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媽媽叫「魔鬼」,復仇式養育,到底傷害了誰?

2020-11-27 杏媽育兒

圖文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都說,媽媽的是偉大的,媽媽是每一個小孩子的天使,可如果你敢聽,我就敢說,真有這樣一種,簡直就是魔鬼的化身,他們用「復仇式養育」的方法不知道傷害了多麼可愛的生命。

比如下文中的糖糖。糖糖,是個從七歲開始就被整容的孩子,五年間她經歷了大大小小近幾次的手術,花費了家裡400多萬元。如果不了解情況的人會以為,這孩子天生相貌有缺陷,媽媽都是為了孩子好。可事實的真相併非如此,媽媽僅僅是認為女兒長的太一般,還需要更科學的整理,這樣孩子就能從醜小鴨一躍成為白天鵝。

媽媽的想法到底有沒有實現?當我們看到這個孩子的臉時,或許答案已經在我們的心裡了。孩子不能笑,一笑嘴唇和下巴就是歪的。孩子就連說話都不能長大嘴。如此的模樣,仿佛讓人置身於蠟像館。

真心不明白,這孩子的媽媽是什麼心理?就因為自己不美,女兒不漂亮,就用孩子報復自己的遺傳基因?總之,現代通信發達,好多不符合自然規矩的「復仇式養育」在更多的人面前曝光。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錯誤都要由媽媽來背,但錯誤的育兒行為和方式卻值得全民重視。

錯誤養育方式一:言教大於身教

現代家庭中,好多家長都懂得很多的道理,但自己實踐起來卻很難。

於是她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從過去的「言傳身教」變成了「重言教,輕身教」,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的表面服從父母,心裡卻不能是心悅誠服,於是各種「翅膀硬」了的孩子開始了各種叛逆行為。

錯誤養育方法二:暴力育兒

打孩子的父母有之,可把孩子打殘,打傷,甚至丟了性命的父母,旁人就接受不了了。

有人說,我們過去父母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可你知道過去人打孩子是有原則的,比如吃飯前不打孩子,睡覺前不打孩子。就連打孩子的那一刻都是有講究的。比如手舉起來要不能立即打,要讓孩子意識到要挨打了,才可以打在孩子身上。而且打孩子的部位不也是隨便哪裡,可以是手板,可以是大腿肉多的地方,但絕不能打頭部,胸背等。另外,打孩子的目的也是明確的,打不是目的,孩子要知道怎麼錯在了哪裡,這才是挨打的終極意義。

