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大家有看到嗎?看到李尖尖上學時被兩個學霸哥哥一左一右護送,我簡直羨慕到不行了!被這麼兩個聰明的大學霸環繞,不想變聰明也難啊。可惜,李尖尖似乎並沒有受到感染。看到這裡,我突發奇想,想和大家來聊聊如何快速判斷一個初中生聰不聰明,當然了,這只是一個野生的評測標準,大家只做參考哈!
上學時,班上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學生:平常活動一樣不落,但是學習成績絲毫不受影響。這種人總是令人嫉妒,可惜,聰明似乎就是他們的專利,初中老師對他們的評語總是:xxx很聰明,如果再努力一些一定能出人頭地,奔向新高度!那麼老師們是怎麼判斷的呢?
1、數學
要想做對一道數學題,首先需要細心審題,將文字語言轉變為數學語言,進一步找到合適的解題思路。其次,解題過程中,需要進行邏輯推理,一步步的推演結果。這其中可能需要空間想像能力,需要舉一反三的能力,甚至需要有不走尋常路的膽量。最後,將自己的思路準確無誤地表達反饋到試卷上,這需要有刪繁就簡的答題習慣,合理的整體布局。
正因如此,數學會成為很多人頭疼的科目,難怪有句老話說「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學習數學需要清晰的思路,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周密的語言理解能力。這些並不是通過短期的努力就能培養的,因此如果一個人的數學成績一直很突出,那麼至少可以確定他的數學底子比別人強,比別人擁有更嚴謹的思路和靈活的變通能力。
2、歷史
一些家長可能認為理科比文科更有用,理科成績不錯就代表聰明。但其實,歷史也考驗人的一門課程。歷史,從古到今,學科性質註定這是一門知識點很瑣碎,囊括範圍很廣的科目。想要把歷史學好,學生需要不斷的串線理思路。不同朝代,不同國家,不同評價的歷史事件及人物,需要強大的概括能力才能匯總自己的歷史體系裡。因此,歷史成績好的學生,他的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記憶力都不會太差。
3、化學
和物理不同,化學除了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還需要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首先,化學的入門就是從元素,方程式開始的,因此反應原理,物質性質等需要不斷重複記憶。其次,做實驗需要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強烈的好奇心。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總結實驗成功的規律,這都是在做實驗時體現出的。
最後,和數學一樣,化學有自己的語言,做題時也需要進行語言轉化,因此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將已有條件放在答題時對應的拼圖中。所以,化學成績能反映一個人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成績好的一般這兩項不會差。
以上就是初中老師判斷學生聰不聰明的秘密了,再次強調,這只是一個野生的評判標準,家長們不必太較真。這三科成績好的孩子自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長,但成績不好的也不必因此氣餒,畢竟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後天的努力也能改變學習成績。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哪一科比較好呢?是不是看完在偷著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