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女生不要著急付出,試試「登門檻效應」,效果更好

2020-12-27 鑰柔

好男人追女人時,都著急付出,又是紅包,又是禮物。他們也認為這樣,和女人能更好培養出感情。可事實是,感情可以培養,但感覺不一定,愛情的感覺。

當然,我也聽過男生追女生幾年成功了的故事。不過,說實話,他們多數結果不會太好。因為男生愛得太深,女生愛得很淺,這種失衡,遲早會爆發出來,阻礙兩個人繼續走下去。

所以,男生追女生,不要著急付出,第一太主動,顯得廉價。第二需求感過強,女生驕傲自滿,不會珍惜。可以試試「登門檻效應」,效果更好。

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用我的話說,你想要一個人答應你的要求,不妨先提出一個小要求,再提出一個大要求,這樣對方更容易接受。

相比較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會更願意幫助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打牌的人輸了錢,不及時收手。反越打越上癮,結果越輸越慘。這同時說明。

這也是「沉沒成本」在作祟,人性都害怕失去,厭惡損失,抓住這點,你就能追到喜歡的女人。

舉例子,你喜歡女生,但你又不清楚對方,是不是喜歡你?所以你害怕表白就見光死,最後連朋友都做不下去,見面都尷尬。這種情況,怎麼辦?運用登門檻效應,一步步來,才能水到渠成。

比方說,你心情不好,故意找女人聊天,如果她在乎你的情緒,並願意和你交流,說明至少不討厭你。往後,你還可以經常麻煩女方,讓她幫你做些小事,向她請教廚藝等等。如果她全接受,你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約女方吃飯,看電影等等。

記住,男人喜歡女人,不要著急付出。多麻煩女人,引導對方付出,用這種「登門檻」效應,一步步逼近她。漸漸地,女人就會越來越喜歡你。

因為女人在男人身上付出多了,就是一種喜歡的表現,女生不可能意識不到。

而以後,你只需稍微主動一點,不經意地牽起她手,用肢體接觸這種方式表白。她不拒絕你,很有可能就代表,她也喜歡上了你。你們可以正式交往了。

其實,感情就像跳一場優雅的華爾茲,需要雙方配合,也就是,當你向女人靠近,女人就會後撤,當你向後邁步,女人就會跟隨你的腳步。

很多男人追女人時,太著急付出,感動了自己,但並不能打動女生。因為他們沒有運用「登門檻」效應,更多引女人方付出,自己再給予回應,大方向錯了,也難怪心都很累了,還是沒有追到喜歡的女生。

