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拜把子的尷尬一幕:論輩分該叫爺,拜完把子稱兄弟

2020-12-23 致觀天下

記得當初看愛情公寓的時候,悠悠出場,呂子喬喊了一聲「小姨媽」,引得全場爆笑。《愛情公寓5》中悠悠和關谷結婚,子喬想了一個問題:該叫關谷兄弟呢,還是該叫關谷小姨夫?

這樣的尷尬問題我們村的一群年輕人也遇到了。村裡有幾個青年,學生時代都是同校,同年級,甚至同班的好夥伴,長大後又一起創業做事情,親如兄弟。一天,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提議:大家不如拜個把子,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搬了桌子,上了香爐,好酒好肉擺上,大家跪了一排,向上天作了禱告,並按年齡排了大哥、二哥、三哥……

村裡老人們知道這個事驚呆了:按照輩分,他們的大哥是五弟的爺爺,四弟是二哥的叔叔,三哥輩分最大,六弟要喊三哥老太爺才對!幾個年輕人的父母知道以後也都哭笑不得,見村裡其他人議論這個事都是低著頭走過去。

中國普遍流傳著: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在農村,一個村的人基本都是同一個姓氏,大的村落雖然有幾百戶人家,但是按照家族宗譜來分的話也不過幾大家族。所以農村很少按年齡來稱呼一個人,都是按輩分稱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爺爺輩的。

所以在農村如果把輩分搞錯了,是會被人笑話的。不光輩分上有嚴格規定,很多村裡還約定:同姓的不能結婚,哪怕同輩,哪怕沒有血緣關係,一個村的相互之間都不通婚。

有人會問:這樣的規定是不是封建思想,是不是陳舊觀念?如果從法律層面上來說,這些完全是不合乎規定的。但是從社會層面來說,它不無道理。

首先,這樣的規定維護了農村的氏族禮法,有利於鄉鄰的團結和自我約束;其次,可以保證下一代的質量。有人說男女之間祖籍區域跨度越大,下一代生出來越聰明。雖然不知道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但是,至少可以規避近親結婚的風險。

