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長有三難,打卡、手工、活動忙!作為家長你都參與過什麼?

2020-11-04 李姥姥話育兒

前兩天寫的文章《我想退出家長群》,有一個暱稱看起來像是一個寶爸的粉絲在評論裡是這樣寫的:

「現在當家長有三難,手工、打卡、校園活動!」

這總結簡直太到位了!


01

相信在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都參加過所謂的21天好習慣養成打卡活動吧;

活動都結束之後,你的孩子養成了什麼好習慣?

對於家長而言,每天晚上,給孩子學習打卡,就是自律的表現,比如說你會這樣寫:

「我是XX學校XX班級的小朋友,正在參加由XX舉辦的21天打卡活動,我已經打卡XX天」

這個模板熟悉嗎?!

其實後來才慢慢發現,這種打卡活動最精妙的地方在於,你不僅打了卡還打了廣告,其實,最初打卡很多家長都會忘記的,但是你放心,老師會在群裡@你的!

當我們每天都被老師的@支配的時候,我真的生怕自己成為了孩子學霸路上的絆腳石,因為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少打的那一天根本不是卡,而是孩子學習的知識呀。

你們也是這種想法嗎?

02

學校的活動你又參加了多少?

現在學校的活動絕對是多姿多彩,比我們那個時候豐富多了,小到學習小組,大到參加運動會,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擅長的分工報名。

想想看小的時候沒有逃過大掃除,長大了你的孩子大掃除你也逃不過,是不是覺得自己除了能幹點大掃除別的東西都不行?

除了幹活之外,還有一個崗位在等待著我們,護學崗!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們都有輪流穿著學校發的馬甲拿著安全旗幟在學校門口上下學的時候等候著孩子放學的工作吧。

除此之外,什麼聯歡會呀,比賽呀,活動呀,只要一有活動,你就算請假也會參加的,你是不是也是這種心態?!


03

不過,最讓家長擔心的還是手工,這些手工作業不但提升了家長的動手能力,還讓家長更好的掌握了色彩搭配,就連耐心都變得多了。

翻開你的朋友圈看看,你的朋友,特別是有娃的朋友,是不是覺得他們的手太巧了?

秋天到了,我們要用葉子製作圖畫,不知道你們學校裡做了沒做。

每次做手工是不是都是一把辛酸淚?

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們本以為洗衣做飯、陪伴孩子做好了就算可以了,但現在發現做一個家長需要72項技能全部都會!

不過再難又會怎麼樣?作為一個爸爸媽媽你必須要堅持呀,況且孩子是自己的,而且想想看吧,是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得到的快樂也會更多呀,你會發現孩子已經會背古詩了,孩子已經會做算術了,孩子已經會跳了一支舞蹈,孩子參加了活動獲得的獎品,每次看到他一點點的進步的時候,那些幸福就會在我們身邊圍繞。

作為一個父母,有的時候我們並不希望他真的可以成為人中龍鳳,我們希望的只是他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長大,健健康康的生活著,因為他的健康快樂就是我們的治癒良藥,在外面有再大的風雨,看到他們那張笑臉,我們都會覺得很滿足。