總之,教育孩子無小事,凡事都要學習,如果你還沒有領到科學育兒的「證書」請你暫緩生完娃計劃,如果孩子已經出生,那就請你多學習,別再用「報復性」的心理粗暴育兒了。孩子真心傷不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杏媽育兒,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讚轉發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隔代養育」到底是被誰妖魔化了?婆婆,媽媽,還是專家?
    現在又出來一個隔代養育的罪,這個和指責媽媽不同,讓原本就心有忌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加手足無措,愛還是不愛,管還是不管,教育還是不教育,都成了壓在老人心頭的一座座大山!作為一個放養式養大兩個孩子的媽媽來講,我來分享一下我理解的原生家庭,父母養育,尤其隔代養育的心得體驗!事實上,每個爸爸媽媽,每個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孩子和孫子都是有100分的愛!而孩子,只要給你他足夠的愛,原則上,他就能成長為好孩子!
  • 有一種愛的傷害叫「媽媽手」——腱鞘炎
    有一種愛的傷害叫「媽媽手」——腱鞘炎
  • 有一種傷害,叫「媽媽都是為你好」
    有多少父母像馬曉曉的媽媽一樣,都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去逼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媽媽的專制,讓茉莉成長為外人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卻是以傷害孩子的心理為代價,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魔鬼一樣的情緒失控,到底能有多可怕
    情緒失控是憤怒情感中的一種,沒有持續性,發作後會很快風平浪靜,我們需要掌控的就是情緒發作的幾秒鐘!但是很少有人能躲過這短短的幾秒,一旦情緒上來就會很難控制,一旦過了臨界點,就會像魔鬼一樣衝動,做出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傷害的事情!孩子放學回家後悶悶不樂,到家就拉長著臉。
  • 藝人王宥勝撕毀式教育:有一種傷害叫當面破壞你的東西
    一世上有一種傷害,叫當面毀壞孩子心愛的東西。 當著孩子的面,父母通過語言暴力、面部猙獰,動作粗魯地撕毀孩子心愛的物品。以這種方式來震懾孩子,讓孩子屈服,無論什麼時候必須聽父母的話。 二有一次,我去同學家做客。準備開飯的時候,同學的老公叫兒子來吃飯,兒子像沒聽見一樣,堅持要把拼圖拼完。 同學老公壓低著聲音問兒子:「我最後問你一遍,你到底去不去吃飯?」聽得出來,同學老公已經在極力克制自己了。 兒子大聲說道:「不吃,我就是不吃,別煩我,我要玩拼圖!」
  • 有一種傷害叫無微不至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種無微不至的愛有可能會成為孩子未來人生道路上的「陷阱」!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之窩!孩子小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不讓孩子幹一點點家務活、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王子公主生活。
  • 在深圳,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好,我只知道是我自己眼瞎了,才會和他在一起。朋友之間 朋友之間,開玩笑也要有度,你的一句玩笑話,也許像一根針一樣扎在別人心上。父子之間 我很怕我的爸爸,從小到大,他給我的印象都是「兇」,對他我一直有一種恐懼感。因為,每次成績出來考得不好的時候,他永遠都是教訓,還說著那些刺耳的話。
  • 6歲女童被親媽殘忍虐待,姥姥憤怒報警,這不是媽媽,是魔鬼
    很早之前有一個話題叫「當父母用不用考證?」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很多人都覺得,當父母也要考證,這也太麻煩了。還有人覺得當父母還用考證,哪個父母會不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可是,真的有。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哪有這樣當媽,還是親媽,這簡直就是魔鬼。
  • 袁枚: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這位偉大的母親,一生養育了七個兒女,其艱辛可想而知。最著名的母愛詩,莫過於孟郊的《遊子吟》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知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有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 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作者:寶寶知道 鍾皮皮的禮物如今,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便是語言暴力。這種暴力比起外表的傷痕來說更為嚴重和可怕。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怎樣養育一個女孩呢?爸爸媽媽該怎樣做才會讓女孩健康的長大?二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到底要不要介入呢?其實這時候要看情況定奪,最好不要過早的介入進入,避免孩子在這方面形成依賴心裡。這裡有七個特別重要的技巧。第一個是友好,學會對別人表現出友好,教會孩子友好也會用到情感引導的方法,這裡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見面時要問好,離開的時候要再見,然後問你想吃什麼?這就叫友好,當孩子表現出這些的時候你就要告訴她,你剛才這個行為就叫做友好。
