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善待自己,也很難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家長請對自己好一點

2020-08-11 慢羊說育兒

文/慢羊

許多媽媽覺得自己對孩子太急躁或不夠理性,所以急於學習各種育兒技巧,期待成為更合格的媽媽,但是媽媽們卻常常忘了照顧自己的情緒。一個焦慮暴躁的媽媽,即便學習了一萬個育兒妙招,恐怕也無法心緒平和地對待孩子,因為這違背了人性。

所以,在更好地養育孩子之前,父母其實應該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有情緒很正常,對自己寬容些!

成年人的世界裡原本就有許多不如意,再加上孩子不聽話或是不配合,父母總會有不耐煩的時候,會有暴躁易怒的時候。敏感的熊孩子在父母情緒不穩時會感到不安,所以會本能地做出各種行為想纏在父母身邊,而這會讓本想獨自靜一靜的父母更加焦躁,讓他們忍不住生氣發脾氣。

問題是,家長們一旦情緒穩定下來,就可能對之前的行為感到懊惱,甚至擔心自己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不過,心理治療師雷吉娜·帕利解釋說,遺傳密碼適用於應對普遍預期的環境,孩子不斷發育的大腦具有應對困難的能力,有迴旋的餘地。因此媽媽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不關心、厭煩甚至生氣都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也不必鑽牛角尖,不必對自己有過分苛刻的要求。如果我們能做到與自己講和,能夠寬容和體諒自己,想必也能在孩子犯錯或是情緒暴躁時,同樣給予他們以包容和諒解。這對自己對孩子都是好事!

溫暖、共情的態度也適用於對待自己

現在主流的兒童心理學理念普遍主張家長要用共情的心理去安撫孩子,讓他們感覺到愛和關懷,也讓他們感覺到被理解。家長要給孩子一雙樂於傾聽的耳朵,讓孩子將自己的難過、不滿或是痛苦說出來。

實際上,在這樣對待孩子之前,家長其實更應該給自己以溫暖、共情的態度,給自己一雙善於傾聽內心的耳朵。在取得家人支持的前提下,父母每天都應該有意識地給自己留出一段獨處的時間,聽聽音樂,寫寫日記,或是用語音的方式將自己內心的那些嘈雜的思緒表達出來。表達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釋放。而隔上一段時間,自己再去翻翻之前的日記,或是聽聽前幾天的錄音,或許我們就能夠幫前幾天的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心理輔導」了。

當然,如果我們陷在強烈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還可以求助於配偶,請他(她)以共情的心態和傾聽的耳朵來給予我們支持。

我很認可雷吉娜·帕利的觀點:「父母在安撫、共情、認可、理解、接受和支持孩子方面遇到困難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很難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如果父母對自己的情緒持拒絕、批判、苛刻或評判的態度,當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時,他們則更有可能遇到困難。」

所以,先善待自己,才能夠善待孩子。我們對自己不那麼苛刻,才不會成為對孩子苛刻的父母。

父母二人可以做對方的「心理輔導員」

養育孩子著實是考驗心性的,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是相當不容易的。

  • 你好言好語地給孩子講道理,熊孩子卻各種不耐煩甚至不停地頂嘴;
  • 上午你剛將家裡收拾利落,下午又被熊孩子折騰得一團糟;
  • 你說話稍微嚴肅一點,熊孩子就情緒爆發,朝你喊著:「走開,我討厭你!」
  • 一道題你給孩子講了五六遍,他還一臉茫然或是壓根兒沒仔細聽;

……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有感到沮喪、失落、彷徨的時候,也會有不小心失誤的時候,這些時候,如果有另一半在旁邊安撫和開導,想必我們不會任由自己陷入情緒的低谷,也不會對自己或對孩子產生「怨恨」情緒,不會跟孩子一直「慪氣」。實際上,也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彼此在面對子女時受挫的感受。

養育子女方面,父母雙方應該是同盟軍以及「心理輔導員」的角色,相互支持,彼此打氣,幫助對方消解來自孩子的那些「傷害」。熊孩子可能一時無法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我們至少還能彼此相互理解。而如果始終擁有對方的支持,我們也不大可能因一時衝動對孩子實施過激的教養行為。

無論在哪個時代,「喪偶式」教育都是令人擔憂的教育模式之一。如果一個家庭將教養孩子的全部責任都壓在了爸爸或媽媽一個人身上,你很難想像,這個獨自養育孩子的家長會善待自己,也很難想像這個家庭裡會有寬鬆、積極、包容的教養氛圍。

所以,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父母二人不僅要一起承擔起養育子女的重擔,還要成為彼此心靈的慰藉。