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家長的我們一起乘風破浪吧,讓孩子和我們都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幼兒園的「打卡」活動,參與不好還起反作用,家長:進退兩難
    家有二寶媽:兒子小班,21天的閱讀打卡已經完成,感覺很為難孩子,不讓家長領讀,孩子不認字還要求用手指點讀,唐詩、三字經、繪本故事,我用半小時教娃,然後讓他閱讀我開始錄視頻,錄一半他就不配合了,為了任務,我甚至打過孩子,哎!
  •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是給孩子布置的,還是給家長布置的?
    這名老師怕孩子一個人數不完,而叮囑讓家長從旁協助。這件事情的是非對錯,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這樣的事情卻一直在我們周圍上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孩子讀書,最忙的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而是家長。尤其是幼兒園這段時間,各個家長可以說是飽受老師們的「摧殘」,疲於應付。各種各樣的「特色」作業,讓家長欲哭無淚,不斷地感概,現如今自己沒點兒才藝都不好意思送娃去上學。
  • 幼兒園搞「打卡」活動,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形式主義?家長:軟廣告
    在家的活動家長要陪伴,持續的時間就很嚇人了。而幼兒園讓家長和孩子在家搞的「打卡」活動,短則十天半月,長則一兩個月。像什麼繪本漂流月、英語朗讀月、跳繩打卡月等等,每天做完「作業」或者說是「任務」,都要在朋友圈打卡分享。
  • 親子手工:老師用心良苦,家長抱怨。做好這幾點,矛盾迎刃而解
    目標有了,材料呢,家裡還沒有膠槍,也沒有彩紙和雙面膠。喬麗馬上開車繞到超市裡買了雙面膠和膠槍、彩紙,回到家時已經7:00了。喬麗趕快和孩子吃了晚飯,就開始忙碌起來,琪琪也不知道媽媽在忙什麼,只能蹲在媽媽邊上看,偶爾給媽媽拿個東西,所有的裁剪,粘貼,都是喬麗一個人在做。第一次用膠槍不熟練,又有點急,喬麗還把手給燙了。
  • 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家長加班忙到凌晨三點,評比敗給網購作品
    導讀: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家長加班忙到凌晨三點,評比敗給網購作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家長加班忙到凌晨三點,評比敗給網購作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班級群裡打卡成風,有人覺得作秀我卻堅持參與,這些好處你想不到
    自從孩子上學後,班級裡老師會經常要求在群裡打卡和接龍。打卡成了家長參與孩子學習管理的最常見方式,隨著這次疫情網絡學習的普及,線上學習的趨勢日漸明顯,打卡的頻率已經越來越頻繁了。學校布置任務或者班級要開展一項活動,家長需要在群裡打卡,以統計知曉人數。閱讀需要拍視頻打卡、體育鍛鍊要發視頻打卡,因為老師要統計參與的人數。
  • 新學期遇教師節 家長忙做手工(圖)
    書皮要求不一 家長忙選購  楚女士的外孫女在通州一家小學讀三年級,開學第一周,楚女士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陪外孫女包書皮、買文具、畫板、作業本、書籍資料等物品上。楚女士稱,新學期,外孫女的各任課老師都有所調整,和上學期不同,每個老師對於書皮的顏色、款式都有自己的標準。「有的要透明的、有的要白色的,有的要花的。
  • 明知道手工作業都是家長完成,為什麼幼兒園還要堅持布置
    他們會在小朋友放學回家之後,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希望小朋友能夠在家長的陪同之下完成。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家長們每天忙完工作之後還要輔導小朋友做家庭作業。但是由於小朋友的年紀還叫小獨立操作的能力還達不到,做家庭作業的時候,需要家長的指導或者幫助。所以這個過程會耗費很長的時間,有的家長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去指導孩子們完成作業。
  • 孩子忙,家長跟著忙,家家都有這個「忙」,3大攻略:神獸變優秀
    這樣問題就浮上了水面: 孩子的精力過剩,家長有什麼攻略可以制服這些個「神獸」?而今存在有這樣的現象:大人忙得連水都喝不上,孩子忙得連飯都吃不上。當孩子肆意地貪玩的時候,家長需要制止孩子。 坐下來,讓孩子安靜地待上5分鐘,讓他們看看飯菜是多麼有趣:吃一盤蝦米,吃一盤蒸魚,吃一盤豬尾巴。
  • 家長很忙!澆灌平安樹、到學校值班、完成學籍錄入……難以招架!
