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裡有了孕婦,全家人都上陣照顧,不僅飲食上做好的,各種營養素補充劑也都得安排上,其中鈣補充劑應該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了,那麼孕婦到底需不需要補鈣?補多少?怎麼補?
先來看看我們體內的鈣情況,正常人體內含有1000-1200g的鈣,其中99.3%集中於骨、齒,0.1%存在於細胞外液,全身軟組織含鈣量0.6%-0.9%,鈣對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維持骨健康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成熟胎兒體內含鈣約30g,在孕早、中、晚期日均積累量分別為7mg、110mg和350mg,母體鈣代謝平衡對鈣的需要量約300mg/d,食物中鈣吸收率約20%-30%,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正常成年人鈣的攝入量為800mg/d,孕中期婦女鈣攝入量為1000mg/d,孕晚期為1200mg/d,上限是2000mg/d。
每日飲奶250ml,補充約300mg優質鈣,100g左右的豆製品和其他富鈣食物,可獲得約100mg的鈣,加上飲食中其他食物的鈣,鈣攝入量約達到800mg。孕產婦需要的多餘鈣量則需要通過增加飲奶量和鈣劑補充。
食補與鈣製劑
奶和奶製品是鈣的重要來源,含鈣量豐富且吸收率高,一些蔬菜也含有較高的鈣。
一般情況下,我們應以食補加適量運動為主,孕期前3個月通過飲食也可以滿足鈣的需求,日常1-2袋(250ml/袋左右)牛奶即可,當孕婦到孕中後期的時候,胎兒骨骼和牙齒開始發育,鈣需求量大,且鈣吸收率隨攝入量增大而降低,此時單純食補是不足以滿足鈣的需求,需要服用鈣補充劑進行補鈣。
鈣容易與草酸結合影響吸收,血鈣濃度在後半夜和早晨最低,因此補鈣最佳時間應是在睡覺前、兩餐之間,最好是晚飯後休息半小時。
鈣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所以鈣劑不要與其他製劑同服,如鐵製劑。
孕期需要補鈣,產後也同樣需要。產後補鈣有利於產婦身體恢復,用母乳餵養的媽媽更需要注意鈣的攝入。健康的哺乳期媽媽,每100ml乳汁中含有約35mg的鈣,因此媽媽每哺1000ml乳汁約會使母體丟失鈣300-400mg,哺乳6個月的媽媽,如果鈣攝入不足,大約會消耗骨骼中4-6%的鈣,影響自身骨骼健康,母親易出現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等。乳母鈣參考攝入量為每日1200mg。
補鈣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
鈣攝入不足,孕婦易出現肌肉痙攣、腿抽筋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發生骨折、牙齒脫落,影響骨密度,引發胎兒發育遲緩,出生後出現佝僂病。孕期鈣的補充還可降低孕婦高血壓、妊高症和先兆子癇的危險。補鈣是很重要的,但並不是越多越好。
長期攝入過多的鈣,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奶鹼症候群(包括高血鈣症、鹼中毒和腎功能障礙),還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鈣可明顯抑制鐵的吸收,高鈣飲食時,鋅、鎂、磷的吸收會降低。
(文中病例及治療請勿自行對照,若出現相關症狀請及時去正規專業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