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打卡」活動,參與不好還起反作用,家長:進退兩難

2020-11-05 小天寶大玉兒

晚飯前,收到了幼兒園老師發的消息,主要內容是:園裡的親子閱讀活動開始了,這是一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良好契機,希望家長配合不要懈怠,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閱讀,並在朋友圈進行閱讀打卡。後面還附上了打卡的標準模板:一段話+三張照片,其中一張孩子讀書的照片,兩張幼兒園照片。

如果孩子堅持讀書21天,幼兒園將會頒發小禮物進行獎勵,但是中間不能間斷,如有間斷累計天數就會清零,需要重新開始記錄。

身邊的很多家長,下班回家後已經筋疲力盡,還要在朋友圈各式各樣的打卡:親子閱讀打卡,做家務打卡、手工打卡、背誦讀書打卡、興趣班打卡……

家長對於「打卡」,褒貶不一

打卡像每日任務一樣,抓著家長的心,除了各式各樣的打卡內容,時間上也有長有短,有的活動一打就要100天,對於「打卡」這件事,家長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

家有二寶媽:兒子小班,21天的閱讀打卡已經完成,感覺很為難孩子,不讓家長領讀,孩子不認字還要求用手指點讀,唐詩、三字經、繪本故事,我用半小時教娃,然後讓他閱讀我開始錄視頻,錄一半他就不配合了,為了任務,我甚至打過孩子,哎!

夢夢:幼兒園打卡太過於形式,比如說我們園裡的打卡活動「孩子幫家長做的一百件事」,還要拍照發朋友圈,小班的孩子能做的事情屈指可數,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得到100天後的禮物,只好讓孩子擺拍。

米朵:打卡的形式雖然很磨人,但是我們也是受益者,因為打卡活動,孩子把讀書的習慣堅持了下來。幼兒園的活動已經結束了,我自行給娃打卡。

手機用戶6001:兒子的英語興趣班,每天也讓閱讀打卡,難道我不打卡就沒閱讀嗎?我感覺太形式主義,為了打卡而打卡。

當教育沾上了商業,該如何選擇?

我看完老師發的消息後,就意識到這其實就是藉助家長的平臺,來為幼兒園做宣傳,因為老師強調了要按照標準模板來,不加幼兒園圖片是不算數的。當然活動的本身是非常好的,讓家長可以放下手機,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監督。

這個活動本身對我和天寶來說沒什麼難度,因為一歲以後天寶就愛上了看書。現在每晚睡前都會主動挑幾本自己喜歡的書,讓爸爸媽媽給他講,每天都是如此。習慣已經養成,無須用打卡的形式來約束。

如果說活動的主要意義是為了養成好習慣,那這個活動我們可以不用參加。但這畢竟是園裡的活動,我也有必要告知孩子:

我:你們園裡有個「親子閱讀」的打卡活動。

天寶:是什麼?

我:就是每晚你讀書的時候,媽媽拍照發給王老師,堅持21天,就能得到一個禮物。

天寶:什麼禮物?

我:我不太清楚,我想應該是個驚喜。

天寶:哇~

我:你要參加嗎?

天寶:我們開始吧。

看來小禮物還是有吸引力的,而且活動沒有難度,每天讀書的時候讓媽媽拍張照片而已。孩子願意參加,我也加入到了「打卡」的大軍中去。

關於「打卡」的一些建議

幼兒園舉辦的活動,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打卡」與否其實可以辯證的去看待,可以選擇參與也可以不參與,但親子閱讀的本質,除了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重要的是家長能明白親子陪伴的重要意義。關於「打卡」有一些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使用。

一、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

在開始打卡前,我們商量用孩子的小名,這樣打卡的時候就可以避免出現孩子的真實姓名,而具體的班級,我也只用了中班代替。孩子的大名,只有自家人和幼兒園的老師知道。這樣一來,即使有人想通過姓名和班級去園裡接孩子,也不會那麼順利。

身邊還有的家長,給孩子取了英文名字,打卡的時候也是英文名,這樣也避免了不熟悉的人打孩子的主意。

二、善用分組功能

天寶同學的家長說,活動開始了幾天還沒開始「打卡」,就是怕自己的刷屏引起別人的反感,而且朋友圈有很多工作上的朋友,的確不方便發。分組的功能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打卡」的內容只對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可見。

我沒有設置分組的原因,也很簡單,很多久未聯繫的同學朋友和老家的親戚、姐妹,以孩子為話題,聊得非常熱鬧,而且21天的打卡時間不算長。

三、別讓孩子從「打卡」活動中學會形式主義

有的家長並不想參與活動,害怕自己不參加老師會區別對待孩子,也害怕別的孩子都有獎勵,自家的沒有會很失落,僅僅為了獎勵去「打卡」。「打卡」是為了完成任務,但家長選擇「打卡」的本質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孩子的堅持,同樣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堅持。

