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就拿百萬年薪,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敢想像的。
但是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西交大本科畢業年薪100萬,華科博士畢業年薪201萬!
華科三位「天才少年」脫穎而出
「天才少年」是任正非於2019年6月發起的用頂級薪酬招攬頂尖人才項目,他曾在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
今年(2019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從去年12月至今,單是華中科技大學,便有三位「天才少年」入圍這項計劃。
左鵬飛,華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14級直博研究生,於2018-2019年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聯合培養一年。
拿到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薪資最高檔(182-201 萬人民幣 / 年)。
在博士期間,左鵬飛以第一作者發表了高水平論文10餘篇,曾有家公司開出了年薪近300萬元的條件,稅後收入比華為高出了40%,但他依然拒絕然後選擇了華為。
張霽,本科三本武昌理工學院,2020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於2019-2020年在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訪問。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張霽與華為結下了緣分。經過7輪嚴苛選拔,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offer。
和左鵬飛相似的是,張霽也是手握多家頂級企業的offer,甚至有一家企業給出的年薪高達360萬元。但最終選擇華為,他給出的理由是:
「我認為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華為最為看重的。論文、專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體現,但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
姚婷也是華科入圍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人才之一。
她是華科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直博五年級,2017-2018年在美國天普大學訪學。2019年10月-2020年1月在威騰電子日本研究院實習,任高級研究員。2018年、2019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天才少年」也可以是「天才少女」,姚婷作為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的少女,用自己出色的實力證明了這一點。「外界普遍誤解女博士年紀大、嚴肅無趣、難以接近,其實我們不要太年輕,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說。
女孩子不適合學工科,這個觀念已經在太多中國人腦中根生蒂固了!
她的故事告訴大家,人生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卷,你可以出生在小地方,沒有上清北華五也一樣有前途。還有誰說女生不能學工科的?
除了華科的三位博士,西交大的兩名本科畢業生丁聰和張子傑將入職華為消費者BG鴻蒙作業系統和高斯資料庫團隊。
而從對應的年薪來看,屬於「天才少年」計劃中89.6-100.8萬人民幣/年檔。
丁聰和張子傑都是出自交大錢學森書院計算機試驗班,多次在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拿到好成績。
而此次以本科畢業生身份入圍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並拿下百萬高薪,也正是對他們強硬實力的再次認可。
真正的人才永遠是稀缺的
任正非將企業對人才的爭奪比作戰爭,他曾在央視的訪談中談到:「晶片問題,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砸物理學家。」在任正非看來,中美貿易戰的根本問題,是教育的問題。
我們國家是科技人才大國,科技論文是世界第一,專利是世界第一,但是創新落後。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才流失嚴重,最優秀的人才都被美國挖去了。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自2006年起,我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一直是美國高校的最主要的博士生來源學校。2011年中國有33750名博士生在美國留學,佔美國全部留美博士生的29%,比位居第二位的印度多一倍。
要扭轉這一局勢,贏得世界人才資源競爭優勢,要做的工作很多。華為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做的非常好,不僅大幅提高薪資,更重要的是為優秀的人才提供適合發展的平臺。
就像左鵬飛拒掉騰訊和阿里的高薪,是因為華為提供了方向更契合的崗位,也能讓他保持與學術界的接觸,對於個人的發展更有利。
我相信只要國內的高校以及企業都像這這個方向發展,會有越來越多國外留學的人才選擇回國的。
誰也不是天生的「天才
「天才少年」是怎樣煉成的? 也許是像左鵬飛那樣理想遠大、懷抱鯤鵬之志,像張霽那樣滿腔熱血、為「中華可為」奮進,像姚婷那樣敢於挑戰、不斷嘗試無限可能。但所有的光環背後,終歸離不開頂級的自律、不懈的堅持與發自內心的熱愛。
誰也不是天生的「天才」。他們日復一日在實驗室默默耕耘,只為拿出滿意的科研成果; 他們努力爭取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擁有學術的國際化思維和開闊視野;他們對每一篇論文精益求精,從邏輯框架到細枝末節反覆修改、力求完美......
拿到華為「天才少年」offer的那一刻,他們無一例外地並沒有太多驚訝。無數個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他們的價值也遠非簡單能用金錢衡量,那些熠熠閃光的可貴品質,本身就已是無價之寶。
千錘萬煉始成金,歷盡千帆仍少年。我們期待著左鵬飛、張霽和姚婷三位「天才少年」計劃的華中大學子,在華為這個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