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不會「尊重自己」,很難養出好孩子

2020-10-21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現在,很多父母越來越懂得「尊重孩子」,卻忘記了怎麼「尊重自己」。

西方的教育理念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無論是後來被證實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睡眠訓練法」,還是尊重、平等、快樂教育等,都在衝擊著我們的傳統育兒觀。

可是遺憾的是,很多人在學習這些理念時,沒有深入了解它們的「實質」,而是想當然的以為應該如何,便去做了。結果,不但沒有幫助我們育兒,反而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比如:尊重。

很多人認為,尊重就是順從孩子。所以,當他們發現順從孩子,讓孩子無底線地索求無度時,就去批判「尊重」。

殊不知,「人家說的尊重」與「你理解的尊重」,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一)家長不會尊重自己,就養不出好孩子!

我們有沒有做到尊重孩子?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家長都會經常問自己。

可是,我們有沒有做到尊重自己?想到這個問題的家長,應該不多。那麼,這一篇,就從這個問題開始。

你想一想,平時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有沒有做到「尊重自己」?

(1)關於吃飯

當你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飯菜,孩子只是因為這一刻不想吃這個,就讓你重新做其他的。

若是你做了,而且還心有委屈或抱怨,你便沒有做到「尊重自己」。

你這個行為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成長的更好,而且讓孩子遠離「感恩」,認為媽媽就是應該「為我服務」。

當他的價值感,從「你為他服務」這件事中獲得時,將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2)關於收拾房間

當孩子把自己的房間弄的很亂,你嘮叨了無數次,孩子依然沒有收拾。

於是,你一邊滿腹牢騷一邊給孩子收拾房間。

這種做法,你依然沒有做到「尊重自己」。

你把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背到了自己身上,讓孩子知道:無論你嘮叨多少次,最終都會幫他收尾。

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有三個:

  1. 你的嘮叨毫無效力;
  2. 孩子永遠學不會收拾房間;
  3. 看著你委屈自己做不屬於自己的事情,孩子會學到什麼?他將來也會別人面前委屈自己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嗎?

上面這兩件事,只有在一種情況下,結果或有不同。

那就是:

你沒有一句嘮叨,沒有任何委屈或不滿,做這些事情都是你發自內心甘心情願去做的,做的時候傳遞出來的都是對孩子滿滿的愛。

這種情況下,你尊重了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是你自願的選擇。

如果孩子看得到你的愛,孩子會感恩,會主動和你起做,將來他也會懂得給別人愛;可是,如果孩子看不到你的愛,那麼有可能就會被你寵成「巨嬰」。

(二)很多父母以為的「尊重」,恰恰是「不尊重」!

一個1歲內的孩子,一開始哭,媽媽就給他餵奶,即使半個小時前才剛剛餵過。這種做法,便是「不尊重」孩子的飲食規律,更忽略了孩子其他的需求,比如媽媽的陪伴、互動等。

一個3歲的孩子要嘗試著自己吃飯,可是媽媽非要餵他吃。孩子想學習用筷子吃飯,可是媽媽只允許讓他拿勺子。這些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嘗試精神。

一個7歲的孩子因為這段時間學的鋼琴曲目太難,不想繼續學,媽媽都沒仔細分析,就同意了。其實,這也是某種程度的「不尊重」。孩子只是有些畏難情緒,媽媽應該看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現有水平,引導孩子面對困難,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

但是同時,如果孩子學琴已經非常痛苦,他現有能力和感受已經不足以讓他從這件事中得到正向感受與收穫,這種情況下,依然逼迫孩子繼續學,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一個19歲的孩子想考哪個大學、報哪個專業、畢業以後想從事什麼工作、進哪個集團……這些,父母都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如果強迫孩子按照你的意願做決定,無論你打著多麼大的一面「我為你好」的大旗,都是一種對孩子的「不尊重」。

朋友們,以上這些情況,你有嗎?