  • 到底誰是「魔鬼中的魔鬼」?韓國瑜回嗆蘇貞昌!
    「什麼叫魔鬼中的魔鬼?蘇貞昌從政幾十年,還搞不清楚嗎?」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因「陳同佳案」,批評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及藍營如「魔鬼中的魔鬼」,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25日回嗆,民進黨手上有資源、「立法院」過半,但無法讓民眾過好日子、無法搞好經濟、無法讓民眾有安全感,「這個才叫魔鬼!」
  • 誰是你的天使,誰又是誰的魔鬼呢?
    你是魔鬼中的天使,讓恨變成太俗氣的事,從眼裡流下謝謝兩個字,儘管叫我瘋子 不準叫我傻子,《魔鬼中的天使》這首歌是田馥甄第二張專輯《My Love》中的一隻單曲,於2011年9月發行。在其MV中,田馥甄的化的彩色的「哭哭裝「和有特色,用彩色的眼淚、無辜的神情來闡釋歌詞中的那一句」儘管叫我瘋子,不準叫我傻子「。歌名就很有詩的味道:魔鬼中的天使。歌詞姚若龍寫的也格外有味道,表達出了很多種意思。有人看做是自我的突破:希望自己不要那麼敏感,脾氣不要太壞,想自己想清楚一些事,讓自己變得踏實。
  • 有一種傷害,叫「為你好」
    在中國,每年至少有10萬青少年自殺身亡。算下來,每分鐘有2人死於自殺,還有8人自殺未遂。有一個孩子的遺書讓人心悸,他這樣寫道:「這不是寫給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角度與立場,我也跟他們說不清。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究竟對父母有多深仇恨,才讓一位少年對人間如此絕望。 最近有部熱播臺劇,講述了教育高壓狀態下的親情關係。
  • 為預防復仇式色情,Facebook想了一個昏招:要求用戶上傳裸照
    而現在,Facebook 又出了一個昏招:在一項測試中要求用戶上傳他們的裸照,以便預防未來針對他們的「復仇式色情」。「復仇式色情」又稱非雙方自願色情作品,由於它涉及在未經對象同意的情況下在網上分享裸體或者「不適合工作時間瀏覽」的圖片。這種作品通常來自於前任性伴侶。
  • 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可怕:父母調成靜音模式,孩子慢慢被逼入絕境
    孩子拉著媽媽的衣服,喊「媽媽」,媽媽卻一把推開了他。小男孩癱倒在地,所有的傷痕化作光點,吞沒了他。那一刻,男孩才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傷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別的孩子是被打之後的紅色,而他是被漠視的藍色。有一種傷害比暴力更可怕:父母調成靜音模式,孩子慢慢逼入絕境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也是新型家庭暴力的一種,其殺傷力比起打罵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育兒上,很多父母意識到打罵孩子是不對的,但卻轉為用更為隱蔽的方式來懲罰孩子——&34;。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了你好」,有一種謊言叫「我是為了你好」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了你好」。有一種謊言,叫「我是為了你好」。人,有很多時候,是自私的動物。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把自己的觀點、要求,強加在別人身上,並附上一句「我是為了你好,我又不會傷害你」,於是他們可以仗著善良的名義,去欺騙別人,去傷害別人。「我是為了你好」,看似真的是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愛護,看似表現了自己的善良,實際上,在很多時候,它只是一個自私的謊言。說是為了別人好,為別人著想,實際只是為了自己的開心、自己的滿足。
  • 「為母則剛」的媽媽,到底是孩子的「天使」,還是「魔鬼」呢?
    對於一個新生命來說,媽媽就是自己唯一的依靠,她們就是上帝賜予孩子的「天使」,可近年來接連曝出「天使」變「魔鬼」的新聞。不禁有人要問,現在的媽媽到底怎麼了?我們負責任的說,媽媽這個稱謂是因為為人類繁衍付出了太多的身體和精神上的代價而被稱之為「偉大」的,雖說「為母則剛」,可這塊好鋼不加以妥善使用,也會出現問題。
  • 有一種愛叫「媽媽做的菜」,有一種幸福叫你陪我長大
    在我眼中,食物是最能夠傳遞情感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我的母親做得一手好菜,在我印象裡面,從小到大,她都能用最簡簡單單的食物帶給我驚喜和溫暖。即使是一道最平淡無奇的蛋炒飯,她都可以使得味道變得如此不同。也許,這就是母愛帶來的魔法吧!
  • (女兒到底怎麼養育?)
    寶貝,你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寶貝,你要自我保護,避免身體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寶貝,你要學著化妝,化大方得體的妝,而不是煙燻妝……寶貝,你是女孩子,不要太強大,差不多就行了,將來反正是要嫁人的……我們聽到的是媽媽們各種期望、擔憂與關懷,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養育女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