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小李廣,一起學習更多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
9月7日,教育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制度,普及三年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另外還指出幼兒園不得使用教科書,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組織學前兒童參與商業性活動、競賽類活動和其他違背學前兒童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草案出臺後,在網上迅速引起了熱議,畢竟事關每個學齡前孩子教育大事。這裡面有兩個重要信息是家長們關心的。
一是普及三年學前教育。
在城裡的孩子到了兩三歲,都要讓幼兒去上幼兒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在一些農村或得落後的地區可就不一定了,孩子沒有幼兒園上的現象還很多,所以國家正在加強這塊的教育投入,把學前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改革的其中一項任務。
當然,目前幼兒園還沒辦法做到免費義務制教育,不過正在加大普惠型幼兒園的扶持力度。多開辦公辦、普惠型幼兒園,或者向民辦幼兒園買學習普惠型教育服務。
二是幼兒園到底要不要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其實「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規定以前就有,並不是現在才出的,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呢?
對於幼兒園要不要教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園方與家長都很無奈。
目前公辦幼兒園和普惠型幼兒園的數量還遠遠滿足不了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那麼民辦幼兒園自然就是大家不得已的選擇了。
可是民辦幼兒園的學費一年比一年高,2020年9月份開學後,很多家長都感慨,幼兒園的學費又漲價了。在疫情帶來的收入影響下,日子過得更緊巴的情況下,幼兒園的學費倒是逆勢而漲了。
這我們市區的一些民辦幼兒園,每個月收費達到4000元,一學期下來2萬左右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就這樣的收費,還得提前一年定學位。
那麼,問題來了,學校收了這麼貴的學費,他們教什麼呢?
家長認為,我花了這麼多錢讓孩子上個幼兒園,連個「 a、o、e」都沒學到,感覺幼兒園白讀了,到了小學,如何跟得上呢?
所以哪怕學校不讓教,家長也會自己教,或者去外面的培訓教育學。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我們家孩子不學,到時跟不上怎麼辦?」這就是家長焦慮式的超前教育觀念所致。
促使家長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的因素還有一個,很多小學,特別是私立小學,在一年級面試時,是要考基礎的數學加減,英語的字母基礎的。所以家長會認為,如果孩子沒學,拿什麼考試?
現在超前教育的現象已經比較普遍了,幼兒園學小學知識,小學學初中知識,初中學高中知識,這其中有培訓機構的一些盈利性導向,也有家長的焦慮式教育觀念問題。
所以現在的現象就是,教育部想辦法要給家長,給孩子減負,而家長和孩子呢,卻是在感慨學校的負是減了,但是課外的負擔又增加了,而且是越加越重。
對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