(三)父母要學會用「輔助輪」,不要一直保護或猛然放手,更不要人為製造障礙

我小的時候,家裡只有一個二八自行車。看到別的孩子都會騎了,我就推著那輛比自己還高的自行車,不厭其煩地在街上練習,也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終於自己學會了「掏腿兒」騎法(就是不坐在車座上,而是從下面三腳架中伸過去一隻腳那種)。

現在的孩子學習騎自行車,家長都會買帶輔助輪的。讓孩子適應有輔助輪的騎行之後,再把輔助輪去掉,稍微給孩子扶幾趟,孩子就學會了。整個過程非常輕鬆和諧,更沒有受傷的危險,只需要孩子掌握平衡、克服恐懼就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發揮「輔助輪」的作用。幫助孩子面對和適應當前這個問題,然後在孩子差不多準備好的時候,我們再放手。孩子經過適當的努力,就能翻過這座山,實現某個目標或者完成某個階段的成長。

若是沒有輔助輪,有的孩子也能學會騎自行車,只是可能會受傷甚至流血;還有的孩子因為太害怕,乾脆放棄學習。——這就是所謂的「放養」。有的孩子自己成才了,有的孩子自己長廢了。

如果我們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不但不去鼓勵和引導孩子,還對孩子各種批評、指責、打罵,那就意味著我們不但沒有去當「輔助輪」,而且我們還人為在孩子練習騎車的路上扔了很多石頭、挖了很多坑。這種情況下,孩子想要做成這件事,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自學能力。

我們可以反思一下,平時面對孩子的時候,有沒有給他扔過石頭、挖過坑?

(四)要學會在「期望太高」與「期望太低」之間尋找平衡,才能距離「尊重」更近

希望三歲的孩子能背誦500首古詩,這個期望對很多孩子來說,太高了。如果你非要設置這麼高的要求,不是累垮了孩子,就是焦慮了自己。

同時,你若希望七歲的孩子能獨立穿衣吃飯,這個期望對很多孩子來說,太低了。這樣低期望之下,很容易因為你包辦太多,養出一個「巨嬰」。

所以,父母要懂得看到孩子的能力,順應孩子的發展過程,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科學引導孩子不斷走向獨立和自信。

我在開辦「同理心學習小組」的時候,有個學員給她一年級的孩子報了七門課,她說:「老師,你能不能幫我篩選一下,我覺得七門課有點多了。」

我問:「孩子喜歡哪個?你覺得孩子適合哪個?哪個對她成長有幫助?」

她想了想說:「這七個,我都覺得很有必要。哪個都不想放下。再說,孩子那麼小,知道什麼是喜歡。還是你幫我看看吧。」

我聽了以後哭笑不得。

書法、鋼琴、英語、舞蹈、奧數……一共七種,孩子每天十點之前沒有睡過覺,連周末都排得滿滿當當。

一個特長課之所以存在,當然都有它的用處,孩子只要認真學,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幫助。大學那麼多專業,也都能行行出狀元。可是,總不能因為這樣,就都讓孩子學一遍吧?

所以,父母需要平衡取捨,更需要學會給自己減輕焦慮。

昨天,我接女兒放學,經過小區廣場的時候,我問她:「要不要在廣場玩一會兒再回家?天氣這麼好。」

玥玥說:「不了。今天作業多,早點回去寫作業。」

在我們身後,另一個鄰居女孩說:「爸爸,我要在這裡玩一會兒。」結果,鄰居一聲吼:「玩什麼玩!你看人家玥玥,放學就回家寫作業!」女孩聽了,怏怏不樂地跟著爸爸身後回家了。

這是件小事,可是一直繞在我心裡。

父母們總是看到自己孩子不足的地方,去指責,想通過指責去讓孩子改善。可是,殊不知,越是如此,越難改善。

我們要懂得,只有看到孩子「好」的地方,讓好的地方越來越亮眼,才能把不足的地方也照亮,讓不足的面積越來越小。

比如:

孩子運動特別好,那麼我們可以認可孩子的運動能力,在運動上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這個自信心,就可以逐漸蔓延到學習上。

前提是,我們不要整天在孩子耳邊念:

  • 「就知道踢足球,學習要是有足球的一半好就行了。」
  • 「這孩子就是大腦簡單、四肢發達。說到玩可有勁兒呢,一學習就歇菜了。」

這些都是負面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只適合運動,學不好知識。

我們可以這樣說:

