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小節日,很多幼兒園都會舉辦各種活動,少不了給家長布置一些任務。有家長感慨,「仿佛重新上了一次學」。10月30日,網友@荒村野店老闆娘的小宇宙爆發了。原來想著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能夠鬆口氣的她,反而比從前更累了。有家長表示,對於陪伴孩子成長是贊成的,但一些幼兒園周周有活動,是個節都要過,或者每次活動布置的任務太難,孩子難以完成最後還是家長動手,這些不合理之處讓上班族家長分身乏術,倍感心累。(11月8日人民網)
這絕對是個「有故事」的話題。我們不妨看看網友們是如何「響應」家長「心累喊話幼兒園」的。大家列舉的幼兒園作業有:一三五,叫你爸爸來接;每天給一棵樹拍照;工作日上班,雙休日撿垃圾;有小孩的給自己孩子做,沒小孩的還要幫別人家的孩子忙。總之就是一個字:累!有的家長甚至說得更加直白,就是請人集體看孩子,老師們就別想著叫家長做手工了行不行……有老師則留言表示,這個鍋老師不背!幼師不是保姆家政,人家學一堆技能,就是為孩子成長提供各種需要的啟蒙教導,結果到了家長那裡吃力不討好?可以看出,不僅家長心累,老師也感到心酸。難道其中得益偷閒的只是孩子們?
幾天前正好看到一則類似笑話的網貼,說有家長做不了幼兒園布置的手工,竟然直接……還是先讀讀那個網帖:現在幼兒園事情真的太多了,自己已被鍛鍊出了三頭六臂,感覺無所不能了,今天撿個樹葉,明天扒個沙子,後天做個香包,然後會弄一個啥?現在當家長真心不容易呀。網友@灰色的小蝌蚪的發帖:有次老師留的作業是製作紙房子,家長不會做,直接殺去了壽衣店,買了一棟紙房子。雖然是紙殼做的房子,倒是完全切題,也符合老師要求,一點毛病都沒有……只是老師看著不會瘮得慌嗎?呵呵,逼得家長如此「下作」,老師們一定始料未及吧。
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當然不是等於交給了保姆,我贊同有些幼師的看法,畢竟6周歲以內的孩子確需家長的親情互動,並不分在家還是在幼兒園。所以我們希望家長們不要牴觸幼兒園的活動,儘量抽時間參與,陪伴是最好的學前教育,家長們至少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千萬不可當甩手掌柜,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全權交給老師。而作為幼兒園及其老師,你們再怎麼對孩子負責,但也不可將自己教導責任推給家長,核心的問題是要布置符合幼兒需要的作業,並且是他們能夠獨立完成的,在此基礎上再講究作業質量。否則,就是轉嫁責任給家長,不是為家長和孩子好,而是添堵於他們,最終毫不利人也不利己。
實際上,類似話題爭議的核心,還是一個適度布置與完成作業的問題。一方面,幼兒園及其老師你們再布置作業時,要符合幼兒特點,那些必須由家長才能完成的作業,基本上就是失敗的作業,於布置的初衷背道而馳。這裡面還有個大綱或規範的問題,我國目前學前教育尚無規範教案,全憑各幼兒園自我摸索。建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能在這方面有所為,不能任憑下面「亂來」。而家長們呢,你們的角色是配合孩子完成作業,而不是「全權辦理」,否則對孩子也就失去了完成的意義。同時,針對老師布置的難以完成或過於頻繁的作業,要敢於和善於對老師說「不」,只要大多數家長不再默默無聞、忍氣吞聲,那想必老師們及時得到家長的「牴觸意見」,自然會有所調整,至少不會因布置作業而搞得自己與家長都有怨言,都不得好。
總之,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保持一個適度的心態,不拔苗助長,不互推責任,應該把精力與重點放在孩子們是否適度接受與收益上。那種不顧客觀實際亂布置高難度、多頻次作業的老師,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失職行為,幼兒園不能坐視不管,教育主管部門也不可置若罔聞。而家長們在協助孩子完成作業時,要重在教會孩子,而不是取代他們的手工。至於不能或很難完成的作業,直接與老師溝通,想必老師們也不會完全不尊重家長的意見。把握「適度」二字,在幼兒家庭作業上的諸多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所謂壁壘與隔閡也會不攻自破。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