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節和娛樂圈有很多相似之處,技術好的球員就是當紅明星,足球明星的孩子也屬於星二代,他們如果也進入體育圈雖然能享受更多優勢資源,但承受的壓力也比一般球員大得多,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會被扣上星二代的帽子。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申花名將李龍海之子李聖龍,就是在父親的光環下踢球,然後通過自身努力獲得認可。
先來回顧一下李龍海的職業生涯,上世紀80年代足球職業化尚未興成,此時卻是上海足球最輝煌的時刻,1983年獲得全運會冠軍,李龍海是當時的主力之一。其實李龍海自身條件並不適合踢球,體力和體質在球隊中都不佔優勢,因此他只能依靠技術穩固在球隊的地位,這也是為什麼在李聖龍眼中,他的踢球技術不如父親的原因。對於自己體質方面的劣勢李龍海非常明白,因此在訓練、比賽中很注意保護自己,通過一系列手段保持身體機能不衰退,最後以31歲高齡被申花選中,和範志毅並肩作戰,並取得不錯成績,直到1995年,李龍海的競技狀態才開始下滑,最終由於體能不達標而退役。
李龍海退役後他對足球的熱情沒有減退,開始著力培養年輕足球力量,同時也成功把李聖龍引入職業足球道路,李聖龍父親退役後幾乎沒有在足球場上踢過球,而是用心培養下一代,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足球的喜愛,同時李聖龍也表示,一開始他並不覺得在中國踢足球是件好事兒,但父親用實際行動感動了他,他從父親身上看到了老一代足球人的堅持,因此他也勵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但李聖龍的職業足球路走的並不順利,運氣也不好,在踢球的黃金年齡錯過了奧運會,後來有相繼錯過U23政策,和中超擦肩而過,球迷調侃他總是和各種好政策、好機會擦肩而過。好在李聖龍心態好,對這些事情看得比較淡,每當別人問他錯失這麼多機會為何還要堅持時,他都回說機會有很多,錯過了還有下一個,作為職業球員,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待時機成熟機會總會被自己抓住。
他有這種心態和李龍海的引導有很大關係。比如李聖龍在上港出場機會本就不多,後來上港有引進奧斯卡,李聖龍的上場機會再次被押錯,此時他有些沮喪,但李龍海告訴他這對於他來說並非壞事,因為奧斯卡身上有很多值得他學習的地方,尤其是處理球的能力非常厲害,這種學習機會相當難得,通過父親的開到,李聖龍放平心態,從奧斯卡身上學到了不少先進技術。後來武磊留洋成功,李聖龍厚積薄發,在球隊的地位逐漸上升,成為上港主力進攻球員,上賽季參加40場比賽,取得9粒進球4個助攻數據,在本土球員中數據相當不錯。綜上所述李聖龍的崛起和李龍海的培養有緊密關係,相信李龍海能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年輕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