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是電子的內稟屬性,雖然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作為一個純量子力學概念,自旋和生活中的直觀經驗並不符合,卻依舊可以被神奇的數學描述。電子和電子之間有庫侖相互作用,各帶負電的兩個電子互相排斥。這個性質就是電子帶電荷的「經典」結果。但除此以外,電子之間還有什麼其他的有趣性質嗎?
答案是肯定的。一個是電子的非定域性(空間某處的性質,不僅僅由該處自身的物理條件決定),一個是電子的交換,兩者都與電子的全同性緊密相關。交換,經典的來看,就是處於空間兩個不同位置處的電子,在一瞬間互相對調量子態。由於在量子力學裡,量子態描述了粒子的全部信息,所以對調量子態,就好象對調了粒子一樣。這種可怕而又簡單的操作給了波函數額外的對稱性,由此可以引起很多神奇有趣的物理現象。
交換作用在固體物理裡面無處不在,舉個例子,比如只考慮庫倫相互作用通過計算Madelung常數得到離子晶體的結合能可以得到和實驗非常吻合的結果,但是到了金屬,完全不適用,必須把電子交換考慮進去,才能獲得和實驗比較接近的結果。這裡討論的磁性,如鐵磁性,反鐵磁性等,也必須要電子交換及相關的理論來解釋。磁性是一個純量子力學效應,有定理為證,
Bohr – van Leeuwen theorem: the equilibrium magnetization of a system described by classical physics is zero.
海森堡模型(Heisenberg model)
考慮兩個電子的情形,解薛丁格方程可以得到自旋單態和三重態的能量差
哈密頓量可寫成
得到Spin Heisenberg model
其交換係數就決定了基態的自旋分布。把它推廣到多體系統是很有實際意義的。J>0時得到鐵磁態,J<0得到反鐵磁態。
更General的自旋哈密頓量
依次考慮了外磁場、單離子各項異性、Heisenberg交換、Dzyaloshinskii-Moriya作用、各項異性交換和偶極子的相互作用。
一些微觀的交換機制,如Direct exchange, superexchange, RKKY interaction, double exchange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