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親子活動頻繁家長累 需要給家長減負嗎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

  幼兒園經常給孩子們組織活動,其中不乏一些需要家長共同參與的親子活動。然而,有些學校的親子活動太頻繁,不僅讓一些上班族父母感到時間安排不過來,還因為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要求,讓家長們既要出錢,又要出力。幼兒園方面稱,親子活動是互贏的;小朋友們也很喜歡親子活動,可家長們究竟對親子活動有何想法呢?記者走訪南寧市幾家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聽聽家長的心聲。

  家長吐槽

  活動太頻繁 家長付出太多

  近日,南寧市一家私立幼兒園的學生家長給本報來信,「吐槽」學校下半年舉行的活動太多:僅去年11月份至12月底,共計有6次活動,除了秋遊不需要家長陪同外,另外5項活動都要求家長參與;其中有1項是班級家長委員會自行舉辦的活動,並且要交錢。此外,類似聖誕節之類的活動,還需要按照學校的要求打扮孩子,購買相關飾品,這又是一筆開銷。該家長在信中說:「有時學校也打出『自願參加』的招牌,有用嗎?如果孩子只看到別人的父母參加活動,自己卻孤獨處在人群中,那麼肯定會傷心失落的。」隨後,記者去到來信家長所提到的幼兒園採訪,小班學生萱萱的外婆抱怨說:「活動確實多了點。孩子媽媽工作又忙,有時工作日難請假,就只好我來參加活動了。」

  另一家私立幼兒園的一位學生家長向女士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活動太多了,我總是要請假。這個學期,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都有四五次了。去年12月份的一次親子活動,幼兒園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和家長統一穿黃色的短袖T恤衫作為本班的親子裝,並且要交錢到老師處統一購買。大冷天的,還穿短袖衫,難道要把大家凍生病嗎?再說,只要是黃顏色的衣服就行了,何必另外掏錢再買?」最終,向女士沒有交錢,而是向別人借了黃色的衣服穿上。向女士說,自己雖然有點和老師對著幹,但又不太敢明目張胆地唱反調,「萬一我和老師關係處不好了,老師對我家孩子能上心嗎?」有些家長還談道,參加親子活動還要幫找活動場地。

  園方聲音

  家長可以從活動中 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位區二幼的退休教師說,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家長能一起參與進來,如果沒有家長,親子活動不僅會變得枯燥,更會失去意義。「以我們幼兒園的情況來說,很多家長是願意來參加的。而這些活動,也都是免費的,除非有學生家長自發組織的活動,才會需要收錢」。

  銀蕾幼兒園的黃園長告訴記者:「學校經常舉辦親子活動,但是大多都是利用下午放學後或周末的時間來進行,儘量避免佔用家長的工作時間。小朋友們對活動是有熱情的。而且我們也不強迫家長一定要參加,如果家長確實有事不能來,我們還會有老師陪同著孩子的。親子活動還能拉近幼兒園與家長的關係。」

  黃園長介紹道,2012年,教育部發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門強調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親子互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家長們沒有看過這個指南,那麼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就是要教家長們怎麼做。孩子讀幼兒園的3年,家長能參加的親子活動不過10次左右,但是,親子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多是在學校之外的,有的年輕父母不懂得交流,為何不抓緊孩子在校的3年時間,多跟學校學習呢?」

  家長點讚

  親子活動很可貴 每次都參加

  不過,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家長還是很贊成學校開展親子活動的。

  水利廳幼兒園的學生家長祝先生說,學校每個學期大約有4次活動,其中2次是需要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他說:「我去參加親子活動,女兒很開心,沒什麼比孩子開心更重要。」

  銀蕾幼兒園大班學生家長梁女士說:「學校多舉辦活動對我來說也是好事,我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孩子學習的環境,接觸他們的老師,向他們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小班學生小西的父親李先生說:「校園開放日時,我還參觀了學校食堂,我覺得這樣能增加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

  衛生廳幼兒園的一位學生家長說,其實學校要求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不會花費家長太多的金錢成本,無非就是做手工時買材料而已,「而出去玩的時候,也會有好心的家長主動邀請我們拼車,家長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

  記者在本報家長學校QQ群詢問家長們的意見時,家長「盎然」說:「到了小學,想有個親子活動就難了,希望孩子還在讀幼兒園的家長好好珍惜這樣的活動。」

  家長「細細連連」認為,學校的親子活動是團體活動,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不僅鍛鍊孩子,也培養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專家意見