  • 「時間花在哪兒,哪兒就有成績。媽媽相信,你在學習上如果也這麼用心,一定也會有進步的。」
  • 運動改造大腦,你運動能力越強,學習能力也會隨之變強的。」

給孩子正向激勵,孩子才會心中有希望,手上有動力。

以上,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和啟發。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與實踐,或有局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侵立刪,感謝。

相關焦點

  • 家長的「迷茫期」,學不會滿足孩子,不知道如何尊重自己
    對自我需求的尊重,是很多父母缺失的一點。小鹿是一位8歲孩子的媽媽,在工作的同時十分關注孩子的教育與發展。每天都琢磨著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比過別人家的孩子,如何讓孩子更好的加入班集體,如何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當中。
  • 不能善待自己,也很難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家長請對自己好一點
    文/慢羊許多媽媽覺得自己對孩子太急躁或不夠理性,所以急於學習各種育兒技巧,期待成為更合格的媽媽,但是媽媽們卻常常忘了照顧自己的情緒。一個焦慮暴躁的媽媽,即便學習了一萬個育兒妙招,恐怕也無法心緒平和地對待孩子,因為這違背了人性。所以,在更好地養育孩子之前,父母其實應該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 用心管教同一個孩子的家長越多越難養出「好孩子」
    是每個家長對教導孩子學習成長最大的願望。但是,多數家長始終都無法想明白,學校一個老師能夠教好數十個孩子,為何一個家庭多個家長卻難帶好一個孩子?作為家長,每個人都希望給予孩子最完美、最好的養育保障,安排好孩子的飲食起居、規劃好孩子學習成長路線、為孩子成家立業操心。毫不誇張的說,很多家長在家「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管空氣」。但是,家長同時也覺得養孩子成年、為孩子買房子、幫孩子帶孫子......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孩子就得按我的意志生活。
  • 各位家長都長長心吧,把孩子當孩子養,才能養出好孩子
    電視劇《小別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是一個家長對孩子說的:「你今天要是進不了前一百,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是這輩子完了!」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包括我自己。
  • 有一種教育叫「張藝謀」,其實養出「自信」的孩子,真沒有那麼難
    然後張藝謀就開始安撫小女孩,讓她別著急,慢慢來,最後小女孩情緒到位了瞬間就成功了,而且他從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對任何孩子只要是拍完,他都會開始誇讚:「你演的太好了,你真的很棒,比老演員還棒!」。每個孩子聽完之後都是很開心的走了。
  • 為什麼養孩子越來越難?3個原因
    老一輩的時候,一家四五個孩子,在那個年代他們養孩子都沒覺得多難,那現在,在各方麵條件都比之前好的情況下,為什麼會覺得孩子越來越難養呢?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問題真相,供大家參考一.,舞蹈,書法,繪畫等等,什麼要學,對孩子要求高了,花在孩子身上的成本比老一輩養五個孩子還多,父母自然會覺得孩子難養了。
  • 付出越多的家長,越難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4個原則讓孩子更孝順
    沒有底線的愛,到最後往往都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很容易適得其反。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可以變得很優秀,可以孝順自己,所以才對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很多。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付出得越多,孩子就越不感激自己,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想不出原因。
  • 付出越多的家長,越難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4個原則讓孩子更孝順
    可父母愛孩子,也不能太沒底線。沒有底線的愛,到最後往往都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很容易適得其反。 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可以變得很優秀,可以孝順自己,所以才對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很多。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付出得越多,孩子就越不感激自己,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想不出原因。
  • 經常秀恩愛的家長,最後都養出了這樣的孩子,別人羨慕不來
    中國家長相對含蓄,特別是在表達愛上面。但愛並不是丟人的事情,在家庭裡大大方方把愛表達出來,會收穫頗多好處!大多數家長在秀恩愛時,都會避開孩子,怕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但事實是你越秀恩愛,孩子就越優秀。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秀恩愛的父母,養出的孩大都有下面三個特點,別人羨慕都來不及!