相關焦點

  • 想要「撩」男人,掌握「登門檻效應」,讓你事半功倍
    不要等緣分悄然走遠了,你才在後知後覺中,埋怨自己未能擁有把握的勇氣。一、談情說愛,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隨著時代的進步,自由戀愛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男生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女生也有把握緣分的自由。
  • 職場陷阱:好心幫忙,卻成了理應如此,都是「登門檻效應」惹的禍
    有一次,同事小李找他,說家裡出了點事,晚上得回去,有份材料領導著急要,初稿已經寫好了,讓阿文幫個忙修改一下。看著小李著急的樣子,想著修改也不是很麻煩,阿文就答應了。過了幾天,小李又找到阿文,說道:「上次的材料你改得特別好,領導很滿意。你寫東西真厲害,我看公司沒人比你文筆更好了。」緩了緩,又說道:「這次領導又要寫一個材料,你是高手,能不能再幫我一次?
  • 「登門檻效應」10大經典育兒例子(建議永久收藏)
    爸:想不想試試?孩子在巨大的好奇心驅使下,興奮地穿起「怪鞋子」。爸:「怪鞋子」有怪走法,一開始要像鴨子走路(外八字走)……孩子按捺不住無論如何要學鴨子走路。孩子在爸爸「登門檻效應」的引導下,從需要爸爸攙扶著「鴨子走路」,到自己小心翼翼地「鴨子走路」,最終到像天鵝一樣滑翔。
  • 不妨試試「登門檻效應」,聰明的父母都在學
    家長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總是會用力規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到最好的效果。但是一味地給孩子立規矩,只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那給孩子立規矩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了?其實遇到孩子難管教的問題,與其一味地立規矩,倒不如採用登門檻效應。那什麼叫做登門檻效應呢?所謂的登門檻其實指的就是化解孩子成長的目標給孩子一定的成長,讓孩子每天改變一點,這樣長期以來就會讓孩子實現全方面的變化,在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的門檻效應的例子。
  • 兩個人在一起,不想被傷害,就要避免「登門檻效應」
    文/南梔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在你身上得到一個很小的收穫,下一次他一定想要得到更大的收穫。這就好比一段感情中相處的兩個人,一個在付出,一個在享受,久而久之,享受的哪一方就會覺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 登門檻效應:讓孩子更樂於接受你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可是沒想到,都沒取得什麼效果,孩子的成績沒有太大的起色。其實,想要孩子成才的心理我們都了解,但是需要循序漸進,一下子對孩子提出那麼多的要求,容易讓孩子喘不過氣,也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發展,樂於接受我們的要求,我們可以用上「登門檻效應」。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如何利用登門檻效應得到我們想要的,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呢?1、工作順遂①制定目標月初,我們都會給自己和員工制定目標,因為工作年限的不同,能力的不同,任務量也不應相同。2、愛情如願如果你想追求一個女生或男生,不要一上來就約吃飯、看電影,這樣會讓對方感到很唐突,覺得你目的不純、另有所圖有壓迫感,通常都會拒絕。
  • 「登門檻效應」在教育上的應用和借鑑
    【導讀】「登門檻效應」蘊涵的是一種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經意處見匠心。「登門檻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應用和借鑑。心理學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它費時費力又難以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登門檻效應」對人的影響。
  • 《墊底辣妹》:年級倒數卻考上重點大學,離不開「登門檻效應」
    你能夠相信一個整天喜歡化妝,學習每次都是年級倒數第一,知識儲備還不如一個小學生的高二女生,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衝刺最後考上京東的重點大學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根本不可能",儘管電影可能有誇大的情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是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從心理學上說,這是因為"登門檻效應"的作用。
  • 「登門檻效應」如何應用於教學
    當時一直在考慮怎麼能把他的成績和其他後進生的成績提上去,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文章《登門檻效應在教學中的應用》,感覺說到了內心深處,就想嘗試著用用。所謂的「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 登門檻效應——不要想著一口吃個大胖子,要慢慢的來,才能品出味
    在實現了較低的要求以後,人就變得比較願意接受較高的要求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登門檻效應。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弗裡德曼和弗雷瑟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派人隨機訪問了一些家庭主婦,請求她們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幾乎全都同意了這個小要求。
  • 想讓女人離不開你,不妨嘗試「登門檻效應」,「冷熱水效應」
    你若是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就要知道,想讓女人離不開你,不妨嘗試「登門檻效應」,「冷熱水效應」。 男人在追求女人之前,要懂得善始,多關注女人,把女人的點點滴滴記在心上,了解女人的優點,接納女人的不足;同時,也進一步判斷女人是不是自己最佳的伴侶,如果只是出現了「暈輪效應」,女人並非良配,男人就不要招惹女人,如果男人對女人付出真心,覺得女人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那就好好開始。
  • 「登門檻效應」在育兒中的應用
    什麼是「登門檻效應」?百度百科給出的專業解釋是: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 「登門檻效應」: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
    01「登門檻效應」:一口吃不成胖子,別讓父母的貪心毀了孩子未來>「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通俗來說,「登門檻效應」就是如果直接提出麻煩且費力的要求,大多數人不願意接受;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易完成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得寸進尺的心裡效應:登門檻效應
    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順利地登上高處。
  • 生活中經常可見的效應:登門檻效應,得寸進尺,層層遞進!
    而根據登門檻效應的表面意思我們應該就知道它的具體大致含義,但是這裡要跟大家講的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這個意思,而是一種社交、交際的技巧!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說有一個小和尚要跟著師傅學武藝,可是他的師傅卻什麼都不教他,只告訴他,讓他把一群小豬養好。
  • 如何利用「登門檻效應」逐步挽回?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在第一個千米時,我要求自己爭取領先,這比較容易做到,因此我做到了;在第二個千米時,我也要求自己爭取領先,這並不難,所以我也做到了……」事後,她的教練說,她正是成功地運用了「登門檻效應」的結果。
  • 讓女人主動追你的好方法:契尼克效應
    現在越來越多的男人,不喜歡追女人了。相反,他們希望女人主動追自己。女追男不難,但女人畢竟矜持,只有少數勇敢的女生,才會主動追求男生。 男追女,還是我國的主流。如果你真的希望,讓女人主動追你,不妨試試「契尼克效應」,引導女人主動追你的好方法。
  • 孩子物權意識太強,家長可以試試「登門檻效應」,教會孩子分享
    三、對於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家長可以使用「登門檻效應」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登門檻效應」,它源於一種商業推銷的技巧,但也可以用在育兒上。它的原理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跟孩子提要求。如果一開始父母的要求太高,也會現到孩子的拒絕,但如果父母先提出一個小要求,孩子同意了以後,父母再慢慢地增加要求,孩子也將容易接受,這種現象就是「登門檻效應」。1、讓孩子自己決定哪些東西可以分享父母可以使用「登門檻效應」,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懂得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