  父母們更需重視 家庭的親子互動

  午後陽光心理援助調解中心負責人林梅表示,家長們參加學校舉辦親子活動,首先需要考慮這個活動對自己是否有價值、有意義。

  林梅解釋說,由於孩子在學校進行的親子活動是公共團體教育,培養的是孩子的團體合作精神;而家庭的親子互動,則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學校老師組織親子活動是他們的分內工作,但家長培養孩子是天職。離開學校後,家長們更不能忽視親子間的互動,反而要更主動地與自己的孩子進行親子互動。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家長需要從幼兒園親子教育的活動中有所學習,還要學以致用。

  「家庭的親子互動是對幼兒意志力和人格的培養,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是起到根基作用的。」林梅說,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有內容」的互動。「有內容」即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習慣,規範他們的行為,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所以說親子互動不僅僅是在幼兒園開展,更重要的是在家裡,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視。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親子活動頻繁,受益的到底是誰,家長向老闆請假快哭了
    幼兒園經常會有很多的活動,家長每次都要向領導請假,每月請幾次假都不好意思再請假,而且很多的活動還要家長出去買服裝,家長表示生活節奏這麼大,有時真的是追著的。親子活動頻繁 費用高之前的一個同事,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吐槽幼兒園的費用比較多。孩子上幼兒園,除了託費,課本費等,還有一些活動費,雜費等。幼兒園時常舉辦親子活動,所以家長不得不向領導請假。
  • 幼兒園手工作業逼瘋家長?最新方案出臺:為家長減負!
    這些方案提到了哪些問題,又提出了哪些「減負」辦法?就讓託幼君帶大家看看吧!「孩子作業需要家長批改嗎?」昨日,一則#孩子作業需要家長批改嗎#的討論在社交平臺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6359人參與討論,其中,5213位家長認為,家長不需要為批改作業負責;1037位網友則表示,批改作業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值得提倡。
  • 幼兒園親子做飯活動,「百家宴」卻變「雞蛋宴」,家長:沒意思
    很多幼兒園,都會舉辦親子活動,讓孩子和自己的父母有一個交流的平臺和機會。而家長,也可以趁此機會了解一些孩子在幼兒園裡的情況。幼兒園親子做飯活動,要求家長做道拿手菜,結果「百家宴」卻變「雞蛋宴」這不,有一家幼兒園就布置了一個親子做飯活動,要求家長們自己帶好食材,和孩子在幼兒園裡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但是到了活動的那一天,幼兒園的老師一看就蒙圈了。
  • 家長幼師均喊話心累,適度是最好的解藥-幼兒園,家長,作業,布置...
    每逢大小節日,很多幼兒園都會舉辦各種活動,少不了給家長布置一些任務。有家長感慨,「仿佛重新上了一次學」。10月30日,網友@荒村野店老闆娘的小宇宙爆發了。原來想著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能夠鬆口氣的她,反而比從前更累了。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小孩和家長能減負嗎?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目的是給幼兒園的孩子「減負」。內容和初衷都是很好的。但最終結果很大可能會失敗。孩子和家長們的壓力肯定是越」減」越大。相關的措施基本上與之前給中小學生減負的做法無異。
  • 不想幼兒園班上老師更換太頻繁,園長是一方面,家長也可以這麼做
    其實家長不想幼兒園班上老師更換太頻繁,尋求園長解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這麼做,讓老師心甘情願把孩子帶到畢業。幼兒園老師為什麼流動性大幼兒園老師也是眾多工作崗位中的一個,是工作無非就是謀生。家長嘗試這麼做,老師也許不會走任何工作辭職就兩個原因,要麼錢沒給到位,要麼心裡受委屈了。幼兒園老師在園長那錢沒給到位,要是再在家長這受太多委屈,離職就八九不離十了。所以家長不想幼兒園孩子班上老師更換太頻繁,這幾招超管用。
  • 幼兒園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菜,結果「清一色」全是雞蛋
    現在的幼兒園經常會舉辦一些大型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到活動當中。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能促進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感情,增強溝通和配合之間的默契度。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在家長和孩子的合作之下,總會誕生很多優秀的作品。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讓老師們都不知所措的狀況,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幼兒園親子活動就讓老師們感到非常尷尬。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減負難成功的原因在這裡,作為家長,你怎麼看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我建議請專家論證,從教學大綱改起,給小學生減負,以所有作業基本在校完成為基準。同時,對學校要有嚴格規定,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適度和合理。」
  • 娃娃減負家長增負 幼兒園放暑假是一把雙刃劍?
    近日,與全國各大高校、中小學同步,不少幼兒園也開始了假期。不過,在為娃娃減負的同時,家長的負擔多了起來。面對小至3歲,最大也不過7歲的幼兒園小朋友,正在職場忙碌的父母有時間陪他們度過這個假期嗎?  四川在線記者走訪了解到,許多家長很糾結,他們很渴望能多陪陪孩子,共享假期,但是身不由己。