    老師布置奇葩作業啦,家長曬全家官職啦,很多事情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如今,教育問題確實是熱點問題,因為家家都有上學的孩子,每天不是學校就是家,故事多也是正常現象。今天我們要說的事情,還是和學校有關。最近看了不少這方面的報導,有感而發,跟大家說說。有不少家長吐槽,現在當個家長吧,真是忙死了。
  • 凌晨兩點還在做手工,幼兒園奇葩作業難哭家長
    為了完成娃的冰棒棍手工作業,走投無路的她下班後直接買了20根冰棒,站在小區門口,免費發冰棒。但有個要求:雪糕吃完,棍兒留下。現在她家裡專門整了一個收納箱,用來囤各種手工材料。甚至衛生紙用完捲筒都不敢扔,指不定哪天就用到了呢。
  • 親子閱讀視頻打卡盛行下,家長快被逼瘋啦
    不點媽的朋友圈快被「親子閱讀打卡」給刷屏啦!很多幼兒園和培訓機構都推出了「親子閱讀打卡」活動,說是活動不如說是任務,要求家長陪孩子閱讀,並用小視頻記錄,還得搭配一段營銷意味十足的文字,例如「親子閱讀打卡第三天,愛孩子愛生活」什麼的。
  • 家長「包辦」 手工作業是重參與還是拼爹媽
    不但如此,蔣女士發現,手工作業是否能得到表揚,並不在於孩子是否參與其中,更多的是在「拼爹媽」。  有一次,蔣女士用紙箱子做了個簡單的床,上面的圖案、顏色都是孩子自己畫的。「兒子開心地拿著自己的作品出門,回家的時候卻悶悶不樂。」蔣女士說,原來,其他小朋友都拿出了製作精美的「微波爐」、漂亮的衣櫃和衣架,裡面甚至還有剪好的各種款式的衣服。
  • 線上學習教師忙了家長崩潰了
    線上學習教師忙了家長崩潰了唐河 袁丁 線上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一個創造創新,不知道什麼原因,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家長卻崩潰了。 我問一個教育內的人,線上學習你考慮過效果嗎?這個內行的人很自信的回答了我的疑問:效果是明顯的。他給我解釋道,上級安排部署,學校執行有力,教師忙忙乎乎,學生打卡籤到,作業全批全改,家長在旁監督,效果是槓槓的。
  • 作為家長的你,知不知道孩子學舞蹈你能幫上什麼忙呢?
    作為家長的你,知不知道孩子學舞蹈你能幫上什麼忙呢? 這是很多家長非常迷茫的地方,家長們認為:「孩子交給老師了,我們也就放心了,那我們還能幫上什麼忙呢?」自己好像也完全幫不上什麼忙,畢竟練習基本功的專業性太強了,我也不懂,但是除了專業方面,你還能為孩子做的更多你知道嗎?
  • 幼兒園讓家長參加活動,自己動手做飯,家長來過一次:再也不來了
    現在家長是非常忙的,除了要忙自己的工作以外,還要顧到孩子,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自己就放鬆了,其實呢根本不是,送到幼兒園以後才是忙碌的開始。現在很多幼兒園裡面都講究什麼親子活動,經常讓家長到學校裡面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為了讓家長和孩子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有些父母忙工作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
  • 幼兒園親子手工作業變味 次數多要求高還評比家長
    □ 本報記者 趙麗  「各位家長,本周五園裡有活動,需要給孩子準備萬聖節衣服、帽子、面具、魔法棒……」幾天前的一個下午,正在家裡做家務的王芸臨被家長微信群的消息打斷,她的新任務來了。  這已經不是王芸臨第一次收到老師的通知,自從女兒上幼兒園,大大小小的任務就沒斷過。
  • 暑期孩子忙培訓,家長跟風為哪般
    眼下正值暑期,不少家長都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報個學習班或者興趣班。記者在一些培訓機構網點也看到,白天參加各種培訓的小朋友,人數真不少。有家長開玩笑地說,「我們的孩子,不是在培訓班,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
  • 凌晨兩點還在做手工,幼兒園奇葩作業難哭家長
    為了完成娃的冰棒棍手工作業,走投無路的她下班後直接買了20根冰棒,站在小區門口,免費發冰棒。但有個要求:雪糕吃完,棍兒留下。現在她家裡專門整了一個收納箱,用來囤各種手工材料。甚至衛生紙用完捲筒都不敢扔,指不定哪天就用到了呢。
  • 幼兒園為什麼經常給孩子布置家長才能完成的手工作業
    我家孩子每周會有一兩個科學實驗,是吧包裝好的實驗材料拿回家,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然後拍照片發到幼兒園的家長群裡。和孩子一起做實驗的時候,我還是挺開心的,因為有些實驗我自己也是比較好奇的。偶爾學校會布置一些手工作業,像舊物改造、繪本製作、小燈籠、小風箏等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