有位鄰居的打卡很有意思:幼兒園要求打卡「我是媽媽的小幫手」,飯菜端上桌後,鄰居塞一把筷子到孩子手中,拍了照片打卡「飯前女兒幫全家拿筷子」。這樣的擺拍,只會讓孩子學會形式主義,看書不是認真看書,拿著書本拍了照片就是看了,站掃把前拍了照片就是做了家務。

從「打卡」到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認真實施的家長和孩子的配合。家長不認真對待,孩子也會跟著搞形式主義,好習慣沒養成反倒起了反作用。

你會參加幼兒園的「打卡」活動嗎? 多選
0
0%
0
0%
不會
0
0%
根據活動內容做決定

關於幼兒園的「打卡」活動,家長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留言一起討論下。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看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搞「打卡」活動,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形式主義?家長:軟廣告
    讓家長們苦惱的有時候就是幼兒園大大小小的活動,有些需要家長到園參加,有些活動在家還要打卡。到園的活動家長要請假,花費的時間往往就半天。在家的活動家長要陪伴,持續的時間就很嚇人了。而幼兒園讓家長和孩子在家搞的「打卡」活動,短則十天半月,長則一兩個月。像什麼繪本漂流月、英語朗讀月、跳繩打卡月等等,每天做完「作業」或者說是「任務」,都要在朋友圈打卡分享。輔導和陪伴孩子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打卡」這到底是培養孩子家長的好習慣還是形式主義?
  • 幼兒園讀書打卡活動怎麼做?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96篇日更原創文章最近有一個幼兒園希望幫忙帶領園裡的家長開始進行讀書打卡打卡分兩步:第一步7天打卡,第二步18天打卡。(因為我們app的打卡書單正好是學前的6個主題18本書)開始讀書打卡前,我們會組織一次線下的啟動儀式,用前邊講故事給孩子,後邊給家長講閱讀重要性,以及如何開展閱讀,告知大家7天讀書打卡如何做。
  • 走進幼兒園,參與安全管理。——安吉南北莊幼兒園家長志願者活動
    為了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參與幼兒園的安全管理。11月18日南北莊幼兒園家長志願者來園參與到幼兒園的安全管理中。家長志願者早上8點入園,他們首先查看幼兒園室外大型遊戲設施,檢查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接著走到幼兒園食堂,了解幼兒在園餐點以及食堂衛生情況;然後他們走進班級,查看班級環境衛生情況;最後他們逐層檢查消防設施,查看滅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內,疏散指示燈能否正常使用等。家長查看時及時做好記錄,結束後做好反饋工作,以便幼兒園做出更好的調整。
  • 幼兒園強制要求親子閱讀並發朋友圈打卡,是督促還是形式?
    經了解,這大多是幼兒園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然後發到朋友圈,表示完成每日閱讀任務的。記者了解到,有家長對此頗為反感,認為流於形式;但也有家長認為能起到督促作用。學前教育專家則認為,活動有利於促進孩子閱讀。
  • 家長稱被迫營業,親子閱讀打卡刷屏朋友圈!你怎麼看
    資料圖記者了解到,有家長對此頗為反感,認為流於形式;但也有家長認為能起到督促作用。學前教育專家則認為,活動有利於促進孩子閱讀。家長反映:發朋友圈才算完成閱讀「打卡」據黃先生反映,他的孩子在坪山一所幼兒園就讀。
  • 臨沂莒南縣第三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展21天好習慣打卡活動
    魯網8月20日訊為培養幼兒愛牙護牙好習慣,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幼兒齲齒現象,保護幼兒乳牙,近日,莒南縣第三小學附屬幼兒園各班利用假期,開展「愛護牙齒,從我做起」21天好習慣打卡活動。活動以幼兒園為導向,以家庭為實踐基地,家園雙向互動,21天共同行動,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 臨城中心幼兒園舉行家長半日開放活動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這是許多家長都迫切想了解的。為此,臨城中心幼兒園積極為家長創設平臺,於近日舉行了為期三天的全園家長「半日開放」活動。在老師們的精心準備、幼兒的積極投入、家長的熱情參與下,每個班的活動都井然有序,呈現出熱烈、互動、歡樂、和諧的氛圍。家長們一邊觀摩教師生動的課堂教學,一邊認真地關注孩子的表現,不時拿出手機記錄下課堂的精彩瞬間。家長們在觀摩和參與幼兒集體活動與遊戲的過程中,在一個個細微的環節中,深刻感受了教師的辛勞和對孩子滿滿的愛,同時也對幼兒園的工作有了客觀的認識。
  • 帶娃長見識,農村和城市孩子方向不一樣,弄錯費錢還起反作用
    文|秘籍君如今的孩子們除了日常學習,周末和假期還要跟著家長去外面度假,好去「長見識」,「開拓眼界」。長見識對孩子的意義非凡,能培養大格局大視野,難怪家長們寧願多花錢也要讓孩子長見識了。但帶娃長見識,並不是簡單地帶著去旅行、去打卡圖書館博物館就行的,還要分人。因為「長見識」的精髓是,多看一些自己從來沒看到的東西,多經歷一些自己從來沒經歷過的事。
  • 高新區第一幼兒園張亞瓊:多途徑提高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積極性
