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ness」見證成長的品牌
「Neverland」是我在一篇文章當中看到的男主人公的名字,當時的我像極了文字裡的他,於是就有了之後我對外的英文名。
我是一個對自己挺不負責的孩子,從小可能是因為被幸福衝昏頭腦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但是我總會用最短的時間和自己和解——你雖然做錯了,但是路還能走啊。殊不知路原來是有分岔的。
考試是中國當代90%學生的唯一出路,我就在其中。當時我用出色的成績度過了高考,可是盲目的自信把我的志願搞得一塌糊塗,於是任性的我選擇了降檔——也就是從本科變成了大專。當時我滿不在乎,我覺得未來可以用出國留學來改變人生(因為我有不錯的英語功底)可是在做決定的時候,藏在心底的那個「老人」把我拉住了,他跟我說「你不行。」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我只知道我不是一個自律的孩子,我並不會隨著時間長大,因為我不想長大。既然如此,我選擇了提前面對社會——我成為了一個做服務的外企的小服務員。當時我滿懷期待和熱血進去上班,雖然得到了關懷,但是限制了自己的成長,然而我自己卻渾然不知,我大膽的覺得這就是我追求的「Neverland」。
一年後,我覺得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了,於是選擇去了上海——這個公司在國內最大的舞臺。在那裡的一年半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學習和人相處,學習專業技能,卻依然沒有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成長。
拉花.From JanNeverland
在信心滿滿的回到自己的城市後,我驕傲地看著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內心的那種自豪感像是活火山裡的熔漿,隨時可以爆發出來。可是獨一無二有時候也並不是好事。大家一開始就把我視為「異類」,我很困惑「為什麼不能認真工作?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強?為什麼要疏遠我……」太想成為一個故事的主角,往往只有兩個結果——變成主角,半路暴斃,而我成了後者。
當真正選擇離開時我的內心開始無端端生出很多的雜念,因為生活的幸福讓我從來沒有感受過做這種選擇的痛苦,因為三年來都沒有成長,讓我依然天真地相信別人的「友善」。不管生在哪裡,職場終歸是職場,這個道理我居然工作了三年還沒有懂。
選擇結束後我才明白過來,成長其實是自己的選擇,「Neverland」一直都在,只是這個島的主人因為想去看看再也沒有回來,而我就是被「想去看看」指引然後再也回不去的島主人。
在永生島上的人不會長大,於是永生島上沒有惡意和欺詐,現實的永生島只能在你的心裡。人只有成長起來才能明白「責任」,只有明白「責任」才能知道「生活」,只有認真「生活」才能配叫「活著」。JanNeverland今年24歲,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可是我卻依然天真地以為世界上好人是多於壞人的。我要成長了,我要劃著小船離開「Neverland」了。再見了年輕人,我們終歸需要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