結語:

忽略自己感受、一味犧牲自己的父母,很難養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一方面,父母犧牲自我的行為會成為孩子心頭的負擔;另一方面,不能善待自己、不會對自己微笑的父母,也很難發自內心地對孩子輕鬆歡快地大笑。

所以,就如雷吉娜·帕利所說,父母需要的支持是:「請對自己好一些!」對孩子而言父母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必須照顧好自己,就像照顧孩子一樣。

本文為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家長學不會「尊重自己」,很難養出好孩子
    ,就養不出好孩子!我們有沒有做到尊重孩子?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家長都會經常問自己。可是,我們有沒有做到尊重自己?想到這個問題的家長,應該不多。那麼,這一篇,就從這個問題開始。你想一想,平時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有沒有做到「尊重自己」?
  • 請善待自己的孩子
    前一陣子,碰到一個孩子,有自殘現象,原本以為是在學校與同學起了衝突,沒想到,真正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的父親。那個孩子叫小陽,16歲,平時看著還挺外向的,跟同學一起玩鬧看著也正常,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他的胳膊上都是劃痕,察覺到我的目光,他立刻就用袖子遮住了,我心裡一驚,這孩子胳膊上的傷可能都是自己弄的。
  • 孩子:「空窗期」請善待自己
    通俗一點講,「空窗期」對學生的監護責任已經全落在了家長身上。這一點,希望家長們明確:你的孩子已經中學畢業,請關注你自己孩子的成長,順利度過「空窗期」。那麼,這種自由狀態下,你必須先保證自己不出意外的活著!看似有些危言聳聽,但身邊發生的一次次慘痛教訓時時刻刻在提醒你:請尊重生命,好好活著!
  •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人世間最無私的就是父母的愛,人世間最難以報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人來到世上,隨著自己的長大,耳聞目睹父母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黑變白髮,動作從敏捷變緩慢,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一個人如果晚年境遇悽涼苦楚,缺乏關心和瞻仰,那是晚年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可謂至理明言.
  • 自己的孩子是寶貝就該被善待,別人的孩子難道就不應該被善待嗎?
    孩子是天使。每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不論是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只要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就值得每個成年人善待。有粉絲向小編講了這樣一件事。粉絲隔壁家的周阿姨有個女兒,名叫芬芬(化名)。芬芬在外打工時遇到了阿海(化名),很快兩人便同居了。
  • 送給老師:新學期,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學生!(深度好文)
    因為連續兩屆帶高三畢業班,學生成績好,我僥倖獲得一個很高的榮譽。教師節前,我往某市參加頒獎儀式。頒獎之前,照例先安排幾名模範教師代表作事跡報告,幾乎每位模範老師的背後都有一連串催人淚下的歷史。報告會後,我一點「光榮感」都沒有,首先我愧疚於自己和他們比起來,什麼「不幸」也沒有。
  • 老師,請對你自己好一點吧!
    隔三岔五有區域比賽、上級檢查、學校活動。你看照片裡學校彩旗招展,學生老師笑顏如花。但是照片背後,老師流的淚足夠淹了金山寺好幾回。當然,還有家校溝通不能落。家長朋友在下班後和老師深入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現,隨便聊聊就是半小時。如果沒及時回復很有可能被投訴的。
  • 致老師:新學期,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學生
    我的想法是,老師們最好都能妥善安排好工作時間,然後按時回家、準時吃飯。飯後如有時間,可以去公園走走,陪陪家人。我不鼓勵這位老教師忘我地工作,但又不能傷她的心。於是趁著她提要求的機會,表達了我的意見。因為連續兩屆帶高三畢業班,學生成績好,我僥倖獲得一個很高的榮譽。教師節前,我往某市參加頒獎儀式。頒獎之前,照例先安排幾名模範教師代表作事跡報告,幾乎每位模範老師的背後都有一連串催人淚下的歷史。報告會後,我一點「光榮感」都沒有,首先我愧疚於自己和他們比起來,什麼「不幸」也沒有。
  • 送給老師:新學期,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學生
    只有善待自己的老師,才會更愛自己的學生;只有能感受到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老師,願您總能善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收穫滿滿幸福感!2.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老師負責的學生數量越多,身上的責任越重,學校裡孩子每天惹出來的事接連不斷,調皮搗亂,成績下滑,厭學鬧情緒,每一件事都有可能讓老師無法承受,一時之間情緒也受影響。這個時候,不妨聚焦「如何解決問題」這一點,主動屏蔽掉事情本身,避免怒火不斷升級,否則既於事無補,還傷身體。