    現任渭南高新區第一幼兒園大班年級組長。多途徑提高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積極性因疫情的來臨,親子陪伴時間更多了,對於家長朋友來說既是幸福又是煩惱。家長平日忙於工作,陪伴幼兒時間較少,這次難得的機會應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幼兒,是家長面臨的問題,而教師對家長的科學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 家長總不參加幼兒園活動,傷害的是孩子!(轉家長)
    深秋時節,幼兒園的活動也多了起來,開展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哦!峰峰媽媽老師,單位不好請假,讓孩子奶奶去參加一樣的,還麻煩您多照看一下老人家,謝謝!小豆苗老師好的。家長不參加幼兒園活動,可能造成下面這些後果,幼兒園希望家長共勉之。01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家長沒有參加幼兒園的活動,也就沒辦法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更多情況。
  • 現在家長有三難,打卡、手工、活動忙!作為家長你都參與過什麼?
    :「現在當家長有三難,手工、打卡、校園活動!」01相信在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都參加過所謂的21天好習慣養成打卡活動吧;活動都結束之後,你的孩子養成了什麼好習慣?對於家長而言,每天晚上,給孩子學習打卡,就是自律的表現,比如說你會這樣寫:「我是XX學校XX班級的小朋友,正在參加由XX舉辦的21天打卡活動,我已經打卡
  • 幼兒園親子活動頻繁家長累 需要給家長減負嗎
    核心提示  幼兒園經常給孩子們組織活動,其中不乏一些需要家長共同參與的親子活動。然而,有些學校的親子活動太頻繁,不僅讓一些上班族父母感到時間安排不過來,還因為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要求,讓家長們既要出錢,又要出力。幼兒園方面稱,親子活動是互贏的;小朋友們也很喜歡親子活動,可家長們究竟對親子活動有何想法呢?
  • 參與七彩熊繪本APP「打卡0元學」活動獲得返現,孩子免費擁有「智能...
    (原標題:參與七彩熊繪本APP「打卡0元學」活動獲得返現,孩子免費擁有「智能有聲圖書館」)
  • 專家建議幼兒園請家長合作育兒
    近日,市教委出臺多項舉措,加強幼兒園管理,規範辦園行為。專家建議,幼兒園還需要在日常建立起有序的家長參與常態機制,請家長當育兒「合伙人」,實現家園共育。  近來,幼兒園安全問題引發關注。很多幼兒家長希望了解幼兒園一天的課程,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 家長不參加幼兒園活動,其實傷害的是孩子!(轉給家長)
    進入秋季到了年底,幼兒園的活動也多了起來,開展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哦!實際上,幼兒園活動在幼兒與家長、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橋梁,不僅滿足了孩子依戀父母的需要,也密切了家長和教師的關係,家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探討育兒方法。
  • 幼兒園舉辦「百家宴」,家長們「熱情」參與,老師曬圖後尷尬了
    雖說把孩子放到幼兒園去,家長就能輕鬆不少。但現在的幼兒園玩的花樣越來越多了,家長們可謂是"招架不住"。某幼兒園舉辦了一次"百家宴",家長們紛紛"熱情"參與,但老師曬圖後場面一度尷尬。事情是這樣的,幼兒園為了促進孩子和家長的互動,舉辦了一次親子活動。
  • 2021年幼兒園的元旦活動,家長再忙也要參加!(轉給家長)
    孩子們也特別的期待,小孩子總是喜歡熱鬧,幼兒園的元旦活動不僅給他們增加生活的儀式感,排練節目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和挑戰。許多小朋友正是在這個時間登上人生的第一個舞臺呢。 對幼兒園來說,元旦的活動可以豐富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邀請家長們參與,也是家長和幼兒園增加互相交流的一個重要時機。
  • 幼兒園親子活動,要求家長做菜,想像中的百家宴成了「雞蛋宴」
    但是,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並不是為了消磨家長們的時間,關於親子活動的好處,家長應該了解。參與親子活動有什麼好處?培養親子間的感情對於家長來說,親子活動做的都是一些很簡單甚至是很無聊的遊戲,沒有什麼參加的必要。
  • 小孩閱讀、做家務,家長發朋友圈打卡?網友:太難了
    幼兒園要求親子閱讀並發朋友圈打卡在qq群、微信群裡給孩子打卡完成作業,日益成為一些地區家庭教育的隱性負擔,其中在幼兒園大班、小學低年級階段表現最為突出。《深圳特區報》報導說,近期,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親子閱讀打卡」的內容刷屏。記者了解,這大多是幼兒園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然後發到朋友圈,表示完成每日閱讀任務的。
  • 【溫馨提示】幼兒園元旦活動,家長再忙也要參加!
    孩子們也特別的期待,小孩子總是喜歡熱鬧,幼兒園的元旦活動不僅給他們增加生活的儀式感,排練節目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和挑戰。許多小朋友正是在這個時間登上人生的第一個舞臺呢。對幼兒園來說,元旦的活動可以豐富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邀請家長們參與,也是家長和幼兒園增加互相交流的一個重要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