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況
最近遇到一位客戶Nancy,本科學的網絡工作,她畢業兩年,換了5份工作,最長一份工作的時間不超過半年,短的只有幾天。
疫情期間她遭遇公司勸退,在經濟和前途雙困頓的情況下,她開始尋求職業規劃的支持。
Nancy上學的時候可以說是學霸一枚,考試總是名列前茅,獎學金也拿到手軟,工作後,能力也獲得上級認可,但很奇怪,她就是沉不下心來做一份工作,一旦覺得熟練了,她就會覺得沒意思,想離開。
這次疫情,公司的勸退對她的打擊不小,她開始反思,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她希望找到未來明確的發展方向,讓自己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
2
對未來的迷茫
Nancy是那種典型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客戶,似乎什麼都學得很快,什麼也都能做得不錯,但又什麼都沒辦法堅持下來,對未來的願景也是一片茫然。
生涯幻遊中,在未來的職場裡一切似乎都那麼和諧,她成為了部門經理、總監,擁有自己的辦公室,收入可觀,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職場裡出現了她的母親,母親是來視察她工作的,看到她的工作場景,母親滿足的離開了,但Nancy在這一天結束後的臨睡前卻並不開心,甚至有些淡淡的憂傷。
她的價值觀裡最不重視的一項是父母認可,可是幻遊的職場中卻出現了她的母親,這個矛盾引起了我的注意。
「你真的對父母認可很不重視嗎,可是從你的情況來看,我倒覺得你內心其實是很在意父母認可的,只是不希望自己承認而已」我直接反饋了我的想法。
視頻那頭,Nancy沉默了,許久,她點了點頭「好像是的,也許我還是很在意他們的看法。」
「但是,按你父母的期待而活,你似乎並不開心,還有些憂傷,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她又沉默了。
3
尋找內心真實的渴望
第一次諮詢結束,我讓Nancy去找找自己的榜樣人物,看到她的榜樣人物,我又一次困惑了。
不論是近期1、2年的,還是未來3、5年,甚至是更長遠的榜樣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工作上非常拼命,情商也很高,事業發展如火如荼。
這與她價值觀裡最重視的工作生活平衡又產生了矛盾,「這個女孩是什麼都想要啊」,我心裡想到,「但什麼都想要的結果卻往往是什麼都難以得到,她需要給自己的需求排個序」
諮詢中,我提出了我的疑問,並向Nancy描述了工作生活平衡的狀態和事業上拼命發展的狀態差別,對於女性,特別是生育後的女性,現在的社會給予的包容真的沒那麼多,既想要工作生活平衡又想要全身心投入事業,這中間的衝突是不言而喻的。
結合她的期望,我們梳理了她過往的工作情況,她在工作中確實很拼命,一旦投入,會自願加班把工作做好,成果也很不錯,她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發揮自己的能力優勢,並不斷學習成長,成為事業成功的那個人,這樣也能夠獲得滿足和成就感。
但是這樣拼命的生活她也不願意一直過下去,在所在領域獲得一席之地後,她希望能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能夠愜意隨性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最終實現工作生活平衡,這就是她對自己的身份定位。
隨著90後的諮詢客戶越來越多,我發現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已經成為了大家普遍的需求,這預示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也開始越來越愛自己了。
4
明確職場的切入點
找到事業抓手
明確了內心期待的生活狀態和身份定位,Nancy的焦慮放下了不少,可是該如何實現事業上的成就呢?
畢業兩年,換了5份工作,經歷了4種完全不同的職業,Nancy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從事什麼工作才能開心,才能不再感到厭倦。
其實線索早就藏在她的生活中了。
在Nancy幻遊的未來畫面裡,她日常的工作就是在紙上寫寫畫畫;在大學專業網絡工程的學習中,她也只對與畫面相關的課程感興趣。
智慧、信仰道德、自我成長、成就感、藝術創造都是她非常重視的價值觀。
INTP的性格角色就是建築師/設計師,這個性格的特點是做事邏輯條理性強,有全局意識,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嘗試、研究和不斷創新,所以Nancy喜歡不斷挑戰新鮮事物,對於已經熟練的工作卻意興闌珊。
她的職業興趣為藝術型、調研型和社會型,需要不斷學習研究、創新變化,同時又有與人合作機會的工作比較適合她。
她的軟技能也很突出,學習能力很強、分析歸納能力、洞察力、計劃組織能力等等都是有優勢的;
而硬技能部分,她的審美、創意、視覺化表達、包括舞蹈等,都顯示出在藝術方面,她是有天分的。
各種線索都指向了與畫面、藝術相關的、需要不斷學習成長、創新創作,又可以適當團隊合作的職業類型。
我們整理了以下的幾個行業和職業方向:
網際網路行業的動畫設計、UI設計、視覺設計師、產品策劃、運營;
影視文化行業的市場營銷、編導、視頻策劃;
廣告行業的平面設計、插畫師。
Nancy的行動力很強,經過了職場調研和生涯訪談,她覺得這些工作她都很喜歡,一時間又難以抉擇了。
於是我們進行了第三次諮詢。
這些職業類型多少都與畫面相關,也涉及到創新和團隊合作,可是我們不能一一去嘗試,這樣時間成本太大,也會使得我們的經驗不夠集中,不利於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我們開始梳理這些職業與Nancy的適應性。
網際網路的產品策劃、運營、UI設計、視覺設計等等雖然與畫面相關,但是也需要對市場和客戶體驗做深入了解。
影視文化行業的編導、策劃的未來發展方向是綜合管理,此時專業也許不再是最重要的。
澄清了這些職業的特點和差異,Nancy覺得還是更加純粹的設計更適合她,她希望把精力集中在專業的研究和成長方面,而不是分散在市場和管理上。