  • 散文:善待暮年的自己
    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善待好自己,並從中得到快樂。姐姐的話不無道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管我們怎樣也會面臨死亡,但多活一天就多二十四小時,就多看一天的亮,所以我們每個人平時都要善待好自已,就像有的人樣,一年一小檢查,三年一大檢查,五年檢查,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不要到了病了,不能動了,才想起要善待自己,這個時候也就晚了,自己的來日也就不多了,這個時候悔恨也就晚了。
  • 如果人生太難,請善待自己
    埋怨的次數多了,丈夫對小南有了意見,他對小南說,我媽專門來照顧你,你就不能多順著點我媽嗎?他做了你不喜歡吃的菜,也吃一點呀!小南覺得很委屈,不喜歡吃,我是在少吃,可是吃多少就是合適呢?為此兩人之間大吵了一架。小南說:本以為是幸福和甜蜜,原來有這麼多的不易。
  • 四十歲以後,請「富養」自己
    你辛辛苦苦奮鬥半生,為的不就是讓自己後半輩子過得更好?可為什麼到了後半生,你卻還在委屈自己呢?四十歲以後,請對自己好一點,給勞累的身體一點喘息的機會,給未來一點憧憬的可能。四十歲以後,請「富養」自己,把得到的都利用上,把缺失的都補回來。
  • 2019年請對我好一點的說說 請善待弱小的我
    2019年請對我好一點的說說 請善待弱小的我時間:2018-12-04 22: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年請對我好一點的說說 請善待弱小的我 誰的人生不是孤注一擲的,別以為你有多特別,我們到最後鬥不過是泯然眾人矣。來看看2019年請對我好一點的說說。
  • 致家長:新學期,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
    這就相當於如果老師放任孩子調皮搗蛋,不管不教,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不難想像。所以請善待每位老師,特別是那些為您孩子好,對您孩子嚴厲的老師。老師越嚴厲,為孩子著想的心就越真誠。家長贏了老師,很可能會輸了孩子問過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會不會因為家長的原因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 愛孩子之前請先善待自己!
    古往今來給媽媽的定義都是溫柔、慈愛,對待孩子應春風拂面般溫柔。可是媽媽這個角色的定位,不是每個人都能按照劇本如此完美演繹的!要求婚前一樣在職場廝殺的女性,為人妻、為人母后就要速度進入自己的角色。快速晉級到金剛不壞之身,在外是能擋八面的職場女性,對內則是出的廳堂、入的廚房母愛泛濫的小能手。不然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寫到這,我不禁感嘆萬千。那些好不容易熬過了小升初,初升高……一路晉級打怪把孩子培養進了大學,送上社會工作的媽媽們。天知道,這一路走來,她們經歷過啥?在深夜又流過多少老母親的心酸淚!
  • 毀掉一個孩子最狠的方式是什麼?請各位家長善待自己的孩子
    很多父母或許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在他們眼裡,我是你的父母,我生了你養了你,所以我就有指責你打罵你的權利。 全然不顧孩子也是一個有情緒有頭腦有自尊的人。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 一個網友說,有一次自己被母親當眾教訓,她哭著告訴母親,能不能顧及一下她的自尊心,母親卻說:你是我生的孩子,有什麼自尊心? 這句話傷害了她很久很久。 我並不是說父母不可以教訓孩子。
  • 善待別人的孩子,也是善待自己的孩子,因為有些人永遠不會說抱歉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孩子而對別人的孩子言語粗暴。遊樂場裡有為孩子霸佔玩具的父母,也有為做錯事情的孩子砌詞狡辯的家長。有些人看重自己的利益,永遠不會說抱歉。在他們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對不起」三個字。
  • 九月,請揚帆起航,請善待自己
    幸好,我的父母是開明的,他們支持了我的做法,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分寸,也不會去做那些違法的事情。父親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是:只要錢是咱們通過正當途徑掙來的就行。所以,外人的看法和眼光,就和我沒有關係了。
  • 學會善待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學會善待自己,只有懂得善待自己的人,才能自帶安全感,才能活得開心,過得快樂,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倘若你能學會善待自己,就能擁抱更多的美好。
  • 胡文英 | 善待自己
    晚上在家也不得消停,不時有家長詢問孩子的表現,當天未完結的工作也得在家趕著完成。到了周末,已經累得沒有任何心情照顧自己的家庭。因為工作而沒有照顧好家人,老公為此與她交談了無數次,每次她都不置可否。她非常喜歡這份忙碌,忙碌讓她感覺人生充滿價值。領導的信任,家長的認可,讓她有很大的成就感,覺得生活就該是這副模樣,就該這樣忙,這麼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