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參加工作
就拿到年薪201萬元
這位「牛人」
正出自華中科技大學
↓↓
張霽,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2016級博士研究生,斬獲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C、 DAC、ICPP、SIGMOD、VLDB、IEEE TPDS等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華科今年兩人入選華為「天才少年」
據長江日報報導:今年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任正非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
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經七輪嚴苛篩選拿到華為最高offer
由於科研項目比較多,張霽基本上沒有刻意去找工作;甚至沒有主動投遞過簡歷,都是企業或者高校聯繫他。除了華為,他還拿到了騰訊、IBM、阿里巴巴、深信服、以及兩個初創公司的offer,其中最高的年薪超過360萬人民幣。選擇華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張霽介紹,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的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在這每一環節中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因此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阻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難度非常大。
華為招聘,他認為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華為最為看中的。當然,科研能力也是華為特別看重的,論文、專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體現。但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
天才:堅持初心+努力
張霽自認為是一個努力型選手,付出努力才會得到回報的那種。他的座右銘是:很多人比你還要努力,你有什麼理由不上進?
當期望與現實落差太大,他會根據現實調整目標,但是最終的目標不變,因為他覺得人走彎路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忘記初心。
生活和學習中,張霽是一個比較有自己想法的人。他說,這可能很大程度受到父母的影響,因為從小時候起,他做任何決定時,父母都不會給他指明方向,都讓他自己做決定,即使前方的道路可能會碰壁。另外,他對待學習時沒有拖延症,喜歡做好計劃按部就班,因為這樣常常讓他事半功倍。
來源:長江日報、湖北日報、華中科技大學微信號、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編發: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