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當時剛剛上臺的東北最高首腦張學良易幟,蔣介石下了多少功夫

2020-12-25 清水阿嬌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27歲的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成為東北最高統治者,應該說,自打張學良當家以後,就成為了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和日本人拉攏對象,必須承認的是,在當時中國幾大軍閥裡是實力最大就是奉系的張學良。而且奉系內部團結,自成體系,根本無需依附任何一方。而此時1930年的關內已經是三足鼎立,群雄逐鹿的形勢。也就是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在進行一場多方博弈的大棋局。

作為博弈方之一的蔣介石,實際上優勢不大。蔣介石當時擁兵50餘萬,馮玉祥的西北軍傭兵42萬人,閻錫山雄兵30萬人。李宗仁的桂系掌軍28萬,蔣介石的黃埔系各個方面都位居第一,蔣介石始終都想收編各個馮、閻。李三個派系軍閥。而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也不傻,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在1929年,蔣介石首先拿李宗仁開刀,蔣桂開戰,桂系一敗塗地。閻錫山以山西人特有的敏感覺察到鮮血的味道。怎麼辦?蔣介石把持著南京中央法統,經濟上與軍事上遠勝山西,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迅速與也感到危機的馮玉祥聯合起來。準備與蔣介石做生死一搏。

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也需要迅速找到新的盟友,而閻錫山與馮玉祥也希望壯大盟友,他們這時候同時想到了一個人,就是張學良。雄踞東北的奉系瞬間變成了各方爭相拉攏的目標。早在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始在名義上完成全國統一。當時的奉系有30萬大軍的強大軍事力量。在經濟上奉系得天獨厚,尤其是軍事裝備上自給自足。奉天兵工廠可以自產包括重炮、機槍、步槍及配套彈藥在內的各類武器。在財政和武備兩個方面,奉系都是各個派系第一的,可以說,張作霖給張學良留下了最豐厚的家底。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跟誰結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奉系內部,有三種意見。一種是以奉系元老張作相、參謀長熙洽為代表元老派,不跟任何一方合作,自守關外為王。包括張景惠、湯玉麟、汲金純等也支持這種主張。也就是說閉關為獨立為王,第二種是以王樹翰、莫德惠、劉哲、劉尚清、沈鴻烈、鮑文樾為代表文官,他們提議與與蔣介石合作。因為蔣介石是國家正統,張學良易幟歸附的是蔣介石。第三種是以萬福麟、于學忠、王樹常、臧式毅、榮臻為代表少壯派,是奉系軍頭。他們說就聽少帥的。

就在張學良躊躇的時候,1930年2月初,蔣即派何成浚與方本仁到東北遊說,蔣介石又怕實力不夠,又派吳鐵城和蕭同茲前往瀋陽——1928年遊說東北易幟的就是吳鐵城,再一點吳鐵城長袖善舞與奉系各個派系都不錯。吳鐵城到瀋陽以後,並不急於和張學良見面。而是和張學良身邊的顧維鈞、湯爾和等人賭博,輸贏常在數千銀元。吳鐵城如果贏了,留500銀元作為酒宴開支和給跑堂發紅包,(一個紅包10個銀元),其餘全數退還苦主。倘若輸了,吳鐵城自然掏腰包結帳。有一次開了十幾桌。飯後打麻將,吳鐵成給每人2萬元,給玩者做賭資,不計輸贏。跑堂的20塊大洋,由此可見吳鐵城真是做大事的人。6月張群又持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的任命狀到瀋陽讓張學良籤字。張群和吳鐵城不一樣,他幾乎每夜都要同張學良等人打8圈麻將,關係極為融洽。他們打麻將不算錢。但張群做生意,買奉天兵工廠產的軍火,山寨三八大蓋開價居然比日本原裝貨還高一倍以上。張群開口就訂購10萬支,後等於直接送給張學良250萬元。

蔣介石的代表在瀋陽揮金如土,就連瀋陽酒店跑堂的都知道南京來的人有錢,有個夥計偷偷告訴南京方面,閻錫山方面代表住在XX旅社。這個消息實際上一文不值,張群得知以後,立即給了這個夥計200銀元。可見蔣介石一方對此勢在必得。那閻錫山和馮玉祥的代表在瀋陽幹了什麼了呢?什麼也沒幹,因為來大帥府門都沒進,易克臬和賈景德是閻錫山的權傾代表,易克臬在回憶裡寫閻錫山只給他2000銀元,這點錢連張學良的門房都進不去。閻錫山真是山西人,老扣啊,難成大事啊、這樣一來那誰還肯幫你說話?所以奉系朝堂朝野各個派系,自然不會有人幫馮、閻說好話。