對於農村的這些觀念,你有什麼看法?你所在的區域有沒有類似的規定?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古人結義時,為何叫「拜把子」,「把子」是什麼?
    這些異姓的好漢們在結拜為兄弟時,常稱為「義結金蘭」。這是因為,古人結拜之後,常常會寫個名單譜,譜名「金蘭」,取其「情比金堅,義如蘭香」之意。可是,我們常說,結拜就是「拜把子」。要說拜天拜地拜二爺都好理解,這個「拜把子」是何意呢?「把子」是人還是物,為何要拜呢?
  • 兄弟義結金蘭,為何稱為「拜把子」,「把子」到底是什麼?
    我們在看《三國演義》時,看到劉、關、張三人在桃園之中結為異性兄弟,也在《天龍八部》中看到喬、段、虛三人義結金蘭,更在無數的黑幫港片之中看到過類似的兄弟情義。出門在外遇到值得交付自己生命的朋友,為了將彼此的關係更加拉近一步,大家會專門結為異姓的兄弟,將友情上升為親情!
  • 農村拜把子父母去世,有必要披麻戴孝嗎
    農村拜把子,就是結拜稱成兄弟,在一起稱兄道弟。不求有福同享,但求有難同當。互幫互助,共同擔當。如果是在古代,那關係非同一般,那是相當親近的,相當於同一個爹媽。而現在,雖然禮數沒那麼多,既然結拜了,對方的父母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應該像親生父母一樣對待。
  • 「拜把子」所拜何物
    即非親屬關係的人與人,因感情深厚或有共同目標相約為異姓兄弟(姐妹)。其源頭或為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因志趣相投,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後人尚之,爭相效之,進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江湖文化。梁啓超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中就寫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
  • 60年代農村很流行「拜把子」習俗,現在無影無蹤,為啥?
    所以我國在過去的發展中,不管是封建社會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前幾十年,農民一直是國家發展的主力軍,農村也一直是我國最大的人口聚落。在農村幾千年的發展中,各地的農耕文明也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眼下進入二十一世紀20年代,農村的發展更是有了很大進步,新舊文化不斷碰撞交融,一些老的習俗也在逐漸改變,很多過去常見的習俗文化也在逐漸消失。
  • 楊超越喜歡像兄弟一樣的戀愛?郭麒麟一語道破:那叫拜把子!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把老婆處成兄弟這件事情也已經並非什麼新鮮事兒了。在現實生活當中,大家都會遇到一些性格直爽,或者是性格偏向於男孩子的女孩兒。一般大家都會把這種類型的女孩子稱之為女漢子,要知道這類的女孩子如果當成朋友的話是十分完美的。不過,如果和這種類型的女孩子談戀愛,就要多加考慮了。
  • 據說有孫子才能結拜,古人的拜把子竟是好基友?知曉的人不多
    如今的人稱兄道弟都是在糊弄,隨便的一個人都能成為兄弟的話,世界豈不是亂了套了?就像是管仲與鮑叔牙那樣的交情有專門的稱呼,管鮑之交。等二人的交情用名字命名了才是兄弟情深一口悶。結拜需要報備自己的祖宗三代,有孫子才是拜把子的前提,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曉了。
  • 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金蘭結義,統稱八拜之交,八拜之交為哪八拜
    引言:中國有句俗話已經深入人心了,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意思是在家裡的時候,最大的依靠是父母,當長大後步入社會,父母能幫到的忙就有限了,而這時候朋友,才是最大的依靠。古時候的結拜,男性結拜則成為拜把子,女性結拜,則被稱為金蘭之交,除此之外,人們聽得最多的,則是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八拜又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的由來:八拜之交被泛指為結拜的兄弟姐妹,其實八拜之交的本來意思,是指古代世交子弟對長輩行的禮節,這個成語是源自宋朝《邵氏聞見錄》中的一個典故。
  • 古人「拜把子」,竟有「五不拜」,知道這個「江湖規矩」的人不多
    其實義結金蘭廣義上說的就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結成兄弟姐妹,也就是俗稱的「拜把子」,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拜把子」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古人「拜把子」儀式十分重要,首先就是要有一張用來交換的譜貼,這張帖子究竟有什麼用呢?上面都寫了些什麼內容呢?
  • 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如何論輩分,郭德綱憑啥喊潘長江大哥
    一般情況下,這種跨行業的演員之間論輩分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單論如果雙方有共同的親戚或者乾爹乾娘什麼的,這就可以單論。或者雙方關係好拜過把子什麼的就更容易單論了。比如說方清平在東方衛視上節目就叫郭德綱師叔,而不是叫兄弟,因為那個場合不太適合論兄弟。第二種,找一個中介人所謂中介人就是和雙方都能論得著的人,比如A和B論兄弟,B和C也論兄弟,那A和C首次見面時一聊都是B的兄弟,得嘞,咱們也兄弟相稱吧,這個B就是關係中介人。
  • 「拜把兄弟」在以前的農村很流行,如今沒有了,你拜過嗎?
    「拜把兄弟」在以前的農村,現在比較少見,是現在的人虛偽了,還是缺少江湖義氣了?
  • 古代當結拜的時候,人們總說「拜把子」,其中「把子」代表什麼?
    這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很多人熟知的桃園三結義了,當初在梅園當中,劉關張三人結拜為兄弟,從此是開始了他們傳奇的一生,當然之後也曾經發生過很多的這種結拜形式,而如今我們也有很多人結拜,而經常能夠聽到的詞語就是「拜把子」。
  • 不妨給「拜把子」官員來個有禍同當
    在「結拜」的兄弟中間,可以互通有無、互相提攜,可以攀援汲引、易子而仕,從而使公道溺於私情,讓正義虧於嗜欲。(3月2日中國新聞網)眾所周知,近年來各類違紀違法案件頻出「新動態」,「圈子」二字也成為一大熱詞,輕則三三兩兩、重則塌方腐敗,對「抱團式」違紀的打擊力度也愈發加強。
  • 90後揮金10萬清明節AA購墓地 好兄弟拜把子新招
    原標題:90後揮金10萬清明節AA購墓地 好兄弟拜把子新招   清明將至,網上爆出一段90後AA購買墓地,以求「生死同穴」的視頻引發爭議。視頻中4個看起來年齡僅20出頭的小夥子,出現在了山東某墓地銷售處,4個人據稱當天總計購買了5個墓穴,總計花費超過10萬元。  無病無災年紀輕輕就買墓地?
  • 民國拜把子流行填寫金蘭譜
    我國古時朋友相交,意氣相投之下,素有結拜為異性兄弟的習俗,俗稱「換帖」或「拜把子」。如春秋時期齊人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均留下一時佳話。
  • 蔣介石八大拜把子兄弟都有誰?
    舊時中國,「拜把子」現象相當普遍,要想在江湖上立足,沒有幾個拜把子弟兄怎麼混?近代政壇當中,蔣介石就很喜歡來這一手。蔣介石一生當中,曾先後結交了幾十位「盟兄弟」,其數量之多,為近現代「大人物」中所鮮見。
  • 拜把子叫「義結金蘭」,這金蘭是什麼?大老爺們叫這個合適麼?
    時至今日,不管是男性結拜為異性兄弟,還是女性結拜為異姓姐妹,我們都喜歡用義結金蘭這個詞來形容。大家都習慣了,就很少有人來追究為什麼要用這個詞,筆俠很較真,我就想弄清楚這義結金蘭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一直覺得:「金蘭」這個詞有點兒女性化,用它來形容女性結拜還很貼切,用來形容男性結拜就有點兒彆扭。男性結拜不應該大氣一點兒麼?
  • 說說蘇北老家「拜把子」的那些事,這些情況你不一定知道……
    香爐腿結拜有很多名稱,有的叫義結金蘭,有的叫桃園結義,大多的地方是叫拜把子、換帖,也有叫抈鞋底的。假若有人說與某某某換過帖、抈過鞋底,意思就是說與某某某是結拜兄弟。如仁兄弟之中有身份顯赫之人,那肯定會讓其它兄弟倍感榮光。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那麼當下的人拜把子拜關公,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到底是誰?
  • 農村常說的「拜八字」,其實就是「八拜之交」,都有啥呢?
    相信不少人都有「拜把子」和「拜乾姐」的經歷,在農村老家來說,這叫做「拜盟兄弟」。屬於一種交際的習俗,因為關係好,有共同的志趣,就算是沒有血緣關係,通過結拜的方式成為兄弟姐妹。拜盟兄弟其實有很多的講究,首先要磕頭換貼,共同飲酒,在然後對天盟誓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