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目的是給幼兒園的孩子「減負」。內容和初衷都是很好的。但最終結果很大可能會失敗。孩子和家長們的壓力肯定是越」減」越大。
相關的措施基本上與之前給中小學生減負的做法無異。從自查到摸排,從「堅決糾正」到「專項督查」,這些做法在給中小學生減負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效果令人不敢恭維。
除非把學而思和卓越等所有的教育培訓機構都禁止了,否則我看不到任何給孩子和家長減負的可能。
某些提供決策支持的專家團隊背後是不是都是有教育資本集團的影子呢。
快樂教育就是當代的愚民政策。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西方國家的快樂教育是用來實現階級的固化陰謀。
鄭思奮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平平無奇的書,書的名字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信整個中國沒有幾個人看過這本書,但教育資本集團卻讓全國的家長的知道了這本書的書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家長都無法擺脫的囚徒困境。
你不跑,不代表其他的孩子都在玩耍。社會現實根本不容得你慢慢來,我們每個人都是給逼著快跑成長的。
現在不斷給公立學校減負,而社會卻不斷的給家長加壓。家長不得不付出高額的費用去購買教育培訓服務。最終的贏家無疑就是各類培訓機構。
家長為什麼會對孩子進行的超前教育?因為每個家長知道一定會有其他家長會給小孩做超前教育的。這比單純囚徒困境要更可怕,每個家長要博弈的不是另外一個家長,而是社會上一半的家長。如果博弈失敗了,後果誰都承受不了。
除了幼兒園的超前教育在外,很多措施都有一個謎一樣的特點,那就是出發點是好的,但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是對著幹的,比如素質教育。關鍵在於只約束公立學校,而對社會上的教育培訓機構卻放任自流。
目前在教育培訓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批資本巨頭。這些利益集團又用重金把教育行業的專家學者聚攏起來,為其搖旗吶喊。
在教育行業的各個領域看到許許多多專家大談各種教育理論,一副憂國憂民、一切為了孩子的樣子。不少人曾經給這些專家蒙蔽過。現在很多人知道,大部分專家,嘴裡講的是主義,心裡想的全是生意,所謀劃的就是他所代言的教育集團的生意。
我認識不少教育行業的專家,當然不否定這些專家的專業水平都很高。其中有個省級英語課題的專家,住著半山獨棟別墅,花7-8萬去南極洲旅遊眼睛都不眨一下。當然啦,這些收入都是合法的。在各種政策下合法做生意,收入當然是合法的。但這些政策都有這些專家學者在推動。
整個教育行業,除了這些專家,不知道誕生了多少財務自由的富翁。教育服務支出已經成為壓垮城市中產階級的重要因素。
相關部門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斷地減負,把小孩推向校外培訓機構。無法支付昂貴教育培訓費用的中低收入民眾的小孩將逐步喪失向上躍升階層的機會,社會的階層將會進一步固化。最終需要整個社會為之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