  • 李玫瑾:別在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
    每個家庭離不開孩子,孩子既是家庭中的開心果,也是惹爸爸媽媽生氣的「熊孩子」,但如果家長能夠注重健康體魄和教育方法,孩子難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李玫瑾:別在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如何讓孩子將來有出息,
  • 對孩子太摳門的家長,難養出自信的孩子,會限制孩子的成就
    但是,這種方式到最後卻很容養出一些愛慕虛榮、狂妄自大、不懂珍惜的孩子。所以說,窮養就成了人們普遍都非常贊同的一種個教育方式。一般來說,窮養孩子的父母,主要都是會選擇在經濟上窮養孩子,對孩子非常摳門吝嗇。那家長這樣養孩子,真的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 小朋友不會自己穿衣服,影響不可忽視,家長要讓孩子從小自食其力
    同時也擔心孩子在學習穿衣服的過程中會著涼,經常插手幫忙孩子,使孩子缺乏動手鍛鍊的機會,孩子想要學會自己穿衣服也會很難。2、習慣家長的包辦由於孩子從小到大,他的衣服都是家長幫忙穿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孩子剛學穿衣服的時候,並不會太順利。
  • 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
    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報考大學專業時,小航想學計算機,但父母覺得將來不好找工作,於是硬說服兒子報考了父母上大學時所學的專業。因為父母現在研究的領域和從事的行業就是這個,將來好為他安排工作,媽媽還建議兒子將來報考她自己的碩士和博士。為這事,他們又和孩子發生衝突。父親更是一著急說出這樣的話,「就你這樣子,將來能自己找到工作嗎?還不得我幫你的忙!」
  • 好家庭才能養出好孩子
    美國「積極醫學」網站刊文指出,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受到成長環境的巨大影響,好家庭才能養出好孩子。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不能堅持己見,而要更多地傾聽、理解、尊重孩子的意願。常表達愛意。有些父母不好意思在孩子面前牽手或擁抱,不喜歡在他們面前說「我愛你」,害怕尷尬。其實,家庭成員間的「秀恩愛」反而有助於打造溫馨的家庭,為孩子帶來安全感,讓他們知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父母都是他們堅實的後盾。
  • 看了今年高考狀元,我終於明白:寒門這樣「富養」孩子也能出貴子
    文|西紅柿媽媽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觀點到底對不對?一個做了15年的老師說:「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這類爸媽看重孩子的成績,但卻不把成績當唯一。爸媽尊重孩子,有格局,不會讓孩子盲目跟人攀比成績,暗自憋氣,過得不愉快。爸媽會在精神上鼓勵孩子,同時舒緩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過得舒心愉快,自主的成績進步。
  • 女孩餐廳玩耍磕傷,家長要求索賠,甩鍋式父母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甩鍋式父母難養出優秀的孩子但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卻將所有的責任推卸給彼此或者是第三方,一直替自己和孩子遮掩,想要做到&34;。而這樣的父母實際上是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甚至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其中最主要的有兩方面的影響:第一個,孩子缺乏責任感。
  • 勤快媽媽養出「懶惰」孩子,「懶媽」的孩子卻很出眾,寶媽學起來
    很多家長都習慣控制著孩子,想讓孩子什麼都聽自己的,認為自己對孩子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但家長在控制孩子的同時,也會發現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叛逆。很多家長都會為了孩子鋪路,希望孩子在將來能夠有所作為,避免出現自己的情況,但是這樣的家長卻不知道,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孩子很有可能變成家長最不希望的樣子。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
  • 4種家長很難培養出感恩的孩子,還好沒有我,有你嗎?
    曾聽到過很多家長向我抱怨:自己盡心盡力地把孩子養大,卻根本沒有換來孩子的半點尊重、關愛和感謝。在他們的眼裡,父母對我好,那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感恩教育」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一點點地耐心引導,需要家長在平日裡就潛移默化,做好孩子的榜樣。下面這四種家長,很難培養出懂感恩、知進退的孩子。
  • 下跪的家長,養不出有責任感的孩子
    不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失敗,反而對孩子情感勒索?不顧尊嚴,跪在自己孩子的面前,不只折煞了孩子的福氣,也是用自己的行為親手培養一個地地道道的逆子!你把孩子的學習看得比自己尊嚴還重,孩子不想和你搶,自然不當一回事了!像你們這樣下跪的父母,又怎麼能養出優秀而有責任感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