閻錫山馮玉祥一派既沒錢,也沒有「官帽」給張學良。在6月3日,張學良30歲生日,蔣又特派國民黨元老李石曾到奉祝壽。21日,再派張群送副司令委任張學良為三軍副總司令的任命書,然後每天找張學良打8圈麻將。隨即,蔣介石任命東北軍將領于學忠為平津衛戍司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的任命狀,也就是將平津、河北地盤交予奉系。張學良終於被蔣介石打動了,作出了承諾:若蔣軍攻克濟南。蔣介石立即陳兵濟南,不到3天閻錫山敗北。張學良信守承諾,二十萬大軍入關。馮玉祥和閻錫山只好通電下野。9月18日(注意這個日子),張學良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副司令。

蔣介石也不孬,從中央的內政部、參謀部兩部長,到地方的平津衛戍司令、河北省主席、平津兩市長等軍政要職,平綏、平漢、正太、滄石等鐵路局長等肥差,統統給張學良。如此重酬之下,張學良也就成為蔣介石盟弟,而閻錫山除了2000大洋以外,什麼都沒給張學良。歷時近五個月中原大戰,就此結束至此已無懸念。以蔣介石全勝告終。馮玉祥宣布入山讀書,閻錫山則離晉暫時避居日本人控制的大連。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東北易幟
    東北易幟只是實現了當時中國在名義或形式上的統一。而且當時外蒙古仍被蘇聯所佔據,加上原北洋政府僅於西藏設立代表處而並未實際管轄也並未派駐軍隊。」對東北易幟,蔣介石已急不可耐,他與張學良電文往還不絕,不斷催促道:「應乘此時機同時更換旗幟,宣言就職,以十七年雙十節為兄完成統一之紀念日也。
  • 北伐戰爭東北易幟,給派系力主討伐,蔣介石為何卻執意罷兵言和?
    1928年6月,民國北伐軍擊敗張作霖的奉軍,成功佔領北京城並將其改名北平,奉系被迫退出關內,返回東北繼續抵抗,然而張作霖卻在途中遭到日本人暗殺。張作霖遇刺後,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總司令一職,蔣介石也召集北伐軍各大派系齊聚北平召開北伐善後會議,商議關於地盤劃分和針對奉系的下一步計劃。
  • 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實現南北統一
    此後,張學良成立了由王樹翰、邢士廉、米春霖、徐祖貽等人組成的代表團,專門與南京國民政府磋商易幟事宜,邁出了東北易幟的第一步。同時,國民政府也派代表劉光、張同禮到瀋陽與張學良會商東北易幟問題。蔣介石的態度是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東北必須首先易幟。張學良對易幟,實現三民主義毫無疑義。雙方在宗旨方面達成一致。經過幾輪磋商,最後商定於7月22日東北易幟。
  • 視覺 | 東北易幟到中原大戰時期的珍貴影像
    面對日本的拉攏和威脅,張學良積極回應南京國民政府關於政治解決南北統一的建議。9 月中下旬,張學良與白崇禧聯合,肅清了盤踞灤縣的張宗昌、褚玉璞直魯聯軍殘部。12 月29 日,張學良宣布東三省及熱河「易幟」,服從國民政府。張學良出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北洋軍閥集團的奉系轉變為國民黨東北軍派系。
  • 蔣介石去世,葬禮上「古稀老人」張學良留下16個字揚長而去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衝破層層阻力,宣布東北易幟,歸順於南京政府。東北易幟標誌著北伐的結束,分崩離析的中國終於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1928年東北易幟 這是蔣介石與張學良的初次合作,雖然兩人自始至終並未謀面,但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默契。
  • 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到場後留下16個字,轉身掉頭走人
    而張學良對蔣介石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張學良的出身高貴,且其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使得蔣介石不敢對他動手 張學良從一出生便引來了全國的關注,因為他是大名鼎鼎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正因為張作霖被稱為"大帥",而張學良也被稱作"少帥"。他從一開始便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而張作霖當時是北洋軍閥當中勢力最為強的人,在北方擁兵自重。
  • 74歲高齡的張學良出席了蔣介石葬禮 輓聯上寫了哪十六個字?
    1975年的清明節,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在臺灣去世,終年88歲。四天後,一位74歲的老人前來弔唁。此人不是別人,就是被蔣介石一直關押在臺灣的少帥張學良。在宋美齡的安排下,張學良來到了蔣介石的遺體前,做了最後的道別。
  • 張學良被囚禁半個世紀,蔣介石花了多少錢?一年一個團的費用
    但在張作霖被炸死一星期後,一個名為「東北易幟」的行動發生了,同年,張學良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表明了自己願意歸屬的意志,讓中國從形式上走向了統一 。也因為張學良積極配合的舉動,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 西安事變:火爆蔣介石和率性張學良情緒失控的大事件
