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覺得以前要求大學畢業就可以從事的工作,為什麼今天都得要求985畢業的學生才能夠去做?因為整個社會高端的精英崗位並沒有增加。
上大學已經變成了普及教育,但考上985的依然只有5%的精英能夠做到。
家長得結合自己家庭的背景,給孩子和家庭的發展進行定位,去決定到底是雞娃還是佛性,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程度的焦慮。
如果父母這一代人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在超一線城市立足了,從事IT、金融、法律服務等專業服務,或高技能、高教育的崗位,那麼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留在超一線城市生活。
特別是從小城市農村靠知識走到超一線城市,立足和發展的一代中產父母,他們是最需要孩子在這條路上拼出來的,也是最不能在教育的軍備競賽當中失敗的。
所以我們強調規劃的重要性,因為教育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是以家庭為一個團隊,為家族的未來發展去進行整體規劃,形成合力的事兒。
如何進行學業規劃?
其他類型孩子的具體分析見圖片,或下滑到文章最後,進入直播間看課程回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我們的教育是投資是消費。我花錢購買的教育服務,我取得成果、獲得回報的可能性,這個叫教育投資的概率;我花了錢也取得成果了,享受到的回報有多大,這個叫做教育投資的賠率。比如買學區房,這是一個投資概率非常高,賠率也非常高的事情。因為我只要買了學區房,孩子的學籍進入名校就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而且我買了學區房,孩子上完學再賣掉,可能房還升值了,經濟回報也很高。在教育投資上面的概率和賠率,還可以進一步去推導到職業選擇的概率和賠率。有一些職業是成功概率很低,但一旦做成回報就很大,比如演員、網文作家、企業家,這些都屬於概率低、賠率高的職業。什麼樣的人,成功的概率也高,賠率也高?那就是王思聰、歐陽娜娜等各種二代,需要父母已經有很好的積累了。所以我經常說「與其嚴格要求孩子,不如嚴格要求自己」。談到職業和工作的時候,家長和孩子總會有一些分歧和矛盾。因為家長看到的是孩子人生風險的下限,你去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這是人生風險最低的方案;但是孩子在一個很愛做夢的年紀,他展望的是自己人生的向上線,他不會去顧慮自己人生的下限。家長和孩子在溝通這個問題的時候,需要達成一個共識——學習是一種能力,學歷是一種資源。今天哪怕是當網紅,這個職業都對於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和學歷都有一定的要求,當年第一網紅papi醬 也是中戲的高材生。當然,為孩子的人生兜底離不開家長的努力,你的事業越成功,孩子的自由度會越大,選擇的餘地、容錯的空間也越大。為什麼有的國家父母都非常的雞娃,而有的國家父母就都很佛系?推薦大家看一本名叫《愛、金錢和孩子》的書,這本書從兩個維度來進行分析,一個是教育投資回報,二是社會的不平等。社會的不平等,就是基層人員和高層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教育投資回報率,就是家長逼著孩子上學,他能否出人頭地。東亞國家,比如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屬於社會不平等程度高,教育投資的回報率也非常高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一般都盛產虎媽、盛產雞血,盛產高強度的學習和育兒,映射到我們中國就是雞娃。而在歐洲國家,出人頭地沒啥可羨慕的,當一個普通人也挺好,教育投資的回報和社會的不平等都不強,所以這些國家盛產佛系家長。基於這種情況,這本書從對孩子的支持和對孩子的管控兩個維度,把家長分成4類。在高強度育兒的東亞、美國等國家,權威型被認為是父母的標準答案。因為權威型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容易在通俗的社會評價體系之下取得成功。所以在當前的中國社會之下,我們儘量成為權威型的父母,既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要通過管理來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姜振鵬:從整個政策導向上,把奧數作為課外拓展的學習,淡化奧數的功利屬性。現在課內本身的學習天花板是很低的,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課標規定了學習的上限,國家是不允許超綱學習的。如果孩子學有餘力,去學習奧數是可以的,但是它的功利屬性在淡化。再延展一下,特別是配合現在國家的強基計劃,競賽生在強基計劃裡面面臨什麼樣的歸宿呢?以前競賽生走單科,強化路線要比走多科的路線好用。比如說參加數學奧賽得一個省級一等獎,很多學校的自主招生的大門都會敞開。如果得兩個省二,不如一個省一管用。但在強基計劃的體系之下,絕大多數競賽生得到數學和物理兩個省二,實際上在校考過程當中發揮的作用超過把單科去做到一個省一。所以現在可以把奧數類的學習當作孩子知識和能力的拓展,淡化它的功利屬性。2、孩子準備中考,文科很好,理科不行,怎麼過中考這一關?姜振鵬:你可以問問課外輔導班的老師,這樣幫助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快提升中考成績,這是最立竿見影的一個解答。關於學文和學理,從宏觀上給大家提一個我的觀點,引用下毛主席當年給毛岸英和毛岸青寫了一封家書:你們年輕的時候要多學習數理化的知識,長大一些要多學習一些政治、經濟和法律相關的知識。