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結束,大家這一年裡最關注的話題是什麼?谷歌近期公布2020年度搜索熱榜(Year in Search 2020),果然是「新冠病毒」位居全球搜索榜首,讓人發出感慨,這是一個不用猜都知道的結果。想想也是,新冠病毒在2020年席捲全球,在全世界所有人的心裡都留下了深深烙印,這都沒有成為全球熱搜的話,也就太沒天理了!
所以本文將圍繞新冠病毒話題展開,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對2020年最重大事件的一個年度總結吧,主要包括全球疫情依然兇猛、中國的犧牲被浪費,以及新冠疫苗能否終結疫情三點內容,希望各位小夥伴感興趣!
相信大伙兒也都聽說了,雖然這2020年已接近尾聲,但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腳步,依然沒有放緩,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新冠疫情的全球兇猛: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2日,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7000萬;
在歐洲,每17秒就有一人死於新冠肺炎,每天會有約5000個家庭痛失親人;
美國仍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超1500萬例 ,死亡超29萬例。從12月3日至8日的5天時間內,美國新增的新冠病例超百萬,增速創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演講時一度哽咽,「如果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每天590人死亡,那這是不可接受的」,「別讓這個聖誕成為我們和祖父母一起過的最後一個聖誕節。」
還有全球累計確診新冠病例第二多的印度,被迫動用軍事力量抗疫的日本等等,全球疫情很可能在聖誕後再迎至暗時刻。
看著新冠疫情在全球一波又一波爆發,咱們中國人可是太有理由發牢騷了:畢竟我們此前如此巨大的犧牲,為全球疫情控制贏得了寶貴時間,但這既沒有得到國外重視,也沒有換來全球疫情好轉;而且如今全球疫情的太多不確定性,讓我們中國人也無法過個好日子,畢竟國人依然面臨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得擔心第二波病毒襲來,不是嗎?
在這兒我們不妨回憶下,中國是如何抗擊疫情的呢?
一是大規模封城,並要求用戶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同時不斷宣傳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有效杜絕了病毒的傳染渠道;
二是定點醫院加方艙醫院的組合,這能有效收治病人,更好至於患者。與此同時,這也能有效減少患者在外面瞎逛,從而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
三是大規模檢測,除了將新冠患者與接觸人員隔離管控,我國還在不少地區實施了大規模檢測,比如武漢,這能有效找出無症狀感染者,讓更多中國人遠離新冠風險。
要知道,我國實施這些舉措的目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防護,而這背後,是大批大批的真金白銀,無論「封城令」帶來的經濟損失,醫院不計成本搶救病人,亦或諸如建設火神山醫院等決定,資金支出都是不容小覷的,國外顯然沒有咱們國內這樣的決心。
事實上,看看國外一直以來的「抗疫」舉措,咱們也不必指望它們會效仿中國措施,畢竟國外不會像咱們中國一樣,選擇「先保人命,後保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期待新冠疫苗來終結疫情了,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來了,這可行嗎?
從結論來講,疫苗問世並不代表著疫情結束,但現階段新冠疫苗的應用,確實有助於避免人們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以及由此導致的死亡。
先說說最大的理由,就是新冠疫苗不是讓人體不感染病毒,而是讓人體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發病。換句話說,即使接種疫苗,那個人也可能成為無症狀傳播者,風險猶存。
第二個理由的話,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仍沒有答案,那就是新冠疫苗的免疫保護作用能持續多長時間,這仍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此外還有第三點,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問題。雖然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接種新冠疫苗,但許多專家仍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疑問。要知道,此前需要近10年才能完成的疫苗開發工作縮減成了10個月,而且還是全新的疫苗,不確定性太大了。
事實上,目前疫苗均為「緊急使用」授權,並非正式批准上市,所以在新冠疫苗的使用上,我國只推薦高風險人群接種。至於國外,雖然各國都在加緊新冠疫苗的審批和採購工作,但世衛組織強調,大規模接種還面臨不少困難,不要在疫苗上市後盲目樂觀。
總結來說就是,中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取得了階段性抗疫成果,但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國的犧牲並沒有換來最大成果,現在只能靜待新冠疫苗與病毒賽跑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