  • 幼兒園搞「打卡」活動,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形式主義?家長:軟廣告
    讓家長們苦惱的有時候就是幼兒園大大小小的活動,有些需要家長到園參加,有些活動在家還要打卡。到園的活動家長要請假,花費的時間往往就半天。在家的活動家長要陪伴,持續的時間就很嚇人了。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需要的是家園共育!家長:打卡就是形式主義,不打卡不拍照難道就不能養成好習慣了?發朋友圈還有安全隱患,洩露孩子隱私,完全沒必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確有的家長和孩子之前沒有親子閱讀好習慣因為打卡活動從而養成了愛上了讀書。
  • 幼兒園親子活動,家長做菜展示,看到結果後笑了:雞蛋宴
    如今的幼兒園不僅注重孩子的啟蒙教育,對親子關係也頗為在意。 為了促進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少幼兒園舉辦了許多親子活動,比如要求家長陪孩子畫海報、做手工玩具等等。 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心理不平衡,往往是硬著頭皮做的。
  • 幼兒園親子活動,家長做菜展示,看到結果後笑了:雞蛋宴
    如今的幼兒園不僅注重孩子的啟蒙教育,對親子關係也頗為在意。為了促進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少幼兒園舉辦了許多親子活動,比如要求家長陪孩子畫海報、做手工玩具等等。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心理不平衡,往往是硬著頭皮做的。
  • 寒假將至,中小學生能過得舒坦嗎?家長敢給孩子減負嗎?
    近期,很多地方都公布了本地大中小學幼兒園的放假時間,這意味著,一個學期又將結束。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寒假怎麼過?幼兒園的小寶寶和大學的大孩子或許不那麼煩惱,中小學生呢?除了學校發放的寒假作業,家長還給孩子們報了幾個輔導班?
  • 幼兒園組織親子活動,家長:不好意思,請不到假,下次再參加吧
    秋高氣爽,學校裡的活動也多了起來。特別是幼兒園,經常都會組織一些親子活動,既能拉近老師與家長的溝通,還能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但是,組織一次大家都積極參加的親子活動並不那麼簡單。近日,一名老師貼出了在群裡發起活動號召後家長們的反應。大多數父母都表示「請不到假!」
  • 各地減負令難減負 家長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針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育部門不斷出臺減負要求,但學生負擔為何始終無法降低?誰知作業苦?
  • 家長參加親子活動受傷誰擔責
    被告某幼兒園辯稱,被告舉辦親子活動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加強園方、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並在舉辦類似大型活動時進行了周密安排。活動前,對相關注意事項通過校訊通告知了家長,活動現場也組織了老師保障大家的安全。組織活動是教育的需要,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原告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有能力照顧自己。對於原告的損失,園方不應賠償。
  • 親子互動 收穫秋天——馮家溝幼兒園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馮家溝幼兒園的孩子們經過夏季的勞作,秋天收穫著豐碩了果實。11月9日,學校幼兒園舉行了家長開放日活動。大班的親子遊戲「三條腿走路」培養了家長和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分組進行使家長和孩子們親身體驗體育活動角逐的魅力。
  • 教育話題:老師全批全改能給家長減負嗎
    #本期話題 導語#近年來,「批改作業」已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痛。為了給家長減負,多地陸續出臺規定,明確要求教師親自批改作業。但在教師尚需「減負」的情況下,教師全批全改家庭作業可行嗎?在孩子的學習中,家校之間各自應如何定位角色?
  • 幼兒園親子活動,要求家長做菜,想像中的百家宴成了「雞蛋宴」
    幼兒園親子活動,要求家長做菜,想像中的百家宴成了「雞蛋宴」案例分析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定期安排一段時間所謂親子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參加,但是隨著現代人的工作越來越繁忙,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親子活動也只是敷衍了事。有一家幼兒園,就上演了這樣尷尬的一幕。
  • 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讓寶寶跟家長做菜,「百家宴」成「雞蛋宴」
    所以,幼兒園經常會舉辦各色各樣的親子活動,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促進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不過,這些舉辦的活動有時也會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有個幼兒園舉辦了一項親子活動,讓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做飯,弄一個「百家宴」。幼兒園這樣做的初衷是,讓孩子從小接觸做飯,對生活技能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增強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領略到不同家庭的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