毛主席對孩子的期待也適合於今天我們絕大多數的家庭,改變命運、階層躍升靠的還是金融、經濟、政治、法律這些資政法相關的東西。有一個理工的科學思維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年齡小的時候不要忽視理工類知識的學習,成年之後根據家庭背景的支撐,孩子自己興趣的發展等,可以去往資政法方向發展。學習人文方面相關的知識,在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開始都來得及;但青少年時期沒有打好理工思維、理工基礎,基本上這輩子就短了這條腿了。3、孩子特別愛畫畫,只要一畫畫就有動力,小學二年級是否有必要做這方面的規劃?姜振鵬:你看到的孩子的天分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天分,把它放到一個大池子裡邊,其實很有可能就是芸芸眾生。如果把畫畫當做孩子未來的業餘愛好,增加生活情趣,沒問題。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讓孩子去學習畫畫是完全可以的。比如靠畫畫吃飯,走藝考,最後做設計,其實這是把畫畫當做了一個職業技能,而不是去搞美術這個藝術領域。如果想把畫畫當做一個藝術去搞,家裡沒有這方面積累的話,我是強烈不建議往畫畫去發展的。在所有才藝學習裡面,我個人是比較反對畫畫的,當然這依然是一家之言。因為畫畫這件事是完全沒有競爭的,你把自己悶在畫室裡一天也好,一個月也好,一年也好,反正畫出啥樣是啥樣,別人甚至都沒有評價這個作品的權利。你覺得這是一坨便便,但可能死後就是梵谷。所以把畫畫當做一個藝術領域去從事的時候,基本上代表你已經退出了競爭,這需要非常豐厚的生活基礎,才可以考慮把它作為一個修養的領域。絕大多數勞動人民家庭、中產家庭的子女,我其實都不太建議把畫畫當做一個方向來進行培養,但是可以把它當做一個生活的情趣,跟打球、下棋體驗是一樣的。4、家長規劃的路線和孩子的不一樣怎麼辦?如何達成共識?姜振鵬:主要就是溝通。我們每個人做一個判斷、一個決策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是先會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作為引導,然後做出了最終的判斷和決定。比如有的孩子說想學生物,因為喜歡小動物,可是他不知道真學了生物,主要的工作除了刷試管,就是虐待小動物。如果他真的吸收到了全面的學習生物的信息,很有可能發現跟自己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他就不想學生物了。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對於未來規劃和你不一樣的時候,首先你要看你們信息的輸入是不是不一樣的,如果是由於信息輸入不同造成的,你們先要做的是信息的同步。你們要通過多個信息來源相互交叉地去驗證這些信息的可靠性,然後進行問題分析,再用問題分析的方法做出結論。先做信息的同步,其次做分析方法的同步,包括你帶著孩子一起來聽我講課,我的課程裡邊結論很少,絕大多數都是告訴大家怎麼去分析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說服力遠比一個結論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當信息同步了,分析問題、分析信息的方法同步了,你們得到的結論也大概率會是一致的,至少不會偏差很大。5、現在可以為未來職業做準備的,只考慮就業問題,普通人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如何建議?姜振鵬:其實絕大多數家庭求學,還是說希望孩子找一個好工作。但是你想找一個好工作,映射回來的其實就是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好一點的專業。如果孩子現在年紀還小,那麼更應該集中在課內的學習上,這是最腳踏實地的一個做法。如果已經到了高中或大學的階段,這時孩子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想法和判斷能力了,你可以幫助孩子去做生涯規劃。從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和行業兩個角度出發。職業和行業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房地產公司當會計,在金融公司當銷售,銷售、會計這都是職業,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這些是行業。從行業、職業倒推,孩子應該學習的專業,孩子們是可以接受這個的。姜振鵬:因為中國高考的這條路徑是過度競爭的,就是孩子其實並不需要做那麼多題,但是機會少、人多,大家都不斷地去升級自己的競爭力,只能無限地去刷題。高考的競爭,實際上是把每個人的潛力壓在一個很低的競技水平,讓大家大量、高強度、重複做,參加一次高考確實是很磨人的階段。孩子為留學做準備的時候會損失掉一些時間,包括為留學去配置能力等,而損失掉的這些時間,再想回來具備同等的競爭力,顯然就會非常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留學是一個進入容易,退出難的路徑。7、如果孩子出國讀了國際小學,讀了幾年再回國讀書,是不是就讀不了公立了,也必須選擇國際學校?讀國際學校跟讀國內的學校,對中文學習的時間是差別很大的。國際學校中文課程的時間跟國內學校英文的時間是相當的。孩子上了國際學校獲得了超越同齡人的英文能力,而代價就是中文能力受到損失。現在國內的教育,數學、英語的難度都壓得很低了,但是語文的學習難度是在逐級提升的。所以你在國際學校上完,回到國內會發現語文的差距是巨大的,而且很難彌補,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