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民族團結從娃娃抓起,創建民族團結環境,營造民族團結氛圍,春風化雨,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把民族團結的種子種進每個孩子的心中。」紮根學前教育29年,王素梅對民族團結教育深有感觸。
1991年參加工作,不論是在一線當老師,還是在教育系統和幼兒園擔任負責人,29年來,王素梅憑著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滿腔的工作熱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出民族團結、愛崗敬業、勇於奉獻的不凡事跡。她曾帶領海勃灣區蒙古族幼兒園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示範單位」榮譽稱號,帶領海勃灣區第二幼兒園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幼兒園」「內蒙古自治區幼兒教育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家長的普遍好評。2019年9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她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並受邀參加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觀禮活動。「和那些『民族脊梁』『國家柱石』相比,我做的工作微不足道。這份榮譽不只屬於我一個人,更屬於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所有人。」王素梅說。
2018年3月,王素梅被任命為海勃灣區第二幼兒園園長。海勃灣區第二幼兒園是全市規模最大的一所公辦幼兒園,其中少數民族職工11人,少數民族幼兒72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民族團結要從娃娃抓起。二幼通過開展民族團結精品活動、梳理幼兒精品課程,使各族小朋友從小建立感情,並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延伸擴展到每個家庭,實現培養一個幼兒、帶動一個家庭、輻射一片社區、影響整個社會的目標,真正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王素梅說。
2018年開始,在市、區兩級民委的支持下,王素梅帶領海勃灣區第二幼兒園聯合其他幼兒園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民族團結系列活動;2018年4月,同市蒙古族中學附屬幼兒園共同開展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演出活動,各族幼兒園小朋友、教師、家長等700餘人參加了活動;2019年5月,同市蒙古族中學附屬幼兒園聯合開展活動,並邀請了海勃灣區8所幼兒園的老師觀摩,參加活動人員達800餘人。
孩子們在一起搭建城堡,體驗合作的快樂;相互學習蒙、漢兩個民族的茶文化和禮儀,品嘗各民族特色美食;在老師的帶領下製作餃子和蒙古包子;在文藝表演活動中,有鏗鏘有力的鼓舞、獨具特色的新疆舞、歡快的蒙古族兒歌聯唱,還有民族服裝大展示……這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動,更是民族團結一家親最好的體現。
王素梅介紹,每年9月1日的開學典禮,海勃灣區第二幼兒園都要求家長參加,老師通過「開學寄語」「國旗下的講話」向家長們普及和宣傳幼兒園的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及活動。每個班都開展歡迎新朋友活動,如果是少數民族幼兒,教師會提前溝通,為幼兒進行知識準備,幼兒介紹自己時說一說自己民族的特點,並要求少數民族幼兒的家長為孩子準備民族服裝,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著民族服裝,體現包容團結的精神。
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展廳,記者看到孩子們通過「我的遊戲故事」的方式,用青澀的畫筆表達對祖國、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參加活動的感受。「我們在校園裡設有民族團結宣傳標語,教室和走廊裡有孩子們親手寫畫的民族團結符號和畫報,孩子們每天都能接受民族團結教育。」王素梅說。
在教學中,王素梅和教研組老師共同梳理幼兒精品課程,把幼兒課程與民族團結、愛國主題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圍繞我國民族傳統節日對幼兒開展不同的教育活動。如「端午節」對幼兒進行熱愛民族英雄的教育;「重陽節」對幼兒進行敬老孝親教育;中秋節開展「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主題活動;「國慶節」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今年5月,海勃灣區第二幼兒園組織老師開展民族政策理論知識比賽,並和兒童節活動相結合,組織幼兒開展「民族故事永流傳」講民族英雄、講民族故事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和孩子、老師和老師、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交流。」王素梅說。
「我們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教師的培養,經常和他們談心,注重他們的專業成長,為他們提供施展技能的舞臺。在參加一些大型活動的時候,我們會給少數民族的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中的溫暖。」
從事教育工作近30載,初心不改,使命永擔。王素梅為民族團結進步種下了自己的一顆心,收穫了幼兒園民族團結教育深入人心,各族教職工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人人講團結,民族團結之花在幼兒園處處盛開的碩果。
記者:劉春霞
編輯:劉思雨
初審:徐嘉蕾
覆審:李 剛
終審:尤曉雷
出品:烏海日報社融媒中心
投稿郵箱:3022210396@qq.com
新聞熱線:18504738589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烏海日報官方微信
點分享