我們最終鎖定了平面設計和插畫方向,這些領域未來也更容易發展成為自由職業者,客戶職業發展的切入點終於清晰了。
5
內在卡點突破
職業方案明確了,行動計劃也詳細制定了,可是Nancy的行動卻沒有那麼順利,在找工作的時候,她還是趨向於去嘗試另外一個新的職業,結果工作第二天就又被老闆勸退,她備受打擊。
而且對於待在當地,還是去一線城市發展她也開始了糾結。
明明確定了職業方向和行動計劃,為什麼還是沒法按計劃實施呢,甚至又回到了曾經的行為模式和思維習慣中去,她也很困惑,我們為此進行了溝通探討。
原來Nancy的原生家庭不是很和諧,母親比較強勢,對父親和她的要求都比較高,更是常常拿她和別人比較,她一畢業就逃離了這個家,一年只回去1、2次。
在她的內心一方面希望實現母親的要求——事業上出人頭地,但另一方面又不自覺地開始叛逆——行動上阻礙自己,讓自己沒那麼容易成功。
其實這樣矛盾的心理和行為很容易出現在父母強勢的孩子身上,源於這些強勢的父母自身對愛矛盾的表達方式。
她與母親的對話我看過,母親的話語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女兒的擔心和愛護,但是語言措辭卻句句是打擊、責備,我讀完內心都壓抑不已,更何況是Nancy。
最近看到一句話,是以孩子對話父母的口吻說的,我深有感觸:我希望你們陪我長大,而不是教我長大。
是的,父母當然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的愛有時候也沒有那麼純粹,也可能摻雜著私心,他們的愛也可能表現為滿滿的控制欲,他們的愛也許本身就充斥著矛盾,那麼,作為最親近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感覺不到呢?
於是,在這樣複雜矛盾的關係下,自然衍生出了複雜矛盾的心理和行為。
Nancy從小喜歡與人競爭,這讓她有動力去行動,但一旦競爭失敗,她就會表現得一蹶不振,再難前行,她看起來很優秀,但內在其實是缺乏自信的。
表現在工作中,她的學習能力很強,很多工作都容易上手,但她似乎又害怕深入,害怕遇到困難後無法突破,於是她不斷多番嘗試,卻不敢集中在一個方向上深入探索。
自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需要在行動中去積累產生的;
慣性思維也不是說改就能改得掉的,是需要不斷覺察、自省、然後再通過反覆行動實踐去糾正的。
Nancy在哭過一場後,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矛盾,決定放下一切,不再糾結,用實際行動去突破自己的卡點。
現在,她一邊學習設計軟體,一邊尋找設計助理的工作,相信以她的能力和行動力,走上屬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並不難,但是突破自身內在卡點,和家庭和解,她還需要時間。
6
寫在最後
隨著女性思想的覺醒,越來越多女性期待在職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平衡卻是女性永遠的話題。
是的,社會文化一時間難以改變對女性的要求,那么女性對於職場發展就更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到了30歲前後,女性的面試中就少不了關於結婚和生育的話題,為了讓自己避免這樣的尷尬,女性拼事業越早越好。
所以對於Nancy,我提醒她,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在各種工作中多番嘗試和探索了,對於感興趣的工作做好職場調研和生涯訪談基本就能判斷自己是否適合了。
當下需要做的,就是鎖定方向,集中精力升級打怪,才能在未來生活、家庭需要時,讓自己有能力自由起來,還不用擔心脫離職場。
完美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我們需要明確自身最核心的需求,然後進行必要的妥協,畢竟,職場發展是一場長跑,而不是隨時隨地都需要衝刺。
最後,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自己真實的情緒,解決好與自己的關係。
迴避和壓抑真實的自己,能量是無法完全釋放的,只有和真實的自己相連結了,我們內在的能量才會充分地釋放出來,才能更容易開啟我們的行動,實現我們的願景。
1
郭蕾老師
火把生涯諮詢師、中國職業規劃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人才測評師、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從業經驗】
工科出身,具備十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熟悉教育、地產、網際網路、零售行業,歷經兩次職業轉型,親身經歷了從國企到私企、城市轉換、婚姻變化、全職媽媽復出、企業高管到自由職業者的過程。
2013年開始職業規劃諮詢之路,服務過大學生、職場新人、尋求職業轉型、職業發展人士、全職媽媽、中年轉型人士,熟悉職場各階段人員的職業需求。
【擅長領域】
1.多年的職業規劃諮詢經驗,擅長卡點剖析、職場潛力挖掘、職業能力重組,善於支持大學生求職、職場新人適應和轉型、突破職場發展困局、全職媽媽復出、應對中年危機等。
2.擅長通過引導幫助客戶看到自身優勢和內在需求,陪伴客戶進行職場探索和自我發展,通過正向鼓勵,逐步支持客戶達到個人價值的實現。
【諮詢風格】
暖意與力量並存、感性與理性兼具
2
《覺醒》
《覺醒:把人生設計成你想要的樣子》融合了王虹老師9年諮詢經驗和豐富人生經歷,從多角度解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規劃案例。
本書以個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主線,通過案例分析來探討「穩定」「跨界發展」「熱門行業」「興趣」「原生家庭」「35歲現象」「職場天花板」「我的職場我做主」等熱門議題,讓我們了解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
王虹老師希望通過此書,使人們不斷地探索自己,做真實的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將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