    張學良生在亂世豪門權勢之家,從小受到放縱的不學無良教育,一旦掌握了權力,憑著點小聰明行事,率性而為,「自由」慣了,把國家軍政大事視同兒戲。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是一個草莽英雄,民國後掌握了東北的軍政大權,成為一方軍閥,一度還佔有北京,成了北洋政府的首腦,世稱奉系。1927年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主要是和奉系作戰。張作霖在軍事上失利之後主動撤出北京,在退往東北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 張學良愛國家放棄東北獨立 背上「不抵抗」黑鍋
    所以,當1928年奉系失去了北京政權,張作霖在退回瀋陽的途中,被扶植他的日本關東軍炸死,日本侵略者企圖乘機攫奪我東北時,年僅28歲的少帥,東北軍的後繼掌門人張學良,在父輩的輔佐下,冷靜觀察時局,國恨家仇凝集於心,巧妙地與日本侵略者周旋,依靠東北人民的力量,依靠全國的力量,挫敗了日本要他在東北獨立,以圖霸佔我東北的陰謀,乘敵不備,毅然決然於1928年12月29日宣布東北換旗易幟
  • 蘭臺說史·中東路事件張學良被蔣介石坑了?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
    在劇中,「中東路事件」是蔣介石給缺乏政治經驗的張學良挖了一個坑,誘使張學良貿然挑戰蘇聯,為蔣介石火中取慄以至於損兵折將,而蔣介石事先允諾的援助全無兌現,結結實實給張學良上了一課。那麼歷史上的「中東路事件」是蔣介石給張學良下的政治陷阱嗎?
  • 抗戰勝利後,被監視的張學良送給蔣介石一個表,這是什麼意思!
    早年,張學良作為張作霖的公子,順利的接任了東北王的位子,只可惜他沒有他老子的能力無法給各個手握重拳的老派人士一個有力的震撼,先是郭松齡,後來是楊宇霆,張學良儘管是名義上的東北一把手,但是從其他方面來說,張學良只有政府的權力,無法順利的指揮全軍。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東京振武學校,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以後中國曆次重大歷史事件中,何成浚幾乎都選擇支持蔣介石。何成浚當蔣介石的說客要從蔣介石組織的第一次北伐開始。第一次北伐時,受蔣介石的指派,何成浚遊說了當時的江西督軍方本仁。在何成浚的勸說下,方本仁投靠國民革命軍,這招既削減了敵方勢力,又增加了蔣介石北伐的戰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卻臉色蒼白
    1928年12月29日,身負國讎家恨的張學良對日本人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毅然決然宣布東三省易幟。東三省服從國民政府,蔣介石不費一槍一彈,使張氏父子長期穩固統治的東三省歸屬南京,結束了民國以來北洋軍閥混戰的局面,首次幫助蔣介石完成了國家的「和平統一」。 1930年的中原大戰,張學良再次選擇了助蔣介石一臂之力。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日本此次既未下最後通牒,又未宣告開戰,而實際採取軍事行動,令人不解,仍望國民冷靜隱忍,勿生枝節。」這是「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的第二天上午,張學良接受天津《大公報》記者訪問時所言。9月19日下午,張學良接受《盛京日報》記者訪問時又說:「昨夜接到沈電,驚悉中日衝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亦無開戰之理由,已經電沈,嚴飭其絕對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
  • 老照片:圖1身高都1米8的蔣介石和張學良,圖4蔣、張合影貌合神離
    1930年,蔣介石與張學良在中山陵前合影,二人身高都1米8,站在一起很有氣勢。1928年東北易幟後,二人關係迅速升溫,還結拜了兄弟,但是沒過幾年,關係就發生了變化。1936年後,張學良見蔣介石都難,更別談一起合影了,所以1936年後,沒有二人合影照傳世。蔣介石和張學良。
  • 張學良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 除了張學良,還有一上將也被蔣介石軟禁終身,曾打敗無敵元帥林彪
    在中國近代史上,張學良可謂眾人皆知,他身上廣為人知的標籤也比較多,比如:他是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兒子;與趙一荻的愛情故事;拒絕日軍拉攏,堅持「東北易幟」;還有被蔣介石軟禁了近半個世紀之久。「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和楊虎城一同被蔣介石軟禁,但值得一提的是,張學良雖然被蔣介石軟禁,但他正因此事,使得他的名望達到他一生的最高點。楊虎城將軍被長期軟禁後,最終於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張學良於1946年10月被送到臺灣後,繼續軟禁。
  • 抗戰勝利後張學良送蔣介石一金表,蔣回贈一36年的書!這是啥意思
    抗戰勝利後,一直被囚禁的張學良送給蔣介石一塊金表作為禮物,隨後蔣介石卻回贈張學良一本1936年的書,然後雙方都沉默不言,這一刻,一塊金表和一本書足以說明了一切!到底一塊金表和一本書是什麼意思?為何當收到禮物的這兩人卻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思?
  • 蔣介石的四位把兄弟,最後一個放棄東北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並盛讚陳其美為「民國第一豪俠」。1906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警監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期間與蔣介石結為金蘭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