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劉晶瑤)11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強制休假來了?「想休,但不讓休、不敢休」的怪圈怎麼破? 》的評論。
10月29日,深圳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提出推行強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該項法規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實際上,帶薪休假20多年前就被寫進了勞動法。這次深圳市以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的形式,推出強制休假制度,似乎更能讓勞動者看到「休息,休息一下」的切實法律保障。
然而,新聞跟帖中,網友紛紛「內涵」表示,這個好消息怎麼能讓老闆看到?不少人更是直言,「公司加班早成了規定動作,法定節假日加班也沒有三倍工資,更不用說帶薪休假了」「工資全靠績效考核,KPI完成不了壓力山大,想休不敢休是常態」……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勞動者都深刻感受到,「好好休息」已經成了一種奢侈。總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項目,寫不完的材料,熬不完的夜在等著你。
此前,有種聲音,鼓吹無節制加班。但這種以掏空勞動者身體為代價的工作方式,不僅無視勞動者合法權益、無視勞動法明文規定,更製造了不良競爭的工作環境。工作竭盡全力,盡職盡責,理應提倡,但崇尚奮鬥,不等於強制996,更不能給反對996的員工貼上「混日子、不奮鬥」的道德標籤。
此前,武漢科技大學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智勇及其團隊發布了一項職場行為與疲勞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成勞動者承受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壓力和身體壓力,處於過勞狀態。這次,深圳版《健康條例》明確,推行強制休假制度的立法宗旨,正是對腦力和體力勞動負荷較重的員工,實行輪休制度,避免對員工健康造成人體機能過度損耗或者身心健康傷害。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幹好工作的前提條件,必須要有良好的體魄。然而,近年來,屢屢出現勞動關係扭曲、畸形的案例,例如企業讓員工「自願」籤署「奮鬥者協議」,自願加班,自願放棄加班費和年休假;還有老闆稱,其員工自願「996」「715」「白加黑」,並且「喜悅這麼做」「享受這麼做」……
可見,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需要法律利器保護消費者的休息權,消除員工長期過勞帶來的健康隱患。用更細化,可操作性更強的制度,破解「想休,但不讓休、不敢休」的怪圈,讓「牆上的福利」變成實實在在的好處。
規定都是好規定,怎麼落實到位才是關鍵。不論是「強制休假」,還是落實「帶薪休假」,都要靠有關部門採取切實行動,一方面加強勞動監察,加強對企業的過渡性引導;另一方面,激發企業落實休假制度的動力,對企業多一些實在的鼓勵,如減免稅收等,讓企業和職工實現「雙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