戰極限,獲得進步。因此,跑者們不斷追求著能提高運動表現的方法,其中,乳酸閾值成為了跑步教練和眾多跑者的主要話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跑步中的乳酸閾值訓練。
通常我們使用乳酸閾值( lactate threshold,LT)來描述跑步方式(由於快節奏訓練中固有的肌肉收縮)會使血乳酸濃度增加,從而抑制跑步的速度。換句話說就是,在筋疲力盡之前,跑者可以用接近10千米/小時的比賽速度舒適地堅持跑8~11千米。
在跑步時,肌肉在長時間運動中會產生一種燃料——乳酸鹽。從肌肉中釋放出來的乳酸鹽在肝臟中會轉化為葡萄糖作為人體的能量來源。多年來,人們在討論限制運動表現和由劇烈運動產生的化學副產品時,一直認為乳酸(化學成分上與乳酸鹽不同,但在跑步中乳酸與乳酸鹽通常作為同義詞使用)是罪魁禍首。但其實,乳酸鹽非但不會引起疲勞,反而會延緩血糖濃度的降低,從而最終提高跑步表現。
乳酸閾值訓練也有助於提高跑步表現,因為相比基礎有氧訓練或恢復性跑步而言,乳酸閾值訓練會對心肺系統提供更大的刺激。此外,由於乳酸閾值訓練的持續時間較短,它能提供更強的刺激的同時,而不會對肌肉骨骼系統產生相應的高衝擊。
乳酸閾值跑經常與節奏跑、巡航間隔跑、重複跑以及穩定狀態跑(慢於節奏跑)這些訓練類型互換,這些訓練都能達到乳酸閾值跑(跑步過程中採集血液乳酸鹽的測量值是4毫摩爾/升)的目標,而一次輕鬆的有氧跑步幾乎不會產生乳酸鹽。
由傑克·丹尼爾斯( Jack Daniels)撰寫的《丹尼爾斯的跑步公式》是節奏型訓練的一個很好的參考。他提出,在步調和持續時間上的獨立堅持應基於跑者體能水平和跑步距離來進行調整。儘管閾值訓練給跑者身體的壓力低於最大攝氧量訓練,但任何形式的閾值跑相較常規有氧跑或恢復跑來說,都需要更長的恢復期。
在乳酸閾值訓練階段,大多數非精英跑者每隔一周要進行不超過一次的閾值跑,而且這些跑步的強度應該是較大的。因此,可在這之前進行一次輕鬆跑和一套步幅跑。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想了解更多跑步知識可關注《跑步運動解剖學(第2版)》進行學習。
以上內容來自《跑步運動解剖學(第2版)》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