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喜歡看臺灣的小清新電影,尤其鍾情於那片寧靜的沿海風光。最喜歡看的鏡頭便是騎著單車的穿著背心短褲的男孩子迎著風沿海騎過,背後是夕陽和望不到邊際的海。
身邊的朋友們一直說要去臺灣玩,計劃也是要環島遊,倒是從未想過騎行。主要也是覺得騎行難度太大,好像大家的體力都不是那麼好,常年辦公室坐下來,稍微動一動都覺得骨頭要散架。然而看了作者寫的,一種堅持和一份成就感是無論如何無法比擬的。有自己的努力,看到的風景也必然是不一樣的。
在騎行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隊員骨折了,也有隊員在一開始就掉隊了。但這從不會影響大家的決心。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組織者,有經驗,對大家也非常照顧,這使得他們的旅行充滿了溫馨。而隊員們也是各有所能,互相幫助,太像一個家庭的集體出遊了。甚至在這趟旅行的起點和終點,還有前一個成功完成環島的梯隊的隊員們來歡迎和慶祝他們成功完成了環島騎行。不只是他們這個梯隊,整個騎行的團隊,都是一種家庭式的溫暖的氛圍,我想這會讓人更有力量面對遇到的一切困難。除了騎行的經歷,書裡更多的對臺灣文化的介紹。作者作為騎行隊裡唯一的大陸人,對臺灣文化與內地文化的不同還是相對比較敏感的。臺灣的夜市文化、吃冰和糖業的沒落、臺客性質的轉變...難能可貴的是,在後記中作者所表現出的清醒,更多的是對臺灣文化留存較好的讚賞。無論是故宮還是值得一看的誠品書店,亦或是臺灣夜市的蚵仔煎、滷肉飯、薑母鴨,都是很多人的心嚮往之。
看的時候一直埋怨書裡不加一張臺灣的地圖。後來發現是我自己太粗心,在DAY1的目錄邊就有一張小地圖,不過確實也實在太小了。因為無法跟隨作者的腳步騎行環島,但有張地圖看也是解饞的嘛,如果地圖可以大一些,看來心裡大約也能有一種乘風的感覺。九天,從臺北出發,環島一周回到臺北。從作者的字裡行間仿佛可以看到一束陽光追隨著騎行團的他們,海風微微,頭一轉就能看到粼粼的大海。太美的風光,真想立刻就拋下一切,出發去臺灣,看一看書中記述的美景和這個島上承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